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社科院与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遵义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三线建设遗产价值与品牌建设研讨会”成功举行

11.12.2015  13:50

2015年12月5日,《中国三线建设遗产价值与品牌建设研讨会》在遵义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三线建设老领导、专家学者、三线建设相关地区企业代表80余人,围绕“三线建设遗产价值与品牌建设”主题,探讨三线建设遗产价值,献计三线建设品牌建设,共商三线建设精神传承和弘扬,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经验启示,为谱写中国梦绚丽篇章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此次会议由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遵义市人民政府主办,遵义市工能委、贵州三线建设研究院、遵义长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承办。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广智,出席会议致辞,我院吴大华院长致辞并主持第一阶段会议,索晓霞副院长做主题发言。

张广智在致辞中指出,“三线建设”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以战备为目的,以能源交通和国防工业为核心的一次伟大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也留下了丰富的物质遗产和精神财富。遵义市作为贵州的第二大城市,是国家“大三线”建设的腹地城市。三线建设打破了遵义的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状态,推动了遵义市中心的发展,不仅为遵义城镇发展提供了经济动力,而且改善了遵义的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提高了遵义城镇公共服务水平。在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进程中,我们更需要弘扬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三线建设”精神,坚持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走出一条不同于东部、有别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

吴大华院长在致辞中指出,三线建设,对我国西部地区工业体系的建立和一批工业城市的兴起,对我国航空航天等事业的发展,具有开创基业和鼎定大局的作用。三线建设遗产体现着全党决心与国家意志,凝聚着全体建设者的理想信念与思想感情,知识智慧与技术艺术,牺牲贡献与鲜血汗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护好、利用好这份遗产资源,对不断增强我们的国家意识、危机意识和自强自省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全面系统地为历史存证和为英雄留名,全心全意地吸取历史智慧和转化遗产效能,需要开展全力服务于遗产资源价值于品牌建设的行动研究。

遵义市代市长魏树旺向到会专家代表表示欢迎。魏树旺指出,在全国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之际,此次大会在遵义召开,必将对全国继承和发扬“三线建设”精神,保护和提升“三线建设”遗产价值和品牌,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三线建设”点亮了名城遵义现代工业文明之光,开启了名城遵义通江达海开放互联的通途,传承了名城遵义长征精神永放光芒的“薪火”,遵义正结合“十三五”城市建设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认真挖掘利用“三线建设”企业原有历史风貌和工业遗存,更好地传承历史记忆和工业文明。相信通过此次大会专家的深入交流,必将进一步挖掘好、保护好、利用好“三线建设”资源,推动老基地、老厂区焕发新活力,为助推遵义经济社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索晓霞副院长代表该院在大会上做了《遗产·价值·行动》的主旨演讲,就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三线建设研究院近年来发挥智库功能、影响政府决策的路径向与会专家学者做了分享,并就该院开展全力服务于三线建设遗产资源价值与品牌建设的“一院两会一网两库”行动研究做了介绍,引起了新闻媒体及四川、重庆、陕西等地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他们表示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的三线建设行动研究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今后要不断到该院交流学习,共同推动三线建设的深入研究。

会议围绕三线建设遗产资源保护利用进行深入交流,与会代表通过了该院专家主持起草的《中国三线建设遗产资源保护利用遵义共识》。

会议认为:三线建设是中国当代史不可忽视的重要一页。必须进一步发掘提炼三线建设的历史智慧与精神价值,为我国尤其是三线建设重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三线建设遗产资源富集地区,应切实创新体制机制,开展三线建设遗产资源合理利用,促进三线建设遗产资源保护利用的事业产业,与其他相关事业产业融合发展。倡议三线建设重点地区尤其是三线建设新兴城市,设定以三线建设重大事件为标识的文化节日,开展以三线情怀为纽带的文化活动,构建基于共同历史感情和人文精神的合作机制。

会上,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还对“遵义1964文化产业园”授予“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研究基地”及“中国三线建设论坛遵义基地”的称号。

在下午的专家学者研讨环节,80余位嘉宾分两个小组围绕三线建设遗产价值、三线建设遗产利用与品牌建设等开展深入交流,展开深入讨论,为新形势下弘扬三线精神、凝聚改革发展动力,进一步保护三线建设文化遗产提供了新的载体和纽带。该院历史研究所所长、贵州三线建设研究院执行院长麻勇斌作为召集人主持了“三线建设遗产利用与品牌建设”小组讨论,并代表小组在闭幕式上向与会专家学者做了小组讨论汇报,该院索晓霞副院长及参会专家参加了小组讨论及闭幕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副会长武力,原国家计委三线建设调整办公室主任,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副会长王春才,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二研究室主任,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秘书长郑有贵,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陈云与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陈东林,中航工业集团原总经理助理、中国航空工业通用飞机公司原董事长、总经理谭卫东出席会议并作专题发言。

该院三线建设研究院、贵州社会科学编辑部、历史研究所等同志参加会议。

中国三线建设遗产保护资源与利用•遵义共识(全文)

由中国三线建设研究会、遵义市人民政府、贵州省社会科学院主办,遵义市工能委、贵州三线建设研究院、遵义长征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三线建设遗产价值与品牌建设研讨会”,于2015年12月5日在贵州省遵义市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三线建设老领导和专家学者80余人出席本次研讨会。会议围绕三线建设遗产资源保护利用进行深入交流,形成如下共识。

一、三线建设是中国当代史不可忽视的重要一页。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从中汲取智慧和营养,加深对近现代中国国情和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关于三线建设的历史判断、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应当从其综合效应的有效累积来建立宏观尺度和理性语境。三线建设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积极构筑和守护战略底线的特殊历史。它对三线建设重点地区,尤其是三线建设新兴城市的发展进程,具有“事件锁定”意义。四川(含重庆)、贵州、陕西、云南、甘肃、河南、湖北、湖南、山西、青海、宁夏等省区市,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因三线建设而得到巩固和夯实,战略地位和主体功能因三线建设而得到确立和提高,对三线建设应当予以积极评价。

二、三线建设的遗产资源要更加珍视。三线建设遗留大量的遗产资源,是这一时期我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变迁的重大物证,记录着我国在特殊历史时期应对复杂国际局势的强大决心,凝聚着无数优秀中华儿女的报国热情、无悔青春和宝贵智慧,应当倍加珍视,以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等方式,为历史存证,让英雄留名,使后世有鉴。

三、抓紧设立和实施三线建设遗产资源价值保全基础工程。三线建设遗产资源,由其密级、资产、技术、品牌、功能、场域、存续状况等要素构成,有“重资产”、“轻资产”和“涉密性”等显著的特点,不能完全套用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规、技术规程和工作机制进行保护,需要作为专项文化工程,明确目标任务,保障资金投入,督促限期完成,防止保护主体缺位、保护方法不当、保护措施不力、保护效果不佳的状况发生。

四、发掘提炼三线建设的历史智慧与精神价值。三线建设蕴含丰富的历史智慧和精神内容,是三线建设地区尤其是三线建设新兴城市建构文化高地的宝贵源泉,是促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正能量,应努力发掘和提炼,为我国尤其是三线建设重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五、切实创新体制机制,开展三线建设遗产资源合理利用,促进三线建设遗产资源保护利用,并实现与其他相关事业产业融合发展。要制定三线建设遗产资源保护利用规划,建立三线建设研究基地,开设中国三线建设论坛,支持建设中国三线建设数字化博物馆、数据库、三线建设文化产业园区或文化遗产园,树立符合时代要求三线建设文化品牌。

六、倡议三线建设重点地区尤其是三线建设新兴城市,设定以三线建设重大事件为标识的文化节日,开展以三线情怀为纽带的文化活动,进一步加强合作,构建基于共同历史感情和人文精神的合作机制。要不断打牢三线建设文化记忆的民俗基桩,面向未来聚合和释放三线建设遗产资源的文化能量。通过产业互动、经验交流、关系深化,增强竞合能力,提高三线建设新兴城市在国家层面争取发展机会的话语权重,共同书写三线建设新兴城市之中国梦的华丽篇章。

七、大力支持三线建设企业创新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继续发挥和加强龙头主体的积极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