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刊登《贵州实施“33155”工程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09.08.2016  04:40

人民网刊登《 贵州实施 33155 工程

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8月4日,记者从贵州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大会上获悉,贵州将大力实施“33155”工程,力争三年内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十三五”末实现行政村全覆盖,着力解决村庄品质“差”的问题,切实改善贵州省农村人居环境。

2013年以来,贵州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个小康行动计划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367亿元,建成通村油路5万公里;发展耕地灌溉面积344万亩,解决了13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改造农村危房120多万户,建成小康房6.2万户。

同时,农村环境与公共服务显著改善,投资157亿元,完成“三改三治”及庭院硬化工程185万户,建成农村垃圾收集处理项目1230个、污水处理设施项目1.6万个;建设农村敬老院680多所,农民文化广场等健身设施近9200个、农家书屋等便民设施9400多个。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贵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繁重。”贵州省省长孙志刚在会上说,贵州大多数自然村寨没有规划,特色不够鲜明,“千村一面”不同程度的存在,同时还存在建设标准不够高、覆盖面不够广、产业培育力度不够大、农村监管能力不够强等问题,与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为此,贵州将大力实施“33155”工程,即3年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3年实现90%以上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1年“东南西北”四条示范带建设初见成效,5年实现城乡环卫保洁“一把扫帚扫到底”,5年内金融机构持续提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融资支持。

突出村庄规划统筹整治项目的落地实施,以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民族村寨等为重点,注重文化传承,3年内实现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和村庄规划全覆盖,着力解决村庄建设“乱”的问题。

结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按照“硬化、绿化、美化、亮化、气化、文化、产业化、网络化”的标准,大力实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垃圾治理、污水处理、绿色村庄建设、道路、供水、信息、供电、供气、农房改造和村庄风貌提升、传统村落保护等“10+N”项目建设。力争用3年的时间,实现90%以上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着力解决村庄环境“脏”的问题。

按照“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理念,选择重点整治村庄,以庭院打造为着力点,启动“东南西北”四条示范带建设,东线:贵阳—双龙—龙里—贵定沿线村庄;南线:贵阳—花溪—青岩—惠水沿线村庄;西线:贵阳—安顺—西秀沿线村庄;北线:贵阳—遵义沿线村庄,其他市(州)各打造一条示范带,力争1年初见成效。争取“十三五”末实现行政村全覆盖,着力解决村庄品质“差”的问题。

同时,贯彻“以城带乡、城镇打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推进县域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原则,推进城乡垃圾收运处置设施建设。2016年将着力开展5个县、10个示范小城镇环卫保洁试点,实施小城镇建设“整县推进”的20个县(市、区),以及“1+N”建设的示范小城镇,同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整村推进”,力争5年内实现“一把扫帚扫到底”。

此外,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将积极会同发改、财政等部门用好、用足、用活中央补助资金、PPP基金,争取设立新型城镇化发展基金,对接农发行省分行、国开行省分行5年内持续融资,结合项目清单管理,做到有的放矢。

“贵州要美,农村必须美;贵州要富,农民必须富。”孙志刚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迫切需要,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承载着广大农民群众的期盼。要不忘初心,真正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真正把这项民生工程办成德政工程、发展工程。

 

文章来源:8月5日人民网  编发 王卫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