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坝“第一书记”驻村扶贫 为民富民奔小康

19.08.2015  12:13

    平坝区“第一书记”到村挂任以后,在基层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在服务基层中锤炼党性、转变作风、增进与群众的感情,极大地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合力帮扶,脱贫路上“拉一把

    夏云镇江西村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是小康路上容易“掉队”的区域之一,江西村三组宋九斤家就是其中的一员,宋九斤是聋哑人,居住在一间10多平方米的土墙房,房屋因年久失修居住存在安全隐患,而更不幸的是小女儿宋丹丹也是聋哑人,父女俩平日靠捡拾垃圾废品为生,生活条件十分困难。

    看到此情此景,区棚改办驻江西村“第一书记”赵焕宇在走访时,当即自掏腰包为宋九斤家送去了500元慰问金,解燃眉之急。掌握了全村的第一手情况后,赵焕宇找到棚改办的领导,如实将宋九斤家的情况作了汇报。在实地调研后,区棚改办答应从办公经费中挤出5万元,为宋九斤家新建了一间30多平方米的砖混小平房。

    当赵焕宇和村干部们把宋九斤带到宽敞明亮的新房门前时,当父女俩走进新房时,眼里流下了感激的泪水,感激之情难以言表。为让宋丹丹以后生活有保障,赵焕宇通过自己的人脉关系,为女孩寻找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对其进行长期资助,希望能够帮扶小丹丹的成长。功夫不负有心人,宋丹丹得到了夏云信用社主任王文波的资助,王文波又发动了信用社的同事捐款2万余元,把宋丹丹送到了清镇市聋哑学校读书,同时每月对其资助300元的生活费,直到她毕业。

    真情帮扶,致富路上“带一程

    今年是十字乡驻村“第一书记”陈应鸿驻墨翁村的第二年,去年,他帮助村里的周仕贵等人搞蔬菜种植,现在种植户都买起了小车。看到身边的村民在陈应鸿的指引下都富了起来,村民王尧贵坐不住了,有事无事总爱找陈书记拉家常,一来二去便熟悉了。得知王尧贵想养鸡,但缺乏技术,为帮助王尧贵养鸡,陈应鸿白天工作,晚上采取看养鸡光盘、读专业书籍、上网等方式自己学习养鸡技术,然后再手把手地教给王尧贵,从鸡场的选址到成鸡的销售,每个环节陈应鸿都积极参与,养鸡需要建设鸡舍大棚,陈应鸿带着王尧贵找到夏云工业园专门做大棚钢架的家翼公司,这家公司了解到王尧贵的家庭情况后,以1000元的“友情价”为他搭起了养鸡大棚。为了解决成鸡的销路为题,陈应鸿更是三番五次上门找到了夏云工业园富强包装厂,帮助推销王尧贵养的鸡。

    “王尧贵离异多年,48岁的他和18岁的儿子一起生活,平时他就是打点泥水活之类的零工,混点烟酒钱,找不到致富的路子。”陈应鸿说。如今,在驻村干部的帮助下,王尧贵的养鸡场现有大棚鸡舍3栋,鸡存栏3000余羽,预计每年带来5万余元的收入,前段时间还买了一辆摩托车。

    智力帮扶,转型路上“支一招

    “穿石村地处羊昌工业园内,园区入驻的企业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羊昌乡穿石村驻村“第一书记”王胜荣驻村以来,通过“智力帮扶”,帮助困难群众脱贫。

    通过走访调研,王胜荣发现穿石村虽然地处羊昌工业园区,但是村里有很多青年由于没有掌握技术,只能舍近求远到外省务工。村里大部分土地均被征用,为让穿石及周边村寨的青年们能就近就业,王胜荣主动和本系统的兄弟单位“贵州航空工业技师学院”协调联系,帮助该村建立校地联系的模式,让该村青壮年掌握一技之长。

    在王胜荣的组织下,穿石村迅速组建了一支30余人的适龄青年及家长参观团,到学院实地参观。为鼓励大家积极到技师学院学习,王胜荣白天与工作组一起做宣传,晚上伏案制作《穿石村智力帮扶工作方案》,力争每年从穿石村选派20名以上青年学员到贵州航空工业技师学院深造。同时,又带着村支两委在穿石村成立了劳务服务公司,把技术人才输送到羊昌工业园的企业,让他们都能就近就业。

    目前,平坝区“第一书记”累计帮村成立专业种养殖合作社25个,扶持种养殖户120余户,组织种养殖专题培训90余场(次),累计为特困户协调建房15户,发放慰问金共计6万余元。(冯毓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