山旮旯长出甜蜜果

22.10.2014  18:15

 

山旮旯长出甜蜜果

———  荔波县拉岜村发展蜜柚产业致富记

        金黄满岭晚风柔,马路车行到小丘。
        蜜柚分装销省外,心花绽放上眉头。
        品牌引进八方客,良策惠及几度秋。
        记者银屏谈致富,新村一片小洋楼。
        又到一年柚子成熟季,在荔波县拉岜村水果集散中心,一辆辆载满蜜柚的机动三轮车从四面八方向驶来,蜜柚堆成一座座金山,果农、商家分级包装、贴牌、过秤、装车,个个忙得满头大汗,不亦乐乎。来自贵阳、福建、湖南、重庆等地的省内外客商排着长龙上门批发蜜柚来了。
        “荔波蜜柚”一个叫得响的大产业。今年成功注册商标后,订单从省内外纷至沓来,批发价从去年每公斤2.4元增加到3元,这些都发生在该县一个叫做拉岜村的山村里。
        过去的拉岜村是出了名的贫困村,全村只有一条通往县城的毛石路,227户人家922人,人均田土面积不足1亩,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遇到自然灾害吃饭都成问题。寨上年轻人相继到广东、福建、江浙一带打工,一些过门不久的媳妇不愿呆在这山旮旯里,生个小孩后就丢家弃儿,外出打工去了,再也没有回来。“有路不走拉岜山,有女不嫁拉岜汉。一年四季穷到头,炒菜从来不放油。一年四季苦到底,家中没有二两米。”这就是拉岜村十多年前的真实写照。归根结底,“”就是让人瞧不起的根源!怎样才能改变自己贫穷落后的命运?只有选择荒山,种上致富树才是唯一的出路!
        上世纪90年代,一次偶然的机会,该村老村委主任刘秀良从福建平和县引进种苗种植了5亩蜜柚,4年过后开始挂果,经过比较,他种植的蜜柚汁胞嫩脆,水份多,口感清甜,品质还略优于原产地。于是村里的一些农户相继自发引种,种植的农户从拉岜村扩大到了樟江沿河一带的朝阳和瑶山两个乡镇。
        至此,当地农户找到了一条致富的路子,然而,蜜柚虽然产量高,前期投入却比较大,周期长,迫于缺乏资金扶持,到2009年全县种植面积仅有1.5万亩。如何做大做强荔波蜜柚产业?
        该县着眼于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委托贵州省果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大学喀斯特山地果树资源研究所编制了《荔波县10万亩特色水果产业发展规划》,委托州农委果蔬中心编制了《荔波县2011-2015年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并通过了专家组的评估论证。明确樟江河谷荔波至小七孔景区沿线作为发展蜜柚产业的重点区域。
        同时,该县出台了《关于樟江沿岸经果林发展实施意见》、《荔波县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实施意见》、《荔波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奖励扶持办法》、《关于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600万元扶持水果产业化建设。
        2010年,乘着全省加大扶持十大产业发展的东风,成功申报了在荔波产业发展史上投入资金最大、区域最连片集中、群众积极性最高的产业扶贫项目----“整乡推进、连片开发”项目,争取到财政扶贫资金1200万元;2012年200万元;2013年560万元。三年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960万元在全县大力发展蜜柚种植。并整合交通、水利、农业等部门资金4800万元配套实施园区道路、山塘水库、小水池、灌溉沟渠等基础设施项目,形成了以拉岜村为核心辐射樟江沿河一带路网发达、灌溉设施齐全、种植规范的蜜柚长廊和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新增蜜柚种植3.8万亩,目前拉岜村发展到1.32万亩,全县发展到5.3万亩的种植规模,成为全省最大的蜜柚种植基地和产业发展的亮点。
        为帮助贫困农户致富,该县瞄准贫困对象,实施大户带动,鼓励群众自行种植和管理,确保资金扶持到村到户,贫困农户受益率达80%。同时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进行规模种植和管理。群众以土地入股成为合作社社员,基地交由合作社统一建园和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配方施肥,销售收入双方按一定比例进行分红。合作社社员、种植大户、公司也可返包基地进行管理,返包费用的50%交土地入股农户,50%交由合作社统一管理,再从上交给合作社的50%费用中提留20%作为村集体经济。确保项目区贫困农户每年能从合作社分到一笔可观的收入。合作社统一管理能够进一步提升水果品质,更好地达到“荔波蜜柚”的商标要求。
        在品牌打造上,该县统一使用“荔波蜜柚”这个品牌,加强自我宣传。另一方面,借助省内外批发商相继把产品推向全国市场。注重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和培养,2006年项目区成功通过无公害果树产地认证。荔波蜜柚先后参加了全国第五次柚类评比获金杯奖,在全国柑桔品种结构调整战略研讨会暨柑桔特优新品种展示会上被评为柑桔品种结构调整推荐品种,以优质的品质凸显出强劲的发展优势,种植面积最大的拉岜村被农业部列入全国一村一品名单。2014年4月“荔波蜜柚”正式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有力地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在销售渠道上拉岜村有自己的一套办法。一是蜜柚专业合作社组织销售。充分发挥本村蜜柚专业合作社能人多,熟悉市场的专业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组织水果外销。二是新建水果批发市场。积极向农业部门争取资金100多万元建成占地2200平米的柚子集散中心,为果品集中包装上市,品牌建设,价格提升提供更为广阔的产品外销平台。三是实施网络销售。通过农经网发布产品信息,去年共销售蜜柚3.5万吨,实现产值8400万元。
        目前拉岜全村蜜柚种植面积发展到了1.32万亩,人均纯收入达11380元,80%家庭有农用小货车,5%家庭有小轿车,家家户户建成二三层的小洋楼。村里修通了通往县城的水泥路,装上了太阳能路灯,建成体育活动场、健身中心和休闲长廊,花草绿化井然有序,风景秀丽满眼葱绿的花果园村寨,彰显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丰富内涵。拉岜村在开拓创新发展蜜柚产业过程中成为全县脱贫致富的领头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