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坝:旅游红利慧山乡

08.04.2016  13:14

龙宫风景区桃子村。鲁开伟 摄

邢江河边慢道。卢维 摄

    黔中腹地,山环水绕。600年大明遗风,布依族、苗族、夜郎、穿洞文化之花竞相绽放……作为世界喀斯特风光旅游优选地区,安顺不仅拥有黄果树、龙宫两个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还有格凸河、夜郎洞等6个4A级景区,大量旅游资源富集于此,旅游资源占国土面积的12%,远远高于全省4%和全国百分之一的比例。

    走旅游扶贫发展路径,是安顺用自身旅游、生态长板补足贫困、落后短板,用长处弥补不足,实现产业脱贫一批的重要突破口。近年来,随着安顺市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全市乡村旅游热迅速引爆,平坝小河湾村、普定秀水村、镇宁大寨村、龙宫桃子村、黄果树滑石哨村、关岭上甲村等一批乡村景点的成功打造,吸引了众多游客到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产业已然成为助推乡村脱贫给力抓手,参与旅游发展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也成为了“精准脱贫”的实践者和受益者。

    旅游扶贫不仅壮大了旅游产业的规模、丰富了旅游业态,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发展旅游精准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让贫困群众能够参与旅游产业发展、分享旅游发展红利,赋予新形势下旅游脱贫的新使命。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将是安顺市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为更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安顺市把乡村旅游纳入“十三五”旅游规划和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规划,按照“点、线、面”结合的原则,力争通过重点景区辐射带动脱贫一批,重要交通沿线打造特色旅游产业带动脱贫一批,旅游乡村、示范户创建带动脱贫一批。

    美丽乡村慰“乡愁

    随着平坝小河湾村、普定秀水村、龙宫桃子村等一批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的惊艳涌现,不仅让到来的游客好吃、好玩,更让他们在画卷般的美丽乡村里慰藉乡愁。

    “十二五”时期,安顺市紧紧围绕“黄果树下屯堡人家”的发展主题,突出“农业观光、乡村旅游、土地流转”和“三位一体”发展思路,以发展生态观光和休闲旅游为重点,着力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道路绿化、资源开发等工作,实现了安顺市乡村旅游的“井喷式”高速发展。

    截至目前,安顺市建成和开展乡村旅游的村寨(点)88个。乡村旅游发展成绩的取得,主要源于安顺市采取“创品牌、强素质、树标准”三项举措。进入“十三五”,安顺市乡村旅游将继续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以“生态好、有特色、游客乐、农民富”为发展目标,努力构建结构合理、特色明显、乡土气息浓厚、服务良好、发展规范的乡村旅游新格局,建设一批特色突出、功能完善、服务配套、环境优美、吸引力强的美丽乡村和旅游小镇,逐步形成集农业开发、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促进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向市场化、产业化、特色化、品牌化、民生化方向发展,让乡村旅游留住更多“乡愁”。

    文旅融合走新路

    2013年6月,西秀区启动创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工作。仅一年多时间,试点村之一的旧州镇浪塘村山水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

    作为全国旅游扶贫试点村,浪塘仅是安顺市全面探索从旅游供给侧改革入手,推动贫困户与地方特色路子、特色产业链条、地方政策投入三方面有机结合,实现发展乡村旅游助力精准扶贫的一个典型例子。

    旧州镇现有贫困户843户、贫困人口2595人,低保户与五保户共241户547人,按现有标准,除去低保兜底人数,共有贫困人口2048人。2013年以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精准挂钩1638人,使全镇80%的贫困人口通过旅游扶贫实现脱贫。

    气候生态条件优越、农业资源基础扎实、屯堡文化特色鲜明,是该镇的先天优势。旧州镇正是用好这些条件,通过“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特色路子,发展了以旧州生态环境和美丽乡村为依托,以屯堡特色文化为灵魂的乡村旅游,同时,结合屯堡赶场传统习俗,突出“乡愁美食小镇”特色定位,规划布局了古镇老街民俗场、美丽乡村风光场、特色金街美食场、农耕传统体验场、养生龙潭休闲场的五大特色业态,以“旧州赶场·贵州食堂”为定位,把传统农家乐与屯堡文化相结合,打造并推出了系列屯堡文化体验版的“屯家乐”美丽生态乡村民俗度假体验产品,走出了一条富有旧州特色的乡村旅游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