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5”工程给六盘水带来了什么?

11.05.2015  12:13
“3155”工程给六盘水带来了什么? - 林业厅
“3155”工程给六盘水带来了什么? - 林业厅
“3155”工程给六盘水带来了什么? - 林业厅
“3155”工程给六盘水带来了什么? - 林业厅
来源: 58.42.249.98

  游人如织的七彩花田
  大棚里劳作的工人
  盘县哒啦仙谷七彩花田一角
  周明辉查看铁皮石斛的生长进度

  本报记者 黄 瑶 摄影报道



主题 策划

3155工程

  即3个100万和5个50万工程:

  到2018年全市发展猕猴桃100万亩(野生猕猴桃60万亩)、茶叶100万亩、核桃为主的干果100万亩,种植商品蔬菜50万亩、中药材(含红豆杉)50万亩、刺梨(含特色经果)50万亩、红花油茶(含花卉、苗圃)50万亩、发展草食畜牧业50万亩。

数 字

  2014年,六盘水市——

完成特色产业种植

      88.98万亩;

园区完成投资

      63.15亿元;

引进和培育农业企业

      192家;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791元;

完成营造林面积

    44.73万亩;



  从原本的煤炭独大,到现在的转型一产、升级二产、优化三产,六盘水迈出的每一步都充满阵痛,却又惊喜连连。

  如今,弱鸟如何先飞?水滴如何穿石?且看六盘水如何将黑色经济转变为绿色经济,将发展重点从地下升至地面。

农家旅馆花中笑

  记者到许宝英家时,她正带着小孙女在院子里玩耍。“还好我家的床位不多,不然我一个人又要带孩子,又要打理旅馆,真的忙不过来。

  52岁的许宝英是盘县滑石乡滑石村十一组的一位普通农民,原本与丈夫、儿子一起在外打零工,“农闲的时候就在附近工地上打工,或者赶场的时候卖点小东西,农忙时又回来种点水稻、包谷。

  因为经常需要在村里、乡里两头跑,路太烂一直是许宝英头疼的问题,“一方面是路不好走,时常晕车,另一方面是心疼自家的车。

  2012年3月盘县“哒啦仙谷”启动建设,许宝英跟邻居们又是期盼,又是担心,“把我们这里开发出来是挺好,但我们的土地怎么办?

  事实证明,许宝英的担心是多余的。除了修通滑石村的通村、通组路,村民每年还能拿到每亩700元的土地流转费,“土地流转出去,我们也能放心地出去打工。路修好了,去乡里的路上我还能打个盹儿,再也不担心晕车了。

  2014年7月,在得知“哒啦仙谷”即将建成并接待游客的消息后,许宝英将自家的两层小楼改建成了乡村旅馆,“目前只有两个标间、两个单间,每间的收费是一晚上120块钱。

  走进许家的小旅馆,整洁的床铺、电视机、饮水机、床头柜一应俱全,房间不大,却收拾得干干净净。

  “从去年7月到现在,最多的时候每个月有1.2万元左右的收入。‘五一’这几天,天天客满,纯收入有1000多元。我现在也不出去打工了,就安心在家守着小旅馆,看着日子越过越艳。”看着远处的“七彩花田”,抱着小孙女的许宝英笑得格外满足。



【背景链接】

  2014年以来,盘县共建成19个农业园区,完成投资56亿元;共实施完成“3155工程”65.92万亩,粮经比从48:52调整为42:58,实现农业增加值37.5亿元。

  “3155”种植丰果后,农业增加值可实现53.3亿元,可带动50万人就业,带动12.9万户农户增收14.2亿元,粮经种植比可达30:70。

  目前,该县着力以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为突破口,火腿、茶叶、刺梨、核桃等产业加工项目形成了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同时依托入园农业龙头企业、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等组建创办各类农民合作社158个,培育各类“3155工程”实施主体171个、种植大户978户,发展订单农业3.3万亩。



万元茶叶销量俏

  2011年10月,在外学得一手泡茶技术的叶芳回到六枝创办了贵州鸿森茶叶发展有限公司,“一开始学习泡茶是出于兴趣,后来越发觉得想要了解这些香气扑鼻的茶叶是从何而来,所以就带着积蓄回来了。

  跟着叶芳一起回来的,还有她学习茶道期间的几位老师,“他们对茶叶种植的相关知识都很了解,在给我们传授经验的同时,也能出谋划策,让我们在发展思路上更开阔,这也是我当时走出去学习的目的。

  叶芳说,公司目前在六枝特区落别、中寨、折溪等乡镇种植了1.6万亩茶叶,有福鼎大白、乌牛早等几十个品种,其中明前单芽的售价达到1.2万元一斤。

  “这种茶叶在回甘、香气、茶叶加工工艺上,较其他品种更胜一筹,每年只产1000多斤,所以价格比较高。目前只销往广州、北京两地,所以得提前订购。物以稀为贵嘛,我们在质量上更会严格把关,不能自己砸自己的牌子”。

  叶芳介绍,2014年公司销售额为500万元,上缴税金15万元。目前在筹备修建占地20亩的标准化加工厂房一座,力争在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2000万元,解决100个就业岗位。

  “我还打算在落别乡试种一片‘七彩茶海’,将叶片颜色不同的几种茶叶混种在一起,让茶园兼具采摘和观赏的功能,把产品做出更多的花样。”对未来,叶芳信心满满。



【背景链接】

  目前,六枝特区共新增“3155工程”基地35.25万亩,其中茶叶基地10万亩、猕猴桃基地2.08万亩、核桃和中药材、畜牧养殖产业带15.54万亩、特色经果带3.3万亩。同时,结合地域特色建成商品蔬菜基地1.178万亩、刺梨基地2.11万亩、油茶种植基地2.3万亩,建成规模养殖场和示范养殖场116个。

  硬件设施上去了,配套服务也需跟上,为此,六枝聘请专人开展茶叶、猕猴桃、中药材种植、管理及加工等技术培训。同时,着力培育园区技术服务、农资供应、病虫害防治、农机作业、市场开拓等服务组织,完善农产品、农资流通服务网络,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推动农业特色品牌创建。

  预计到2018年,全区将建成茶叶、蔬菜、精品水果、中药材、草场各20万亩,核桃基地30万亩,养殖业实现年出栏商品猪30万头、肉牛20万头、肉羊10万只、家禽500万羽。

中药种植前景好

  记者见到六盘水黔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明辉时,他正领着从贵阳来基地考察的老板参观大棚,“这是今天的第三拨了。”满头大汗的他,终于能坐下来休息一会。

  5月的米箩乡气候已经开始炎热,大棚里的铁皮石斛、白芨长势正好。

  “目前,在水城县米箩乡倮么村一共有两个棚,种了4984平方米的白芨和5000平方米的铁皮石斛、金线莲。

  周明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小微企业,如果要种植50亩的白芨,需要投资40万元的种苗钱和20万元的地租、人工管理费用,一共60万元。但是可以获得工商局提供的5万元小微企业补贴、15万元无息贷款,再加上“3155工程”提供的为期3年、每年每亩300元的补助和扶贫局给予的每亩1910元的补助,企业自身只需出资26万元左右。3年后,如果按照每公斤550元的售价,50亩白芨能获得近1100万元的收益。

  家住陡箐乡茨冲村的胡良琴已是第二次来周明辉的大棚考察了,“我以前是种水果的,但是现在水果市场已经饱和,我就想转种目前种植比较少、前景比较可观的白芨。我准备从这里买种苗回去试种。

  白芨这种现在已经开始获得越来越多人关注的中药材,在半年多以前,还无人问津。“那时候我们自己开着货车拉苗到云南、四川等地去卖,销路成问题。现在,我两个棚里的苗基本订完了,还陆续有人上门来考察。



【背景链接】

  在“3155工程”和“绿色贵州3年行动计划”的大背景引领下,水城县共完成营造林18.38万亩,主要种植茶叶、红豆杉、核桃、刺梨等经济林。

  目前,“3155工程”实施63.26万亩,预计2015年全县“3155工程”挂果、采收面积达13.55万亩,可实现销售收入53010万元,促进40.99万人次农民创收36352万元,全县完成土地流转8.82万亩,农民变成股民3.5万人。

  到2018年,水城县“3155工程”种植规模预计将达到98.5万亩,采摘采收41,8万亩,实现销售收入295870万元,促进83.6万人次农民创收141200万元,6.68万农民将变为股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