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委书记陈刚率“双龙临空经济区”队伍外省“取经”

17.10.2014  02:32

2014年10月12日至14日,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贵州双龙临空经济区党工委书记陈刚率队赴重庆、上海、郑州考察临空经济发展情况,要把双龙临空经济区这篇“初稿”做成一篇“大文章”。

2014年6月,贵州双龙临空经济区总体规划初步确定,将按照“一核三板块”进行空间布局,重点以临空核心产业、临空关联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为发展方向。按照规划,贵州双龙临空经济区位于黔中经济区核心区,涉及贵阳市南明区与黔南州龙里县部分区域,总用地面积92平方公里,建设用地75平方公里,其中贵阳市39.2平方公里、黔南州20.2平方公里、龙洞堡机场15.6平方公里。该区域将建设成为以“内陆开放、创新驱动、生态文明”为内涵和特色的高端产业功能聚集区。

一核三板块”为空间布局,“一核”为空港运营服务核,“三板块”为临空制造及高新技术板块、临空物流板块、临空总部及综合服务板块。其中,空港运营服务核建设用地15.6平方公里;临空制造及高新技术板块建设用地16.86平方公里,临空物流板块建设用地7.19平方公里,临空总部及综合服务板块建设用地35.25平方公里。

总体规划有了,但如何找准定位?国内现有临空经济区的模式值得借鉴。重庆渝北临空都市区依托江北国际机场,规划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发展与航空关联度强的临空产业,重点打造智能终端、应用电子、智能装备、航空制造等优势产业集群。上海虹桥临空经济园区毗邻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历经21年发展,已成为连接整个泛长三角地区、辐射长江流域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全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正规划打造航空港区、北部城市综合服务区、南部高端制造业集聚区,以及沿南水北调干渠生态防护走廊、沿新107国道生态走廊的“三区两廊”。

调研中,陈刚认真倾听、详细询问,对三地发展临空经济过程中的战略重视、规划制定、产业定位、工作机制等予以充分肯定。他指出,要找准双龙临空经济区定位,必须首先研究透彻贵阳的先发优势和后发优势。避免走别人走过的弯路,借鉴别人的经验和教训。同时,贵阳有相对的先发优势,有尚待开发的丰富劳动力资源和庞大消费市场,有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优势,可以大力发展以大数据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进而推动云计算、互联网等相关商业模式的创新。有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有区域优势,龙洞堡机场人流量、吞吐量越来越大;有生态优势,现在贵阳高举生态文明建设大旗,致力于发展相关生态产业;有旅游资源优势,喀斯特地貌等自然景观、少数民族文化等人文景观独具特色。特别是,中关村贵阳科技园成功揭牌,三大运营商落地发展,形成了发展大数据产业的优势。

陈刚强调,围绕发展临空指向型产业、航空服务业、保税物流业、文化旅游、会展和休闲产业等重点,把双龙临空经济区这篇“初稿”做成一篇“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