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发生10年来最大地质灾害 千余游客转移下山

07.09.2015  07:01

核心提示

据峨眉山景区管委会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景区道路曾于2005年发生过一次较大的山体滑坡,塌方量约为10000立方米,交通中断,当时也是通过步行游山道及时疏散了游客。此次泥石流引起的塌方是10年来发生的最大地质灾害。

9月5日,峨眉山景区出现强降雨,景区上山道路7公里小地名“挖断山”处(两河口附近)出现小股泥石流,导致交通中断。游客在经步行游山道撤离过程中,山上两棵树木突然倾倒致游客1死5伤。

事发后,峨眉山景区管委会第一时间组织抢救伤者,先后疏散1000余名游客绕道下山。截至昨日19时,阻断景区公路的土石已基本清理完毕。不过,在排除次生灾害隐患后,才能恢复正常通车,届时也将恢复售卖景区门票和观光车票。

3名轻伤游客已出院

据峨眉山景区清音阁管理处处长任建介绍,5日15时许,由于景区道路交通中断,大量下山的游客逐渐汇聚到了五显岗车站,约有1200余名。随后,部分游客开始成群结队通过景区步行道绕行下山,准备到石船子再上景区公路换乘景区观光车。

那条步行游山道约2公里,步行需要半小时左右。”任建介绍说,游客们走到半路时,由于雨大风大,步行道旁两棵树突然倾倒,造成游客1死5伤。随后,游客们又只好返回五显岗车站。

截至昨日17时,已有3名受轻伤游客经医院治疗出院,另有2名受伤游客(均为台湾游客),仍在乐山市人民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据乐山市人民医院外三科副主任医师卫正洪介绍,昨日凌晨1点左右,2名伤者连夜从峨眉山转院至乐山市人民医院,其中1名年长的伤者有颅内挫伤、出血等症状,伤势较重。另外一名年轻伤者鼻骨骨折,伤势较轻。目前,这2名伤者生命体征平稳,且均有进食。

道路基本抢通 但还需要继续排险

由于不少游客急于回家,5日21时至次日凌晨2时,景区先后调来了20多辆车,将800多名游客绕道零公里—七里坪—洪雅一线转移下山,分别送往成都市、峨眉山市等地,其余滞留游客则就地安排食宿。昨日6时至8时,剩余游客也全部绕道下山。

昨日上午9时许,不少外地来的自驾车到达景区黄湾门禁时,才发现景区已经实行交通管制,禁止车辆驶入。几名交警正劝导游客耐心等待或者绕道洪雅—七里坪—零公里进入景区。在黄湾售票大厅的候车室内,坐着10多名绵阳游客,等待着景区道路恢复通车。

中午12时,成都商报记者在塌方路段看到,一台挖掘机和两台推土机正在紧张工作,一侧的山上不时有小石头滚落。峨眉山景区交通局长陈刚介绍,从5日13点30分起,抢险人员奋战近20个小时,阻断公路的土石已基本清理完毕。

不过,周边的山体仍有不少松动的石块。”陈刚表示,地质专家对塌方路段的山体进行详细勘探摸排,发现一处较大的危岩体。6日下午,抢险人员已经对此进行过一次小型爆破,但效果并不理想,还需要继续排险。预计最快今天可恢复通行。

据景区工作人员介绍,景区6日全面暂停销售门票和景区观光车票,但是前期有800余名游客预订了门票,在工作人员耐心解释说明后,自愿选择步行上山,或绕道乐雅高速—七里坪一线上山。

泥石流引发的3个问题

为何发生10年来最大地质灾害?

岩性破碎、坡陡、连续强降雨侵蚀

据峨眉山景区管委会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景区道路曾于2005年发生过一次较大的山体滑坡,塌方量约为10000立方米,交通中断,当时也是通过步行游山道及时疏散了游客。此次泥石流引起的塌方是10年来发生的最大地质灾害。

峨眉山景区交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景区道路5公里至14公里处有5处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平时均有人加强日常监测。此次泥石流地点位于7公里处,小地名“挖断山”(两河口附近),以前也曾发生过小的泥石流和山体滑坡。

对此,峨眉山地质工程勘察院总工程师舒洪平介绍说,此处灾害点属于牛背山断层,崩塌体主要是玄武岩强风化层,一是岩性本身比较破碎,二是此处坡度较陡(70多度),三是连续强降雨渗透进岩层裂隙,最终导致此次灾害发生。

被景区树木砸伤砸死的游客能获赔吗?

若是自然灾害则不能获赔,除非购买保险

事发后,乐山市安监部门对峨眉山景区步行道树木突然倒塌导致游客伤亡一事展开调查后,并做出调查结论:该事件定性为“因自然灾害引发的意外伤亡事件”。

对此,北京惠诚(成都)律师事务所郭金福律师认为,如果相关部门认定属于“因自然灾害引发的意外伤亡事件”,那么自然灾害属于不可抗力,即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景区管理部门可以免除责任。

据了解,游客在峨眉山购买景区门票时,可以同时自愿购买一份5元的意外伤害保险,被猴子咬伤、摔伤等意外伤害均可索赔,意外死亡可获赔25万元、意外医疗最高可获赔15万元。不过,此次遭遇意外伤亡的6名游客是否购买了这份保险,还在核实中。

如何解决“”路上山?

第二通道明年建成

目前,自驾车上峨眉山,主要经杨(岗)零(公里)路前往。峨眉山景区交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严格意义讲这并非景区旅游道路,而是峨眉至洪雅的过境路。由于道路只有6米宽,沿途弯道多、坡度大,双向行车较为困难。一旦塌方堵路,交通就会中断。

现在正在修建的第二上山通道,将有效缓解此问题。”该负责人介绍说,该道路起于峨眉山市川主大桥,经峨眉山市川主乡、洪雅县桃源乡、峨眉山市黄湾乡,到达景区零公里山门处。道路全长35.9公里,预计总投资约5.5亿元,其中洪雅县境内8.6公里。

该道路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度为8.5米,采用沥青砼路面。除线形好行车舒适外,公路将成为一条观景大道。沿线旅游资源丰富,将经过风景优美的观音岩片区、张坝片区。公路沿线将选择安全、视野开阔、风景优美的位置,平均每2公里左右设置一处观景台,即在道路一侧选取50米路段加宽3.5米,供游客停车休息和观景。

该负责人表示,第二上山通道预计明年年中建成,届时将与现有景区道路形成环线,东面在省道306线汇合,西面在零公里山门相交。环线形成后可实行单向循环,即第二上山通道单边上行,现有景区道路单边下行,日通行能力可从现在的5000辆提高到约2万辆。

成都商报记者 顾爱刚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