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13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统计公报

09.07.2014  19:36

      2013年,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二次、三次全会精神,以服务“5个100工程”为抓手,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着力办好民生实事,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推动了各项工作全面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促进城乡就业
      2013年,全省城乡就业人员1864.21万人,比上年增加38.39万人,增长2.10%。其中:第一产业1179.76万人,占全省城乡就业人员的63.28%;第二产业264.32万人,占14.18%;第三产业420.13万人,占22.54%。其中:城镇就业人员为639.67万人,比上年增加43.61万人,增长7.32%。城镇新增就业55.49万人,同比增长31.4%,产业园区新增就业23.57万人,同比增长15.3%,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14.18万人,其中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7.0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6%。
      (一)大力实施“就业和创业工程”。一是加大“3个15万元”政策支持力度,千方百计促进各类群体创业带动就业,大力开展引导和扶持百万农民工创业带动就业活动,全面推动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工作,加快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建设,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全省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8亿元,新增扶持创业人数6万人。二是进一步完善就业政策, 各项政策落实较好。制定出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外出务工人员就业的实施意见》、《贵州省扶贫生态移民就业工作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有序开发公益性岗位的通知》、《关于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从我省失业保险基金中调剂就业小额担保贷款担保基金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全年使用就业专项资金21.43亿元。其中为8.47万人提供社会保险补贴5.54亿元、为0.41万人提供免费职业介绍补贴257.35万元、为14.94万人提供职业培训补贴3.56亿元、为8.96万人提供岗位补贴8.48亿元。
      (二)积极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一是贯彻落实《关于促进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的意见》(黔党办发〔2013〕8号),通过大力开发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岗位、实施“两个80%”政策、就业见习计划等新举措,建立完善了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乡镇或村就业和从乡镇或村选拔使用人才的长效机制。二是着力推进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就业,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我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的意见》(黔府办发〔2013〕25号),将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创业放在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中心位置,围绕产业园区建设,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返乡创业。2013年全省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70.43万人,年末全省农村劳动力在外就业人数达781.38万人,其中省外就业581.06万人。三是就业困难人员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进一步规范,灵活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管理不断加强。全省帮助256户的318名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就业,实现了零就业家庭动态监管。四是扎实推进扶贫生态移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2013年年末已就业的扶贫生态移民人数6.81万人。
      (三)公共就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一是积极做好就业信息监测,全面推行城镇新增就业实名制信息化管理,在有条件的地区探索统筹城乡就业的实名制信息化管理。就业统计制度和城镇新增就业考核办法进一步完善。二是积极推动家庭服务业发展,大力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农民工就业专场招聘会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积极组织举办全省技工院校青年职业技能大赛、黔菜创新大赛等技能大赛,为促进各类群体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和技工教育工作。积极围绕“5个100工程”和重点产业园区开展职业培训,全力推进技工院校“9+3”工作,制订全省技校“一校一策”和“百校大战”方案。2013年,全省共完成职业培训25.59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培训12.4万人。全省技工学校招生2.19万人(不含参加“两后生”预备制培训学员),在校学生数4.1万人(不含参加“两后生”预备制培训学员);当年毕业生0.67万人,实现就业0.66万人。

                            人力资源市场
      2013年,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加快推进。《贵州省人力资源市场条例》立法通过,于2014年1月1日正式实施。引进3家国内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深入推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体系建设,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全省共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348家,其中:公共就业服务机构73家,人才公共服务机构52家,综合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50家,国有性质的服务企业11家,民营性质的服务企业162家。
      (一)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能力得到提高。全省服务人员总数464.65万人次。登记求职或要求流动人员99.14万人,其中:大专及以下68.42万人,本科31.98万人,研究生及以上3.05万人,帮助实现就业和流动人数84.26万人。服务用人单位14.39万个,其中:国有企事业单位1.52万个,民营企业10.8万个,外资企业0.36万个,其它1.31万个。
      (二)劳动力供求关系呈现新的特点。根据2013年五个市、州(贵阳市、遵义市、六盘水市、兴义市、黔南州)的统计调查结果,一是劳动力供求总量仍就是供小于求的局面。需求总量为27.11万人,同比增长6.09%,求职总量21.17万人,同比增长7.22%,求人倍率达到1.28,同比减少0.01。二是第三产业和非公经济仍是吸纳就业主渠道。三次产业用人需求出现变化,第一产业用人需求出现下降,同比下降1.22%,第二产业用人需求出现上升,同比增长27.9%,用人需求最大的依然是第三产业,同比增长0.36%,占总需求的73.32%。城镇其他经济类型的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仍是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用人需求比重分别为51.4%和40.8%。批发零售业、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依然是用人需求相对集中的行业,比重分别为23.23%、18.18%、17.34%和12.92%。三是求职人员文化程度和技能素质偏低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求职人员中高中生占52.23%,大专及本科毕业生28.44%,初中及以下毕业生19.32%,初级工和无任何技术等级的占93.1%,拥有高级工以上的技能人才依然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四是求职人员构成和职业意向出现积极变化。求职人员中,16—24岁占22.44%、25—34岁占44.92%、35—44岁占24.48%;男性求职者的比重为53.72%,同比减少0.43个百分点;就业转失业人员、新成长的劳动力、本地农村人员、外来人员依然是求职的主体,占求职总人数的比重分别为24.67%、15.13%、22.50%和16.47%;求职人员的职业意向主要集中在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占求职人员总数的比重分别为39.64%、20.85%和15.93%。

                            人事制度改革
      2013年,公务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公务员制度和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一是严把公务员入口关。组织实施2013年省、市、县、乡四级机关面向社会统一招考公务员和人民警察工作,积极组织考官培训,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宣传,确保考录工作公开透明。2013年,全省计划招考5873人,23万余人报名,19万余人参加笔试,1.6万余人参加面试,实际录用5262人,参加考试人数再创历史新高,未发生一起违纪事件。二是加强公务员培训。通过初任培训、专题培训、东西部对口培训等项目,构建比较完备的公务员培训网络,特别是针对我省重点工程及产业发展需要,开展7个公务员“5个100工程”专题培训项目,进一步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打造合格管理人才队伍。2013年共组织全省公务员各类培训2840人。同时,遵义行政学院获批成为西部第一家、全国第七家国家公务员特色实践教育基地。三是认真做好公务员管理各项工作。完成第八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评选推荐工作,我省两名个人和两个单位获此殊荣。在贵阳市、遵义市启动公务员聘任制试点。成立贵州省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公务员申诉公正委员会,积极探索我省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指导性意见,顺利完成清理规范评比达标表彰评估项目工作,清理减少25个表彰保留项目,认真做好公务员登记备案、职务设置审批、考核奖惩、参照管理等日常工作。
      (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有较大突破。通过放宽专业限制、取消学校类别及户籍限制、取消顺延递补、简化考试程序招聘聘用、开展基层乡镇事业单位专项招聘和农村中小学音体美等薄弱学科教师专项招聘等多项措施加大事业单位人员招聘力度;在事业单位招聘中采用报名预警系统,积极引导考生合理报考,有效解决事业单位人手不足问题。全省事业单位共招聘各类人员3.49万人。二是对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调整。提高了事业单位高级和中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加大了基层岗位设置倾斜力度,在县、乡两级事业单位分别设置正高级和副高级岗位。对县级正高级、乡镇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突破岗位结构比例限制,“即评即聘”。同时,根据我省对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的特殊需要,设置了特设岗位,不占单位结构比例。这些制度有效解决了事业单位人员发展瓶颈,为基层事业单位所需人才下得去、留得住、能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深受社会各方面好评。三是事业单位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和聘用制度实施步入正轨,平稳推进第二轮岗位聘用及聘用合同签订工作。对省属科研院校党政负责人特别是基层事业单位适度放宽“双肩挑”限制。对事业单位实行“空岗补缺”和“竞聘上岗”制度,全省事业单位补岗晋级人员达7.23万人,有效推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务晋升的良性发展。
      (三)军转安置和维稳解困工作切实开展。一是军转安置工作如期展开。今年国务院军转办下达我省的预分计划总数为321名,其中,计划分配228名,自主择业93名,随调家属7名,全面完成安置任务。二是自主择业工作进展顺利。按期核发退役金,组织开展自主择业军转干部适应性培训和网络化培训,积极帮助和引导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就业创业。三是积极贯彻落实中央解困维稳政策。先后9次不同程度地调整了我省企业退休军转干部的生活困难补助,逐年提高了企业退休军转干部的生活水平。广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妥善做好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处置,全面落实“五包”责任制,确保了该群体的总体稳定。

                            人才队伍建设
      2013年,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加大,积极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一)人才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围绕我省人才强省战略和“5个100工程”建设,出台了《贵州省人力资源市场条例》、《贵州省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实施办法》、《贵州省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贵州省“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实施办法》等加强人才培养引进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建立全省全口径人才资源调查统计制度,全省人才政策不断创新完善,为全面加强我省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二)积极为“5个100工程”招揽人才。研究制定《贵州省“5个100工程”人才支撑工程实施办法》,创新人才招揽模式,在全省举办了“5个100工程”急需紧缺人才专场招聘活动,吸引6.5万余人参会,达成初步意向1.87万人。举办“贵州省2013年海外高层次人才专场招聘洽谈活动”,首次赴北大清华开展人才引聘活动。
      (三)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有新亮点。一是出台《贵州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3-2020年)》,大力开展“国家特支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建设。二是博士后工作站申报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年成功申报12家,全省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总数达到35个。首次获批建立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三是深化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基本完成现行26个职称评价标准修订工作,把业绩、贡献纳入职称评审中的重要权重指数。在遵义市、黔西南州圆满完成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试点工作。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向符合条件的市(州)、三甲医院和省直高校下放相关专业职称评审权限,大力在全省民营经济组织推进职称评审工作。四是全面构建“下得去、上得来、稳得住、能发展”的基层人才工作新机制,建立基层工作津贴和基层退休金奖励制度,全省共申报认定基层副高职称8000余名。五是大力开展万名专家下基层服务活动,建立贵州省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政策,开展留学人员创新资助工作,继续抓好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每年从全省乡镇选拔1000名左右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到省内外进修培训。
      (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有新突破。一是出台《贵州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3—2020年)》,新增高技能人才1.27万人,其中,技师和高级技师1212人。二是加强基础能力建设,2013年,贵州盘江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技工学校、中国铝业贵州高级技工学校、毕节市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毕节职业技术学院)3家单位获批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首钢水钢技工学校、贵州省电子信息技师学院(贵州省电子信息高级技工学校)、中航贵州飞机有限责任公司3家单位获批成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贵州航空工业技师学院(贵航高级技工学校)、黔东南州技工学校2家单位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单位。
      (五)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有新成效。一是组织外国专家为“5个100工程”服务,共组织实施各类引智项目80项,引进外国专家143人次。二是全省已建成国家级引智基地和引智单位5个,省级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8个。三是实施“5个100人才专题培训工程”, 开展各类人才出国(境)培训562人。四是来黔长期工作的外国专家数量呈稳步上升趋势,2013年来黔长期工作的外国专家430人次,同比增长21%。
      (六)基层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有新变化。一是深化公务员招考制度六项改革,推行“两个80%”政策,将新招录的80%的公务员放到乡镇一线工作,每年从乡镇一线遴选80%的公务员到市县机关工作,让基层蓄满“人才活水”,2013年为乡镇机关(含派驻机构)招录公务员4563人,占全省公务员招录总数的86.7%。二是加大乡镇事业单位人员招聘力度,其中,首次实施乡镇事业单位补员7000人专项招聘如期完成。

                            收入分配
      2013年,全省以推进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加强企业工资宏观调控为重点,深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一)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福利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加强机关规范津补贴的调控管理,完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推进工资待遇向基层倾斜。
      (二)稳步推进企业工资宏观调控。制定《贵州省用人单位发放高温天气津贴的规定》,保障了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作业中的额外劳动消耗和费用支出得到补偿。组织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毕节市、黔西南州2000余户企业开展企业薪酬调查。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从2013年1月1日起,一、二、三类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分别提高到每月1030元、950元、850元,平均调增13%。

                            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与工资
      2013年,促进城乡就业工作取得新突破,带动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实现较快增长。机关单位规范津贴补贴,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带动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和平均工资稳步增长。
      (一)城镇单位从业人员继续保持增长。全省城镇单位从业人员398.66万人,同比增长11.55%。其中:企业从业人员276.49万人,同比增长13.18%;机关和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分别为38.33万人和81.56万人,同比增长7.20%和7.36%。在城镇单位中,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296.71万人,增长10.1%。
      (二)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1678.09亿元,同比增长27.54%。其中:企业1122.02亿元、机关174.39亿元、事业374.62亿元,同比增长30.89%、19.32%和21.33%。
      全省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42815 元,同比增长14.33%;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43786元,同比增长14.04%。扣除物价因素影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实际比2011年增长11.54%,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实际增长11.26%。其中: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47364 元,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49087元,同比分别增长15.08 %和14.87%;城镇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29370元,同比增长13.13%。分市(州)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和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见附件。
      (三)私营单位和个体从业人员快速增长。根据工商部门统计,2013年全省登记注册的私营单位19.55万户,同比增长35.8%;投资者人数34.76万人,同比增长20.36%;雇工人数126.9万人,同比增长34%;注册资金5097.1亿元,同比增长44.29%。其中:城镇私营单位10.04万户,同比增长18.34%;投资者人数20.97万人,同比增长22.71%;雇工人数63.53万人,同比增长27.94%;注册资金2668.97亿元,同比增长42.26%。
      全省登记注册的个体经济组织106.06万户(其中城镇51.91万户),同比增长17.96%(城镇增长5%);从业人员185.16万人(城镇85.62万人),同比增长20.14%(城镇增长1.3%);注册资金474.94亿元(城镇210.57亿元),同比增长27.06%(城镇增长14.71%)。

                            社会保障
      2013年,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深入开展社保工作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调研,体制机制的创新积极推进,进一步优化社会保障政策和制度,全省社会保险水平整体又有新的提高。
      (一)社会保险待遇水平稳步提高。一是离退休人员持续增加。全省离退休人员总数达到115.15万人,增长5.98%。其中:企业离退休人员81.9万人,增长6.43%。二是离退休待遇大幅增长。全省发放离退休金总额350.1亿元,增长16.98%。其中:企业离退休金169.75亿元,增长18.47%。三是人均离退休金较快增长。全省离退休人员年均离退休金31028元,增长9.83%。分市(州)人均离退休金分别为:贵阳市27467元,遵义市27083元,六盘水市34176元,安顺市32524元,毕节市43029元,铜仁市33141元,黔东南州37187元,黔南州30207元,黔西南州38913元。其中:全省企业离退休人员月平均基本养老金为1776元,同比增加169元,增长10.5%。分市(州)企业离退休人员月平均基本养老金为:贵阳市1713元、遵义市1532元、六盘水市1314元、安顺市1666元、毕节市1629元、铜仁市1653元、黔东南州1592元、黔南州1528元、黔西南州1594元。
      (二)社会保险的体系建设更加完善。一是覆盖城乡的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贯彻实施《社会保险法》,印发了《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四)》(黔人社厅发[2013]5号),完善“前补后延”的参保缴费政策,印发了《关于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员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有关待遇问题的通知》(黔人社厅发[2013]32号),将未达到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的参保人员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按规定标准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保障参保人权益。加大工业园区非公企业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支持力度,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研究整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起草了《贵州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报省政府审议。全省88个县(市、区)均已出台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实施方案。二是医疗保险政策不断完善。出台《贵州省基本医疗保险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管理办法》,组织开展医保“三目录”库建设,在省级医保、贵阳、铜仁、黔南和黔东南开展了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试点,探索解决老百姓异地就医报销难的问题。出台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政策并顺利开展试点。在全省基本实现城镇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制度,启动医疗保险医疗费用智能审核监控试点,解决医疗保险医疗费用审核难问题。出台进一步规范流动就业人员医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三是失业保险促进就业作用不断增强。加强失业预警制度建设,推进全省失业保险动态监测,全年共监测企业岗位141.5万人次,就业形势总体趋于平稳。积极推动落实参保企业提升职工技能培训和转岗培训补贴政策,全省4.9万名企业职工从中受益,同比增长2.6万人。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一次性提取10%专项用于补充小额担保贷款担保基金,有力强化失业保险促进就业的功能。统一和提高全省失业保险金标准,达到721元/人.月,比调整前平均增加140元/人.月,领取失业金人数1.33万人。四是工伤保险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完善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大力推动公务员和参公管理事业单位纳入工伤保险。加强全省职业病工伤管理,全省全年完成劳动能力鉴定1.77万例。五是生育保险制度建设有效加强。出台新生儿参保有关政策,解决新生儿享受医保待遇问题。六是社保经办服务管理更加规范,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到73.23%。
      (三)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进一步加大。一是社会保险参保人数保持较快增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37.29万人、344.72万人、185.17万人、260.39万人和238.75万人,比上年增长9.02%、4.69%、6.75%、9.32%和7.75%。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27.37万人,比上年增长2.61%。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487.22万人,比上年增长17.96%,其中60周岁以上参保人数为425.47万人。二是社会保险基金收支达到历史新高。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基金收入分别为240.21亿元、76.32亿元、17.97亿元、13.07亿元和3.50亿元,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基金征缴收入分别达到184.85亿元、71.32亿元、17.11亿元、12.62亿元和3.40亿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分别为8.01亿元、45.16亿元,其中: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收入分别为1.29亿元、12.32亿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分别为178.45亿元、74.14亿元、13.09亿元、11.45亿元、2.11亿元、5.98亿元和30.21亿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节余分别为355.16亿元、71.46亿元、54.80亿元、14.65亿元、6.39亿元、11.36亿元和43.99亿元。
      (四)城乡低保制度进一步完善。根据民政部门统计,全省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26.79万户, 51.28万人,支出城镇低保金14.66亿元,城市低保全省平均保障标准352.16元/月,月人均补助水平235.64元/人月;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224.39万户,476.91万人,支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47.81亿元,年度人均综合补助水平982.73元。

                            劳动关系调整和权益保障
      2013年,以规范劳动关系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重点,劳动关系建设更加和谐。
      (一)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签订工作稳步推进。一是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逐步提高,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5.3%。二是集体合同制度稳步推进,全省人社部门审查的企业集体合同21069份,涉及职工132.40万人;有效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1651份,涉及16053户企业22.21万名职工。三是对实行特殊工时的企业实行审批制,审批通过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企业174户,涉及职工人数1.57万人;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企业122户,涉及职工2.81万人;审批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的企业296户,涉及职工4.38万人。
      (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全省仲裁机构实现了全覆盖。100%实现各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的组建,100%整合完成各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100%建立乡镇、街道调解组织。全省共建立企业调解组织1719个,行业调解组织154个,机关事业单位调解组织919个,全省基层调解组织和企业调解组织网络基本建成。二是案件办理更加高效。全年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立案1.9万件,同比增长2.7%,涉及劳动者2.34万人,涉案金额5.8亿元,同比增长20%,当期结案1.88万件,当期结案率为97.42%。
      (三)劳动保障维权行动深入持续开展。一是加大执法力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2013年全省共办结劳动保障监察案件13080件,比去年同期增长12.5%,全年劳动保障监察案件结案率达到了95%以上;参与处理突发事件案件数、人数分别增加18.8%、19.5%。从劳动保障监察案件违法行为分类看,劳动保障监察案件主要集中在工资支付,占全部劳动保障监察案件的81.4%;从案件发生的行业领域看,主要集中在建筑业,占全部劳动保障监察案件的56.3%。追发劳动者待遇也主要集中在建筑业,占全部追发金额的82.8%。二是积极开展专项检查活动。开展春节期间农民工工工资支付专项检查活动,发现拖欠工资单位数2157户,涉及农民工27.2万人,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15亿元。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检查6090户各类用人单位和职业介绍机构,查处41件违反就业管理相关规定的行政违法案件,责令退赔劳动者中介服务费、押金或其它费用12.26万元,取缔非法职业中介活动6件。开展用人单位开展了遵守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情况专项检查行动。检查用人单位11246户,涉及劳动者人数53.05万人。责令补签劳动合同3.91万人,责令支付工资及补偿赔偿244件,涉及金额3505.92万元。督促缴纳社会保险费230户,涉及金额1871.42万元。

                            农民工工作
      2013年,全省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推动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和劳动保障维权等措施,农民工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成绩明显。2013年,全省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12.4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9.1万人;农村劳动力创业培训1.7万人、农村实用人才技术培训1.6万人。新增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132.45万人,转移农业劳动力70.43万人,比上年增长6.5%。其中:有组织劳务输出5.84万人(跨省输出3.89万人)。全省农村劳动力在外就业人数达到781.38万人,同比增长5.22%,其中:在省外就业581.06万人,同比增长4.3%。
      (二)农民工合法权益维护工作得到加强。一是企业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稳步提高,企业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二是农民工参保人数稳步增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的农民工人数分别达到21.34万人、17.83万人、12.16万人和87.46万人,同比分别增长28.9%、29.3%、21.5%和7.8%。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能力建设
      2013年,全省以加强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和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为重点,全面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基础能力建设,并取得新的成绩。
      (一)基层服务能力和信息化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一是2010-2013年,我省共有48个县(市、区、特区),192个乡镇(街道)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纳入该项目建设范畴。28个县(市、区)项目建设竣工,15个县(市、区)投入使用。2013年,我省获得中央投资补助建设的15个县(市、区)及所属60个乡镇(街道)中,瓮安县和长顺县进展最快,已完成项目主体工程建设,进入后期装修阶段。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开展乡镇服务设施全覆盖建设试点工作,已有29个县(市、区)正式启动,涉及383个乡镇(街道)。二是增强信息综合管理部门主动服务意识,提高对业务工作的快速响应能力,努力规范系统操作,提高系统应用效果。向部里上报了我省金保工程二期建设方案和投资测算。发行具有金融功能的社会保障卡在我省全面启动,年末持卡人数已达824.62万人。在原有新农保信息系统基础上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业务一并纳入系统管理,形成全省统一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系统,项目已完成阶段验收。建设了统一的药品目录、医用材料、诊疗项目三个目录库,开发了全省统一的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平台,支持了跨统筹区的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工作的开展。积极推进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建设项目,铜仁市、毕节市、安顺市、黔南州、贵阳市、遵义市已基本完成项目建设并投入使用,六盘水市、黔东南州作为2013年的项目,目前正在组织实施过程中。
      (二)规划计划统计工作上台阶。一是结合我省实际,认真抓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十二五”专项规划的贯彻落实。做好规划中期评估工作,制定了《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十二五”专项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方案》,印发了《关于开展“十二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专项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单项指标监测评估工作的通知》,完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和单项指标监测评估报告、《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及全省“十二五”促进城乡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人才开发三个专项规划中期评估报告。二是编制印发《贵州省2013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计划》。加强计划执行情况的调度,进一步完善月度就业和社会保险主要指标运行分析和数据推送制度,按季度查找计划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政策措施和建议,确保了年度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计划如期超额完成。三是圆满完成统计报表上报、社区直报调查、企业薪酬调查和2010-2012年度以县为单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工作。会同省委组织部等部门建立全口径人才资源调查统计制度并开展了2012年度全口径人才资源专项调查统计,首次摸清全省人才家底,全省人才资源总量284.34万人。建立优秀统计分析报告评选机制,进一步调动了地方和部门撰写统计分析报告的积极性。

      备注:本公报中的机关事业职工人数与工资、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与离退休金的统计范围不包括中央驻黔的机关事业单位。

附件: 39165.doc

习近平赴山西考察调研
                         审计厅
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央军委对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圆满成功的贺电
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并参加长征五审计厅
谌贻琴赴毕节市纳雍县开展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工作
  谌贻琴在纳雍县督战脱贫攻坚时强调 审计厅
贵州省审计厅与省气象局签署合作协议
  贵州省审计厅与省气象局签署合作协议 审计厅
遵义市委审计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
  遵义市委审计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 审计厅
习近平在西安考察调研
  习近平总书记22日在西安考察调研。审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