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县:群工网络覆盖乡村 源头化解矛盾纠纷

02.09.2014  13:33

    群工网络覆盖乡村 源头化解矛盾纠纷

——开阳县创新信访维稳工作机制纪实

    今年以来,开阳县认真学习借鉴“枫桥经验”,以源头治理为主,不断创新信访维稳工作机制和工作载体,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工作目标,确保了社会的稳定和谐。

     群工站室”促进源头治理

    “通过几次协调,我终于拿到拖欠了几年的工程尾款,真的很感谢他们!”提起群众工作站的工作人员,开阳县楠木渡镇红星村牛家院组村民王思顺至今赞不绝口。

    2010年,王思顺的山林被占用来修建移动公司基站,并约定由其组织进行修建。工程竣工后,最后一笔工程尾款迟迟没有收到,成为困扰王思顺多年的一块“心病”。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王思顺今年初走进楠木渡镇群众工作站,反映了自己的诉求。

    “了解情况后,站里先后5次组织相关部门与当事双方进行调解,最终达成一致,圆满解决了这一遗留问题。”群众工作站工作人员谢娜娜介绍。

    据悉,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后,开阳县整合基层资源,在乡镇一级成立群众工作站,在村一级新建群众工作室,构建起了全覆盖的县、乡、村三级群众工作网络,真正实现了“零距离”服务群众。截至目前,全县群众工作站(室)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3501人(次),成功调处纠纷矛盾1631余件,全县进京访同比下降66.7%,到省访同比下降52.6%,到市访同比下降60.5%。

     “五老调处”吸纳公众参与

    龙岗镇大水塘村永安组的顾仕军与孙光秀因责任田中间一个小土块的权属问题引发纠纷,双方僵持不下,村委会多次调解无果。得知情况后,大水塘村人民调解委员主动介入,并邀请村“五老”促和谐调解员顾仕敬参与调处。顾仕敬与双方当事人均有亲戚关系,在调解过程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根据双方的经营权证的范围进行了划分归置,得到了双方的一致赞同并签订了调解协议。

    该县各级成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吸纳聘请德高望重的老人、退休返乡老干部、农村老党员、离任老村(组)干部、乡村退休老教师为义务人民调解员,依托“五老”群众基础好、懂得政策和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调动“五老”积极参与矛盾纠纷摸排、化解调处,创新调解机制,提高了群众自治能力,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施行了“村(居)五老促和谐”人民调解工作新模式。

    目前,全县已成立调解队伍100余支,吸纳“五老”人员506名,共参与调处纠纷185件,调解成功179件。

    “五位一体”强化动态管理

    “我们这对‘老冤家‘吵了30年啦,感谢警察同志,让我们和好了。”近日,南龙乡田坎村村民陈文均走进南龙乡派出所,为民警送上锦旗,感谢派出所民警化解了他与邻居30年的纠纷。

    1984年,陈文均和陈光福因修建灌溉水渠发生争执,此后两人便互相仇视,导致矛盾不断升级,一拖便是30年。

    多方了解情况后,南龙乡派出所所长李昌纳认真对两人的纠纷进行分析评估,找准切入点,然后以一个晚辈的身份与两位老人交心谈心,建立感情,不断缓和双方的紧张关系。经过多次的交流协调,终于让两位老人化解了30年的心结。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开阳县有效开展信访维稳工作,坚持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实行社会矛盾纠纷隐患动态排查、化解、评估、稳控、处置“五位一体”工作机制,实现由末端处置向源头治理转变、由被动应付向主动作为转变、由注重过程向注重实效转变。今年上半年,全县开展集中排查3次,共排查出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147件,目前已化解了134件,化解率为91.2%。(金丽薇 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