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吸毒屡禁不止,是谁阻碍了执法之手

31.10.2015  14:59

               

 

据巡视组反馈,除了部分领导干部城区私建房屋、违规进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不规范、作风散漫为官不为现象外,临湘市还被曝出干部工作作风飘浮,违反“八项规定”屡禁不止,吸毒情况比较严重。(10月29日  搜狐网)       “毒品”作为“黄赌毒”的“中坚力量”在社会上可谓是“趾高气昂、雄霸一方”。作为一颗喜欢镶嵌在人们精神上的“肿瘤”,一旦沾上它定将你“戳骨扬灰”。百姓谈毒色变并不是因为他价值千金、奇货可居,而是因为毒品不仅仅对吸毒者自己身体和精神折磨,更多的是对身边人和社会的伤害。       从古到今,历朝历代都是将士奋战沙场,即使马革裹尸也要盛名四方,只有清朝最窝囊,败在了这“软战场”。割地赔款,纳税进贡,一口小小的水烟,既然摧毁了华夏五千年的精神脊梁。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三令五申严查勒令毒品吸食、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 ,可是高额的回报,往往促使一波接一波的人铤而走险。       贩卖毒品的可恶,吸食毒品的人更可恶,吸食毒品的党员干部最可恶。党员干部本应人品端正、清正廉洁、洁身自好,不论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上,都是人们争相学习的榜样和典范。本应作为人们模范公仆的党员干部,每天却沉溺于毒品带来的虚幻世界之中,精神恍惚,懈怠政事,试想一个瘾君子坐在领导席上大谈法治社会、服务人民,想想都为之唏嘘。这样的一个人怎么能“带好兵,打好仗”。领导干部吸毒,不仅“毒”了自己,更“毒”了群众的心。       官员吸毒本说小点是自身的作风问题,说大点吸毒是刑事案件,因此官员吸毒既违规又违法。官员吸毒对社会所带来的危害之大,不仅仅是官员个人的道德和品行问题,同样也损害党政干部群体形象。众所周知,一旦染上毒瘾,就需要大量的金钱来维持毒品供应,那这毒资从何而来?如此,面对权力场上的各种诱惑,官员就会铤而走险,贪腐受贿,以权谋私。更严重的是,一旦染上毒瘾,一旦精神沦陷必将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试问这样人性泯灭的官员,还何谈为人民服务?还有何资格谈造福百姓?       国家三令五申、明文规定,但有些干部人就收不了手,闭不了嘴。面对利益诱惑,手伸得太长,嘴张得太大,两眼一睁一闭,罔顾国法党纪。从宿松县道路管理运输局原副局长余刚“高龄”吸毒到具有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吸毒州长”杨红卫。这些混账干部还在位时,丑态百出,不仅恶心了群众还羞辱了政府。干部吸毒高发却屡禁不止,是谁阻碍了执法之手,又是谁给这些瘾君子撑起了一方的保护伞?       “中国特色”的利益关系首当其冲。在某些地方“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道理在古时候好使用,在现代也同样好用。“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上级与下级之间早已经形成了一种“不言而喻“的裙带关系。其次,监管制度和力度缺失。从湖南湘西吸毒的几人可以看出,无不是市长、局长、检察长之类的大官,作为地方权力的一把手,又有谁能敢站出来直言不讳的道出法纪。再次,法律法纪不健全,犯罪成本较低。身在高官的干部,深知法律之间的漏洞,“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犯有同样罪行的官员,只是简单的通报批评,官在做,权还在握,如此的记大过式的处罚犹如无痛之痒,只要保得住官位,保得住权位,还有何不敢以身试法。正是这三种道不清说不明的利益关系,导致了干部吸毒蔚然成风的社会怪像。       然而,党中央巡视组的出现,无疑又对这些蛀虫蝼蚁插上了狠狠的一剑。而要从根本上根除这种乱象,还要领导干部洁身自好,守住道德底线,廉洁奉公、慎独自律;另一方面还要让监督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让领导干部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做到警钟长鸣;最后就是要健全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对这种干部吸毒的典型绝不姑息。吸毒是突破了官员底线的行为,我们必须做到零容忍。只有如此,才能树立国家法纪的威严和干部群体的形象。(琥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