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部署2015年农业重点工作

15.01.2015  21:01

 

发展现代山地农业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贵州部署2015年农业重点工作

 

近日,贵州召开全省农业工作会议,总结2014年工作,研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现代化,部署2015年重点工作。会议强调,全省各级农业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核心,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园区建设为平台,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稳步提升质量安全水平,推进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省农委主任刘福成同志讲话,常务副主任胡继承同志主持会议,部分分管委领导就相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会议指出,2014年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农业增加值预计增长6.5%,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农业生产水平稳步提升,粮食总产1138.5万吨,创近五年新高;油菜籽产量86.7万吨,增长6%;预计肉、蛋、奶、水产品产量分别为200万吨、16万吨、6万吨、20万吨,继续保持增长。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发展,粮经作物面积比达41∶59,预计蔬菜种植1925万亩,茶园662万亩,果园567万亩,马铃薯面积1056万亩,生态畜牧业持续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增长较快。农业园区建设深入推进,213个省级园区入驻企业2421家,累计建成商品化种植基地796万亩,实现年总产值993亿元。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不含烟酒)完成总产值1060亿元,404家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70亿元,农产品流通日趋活跃,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农产品质量安全稳步推进,新增无公害农产品352个,累计有20个农产品获地理标志保护登记,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稳步提升。强化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全省农机总动力2428万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22%,科技进步贡献率有新提高。农业基础建设继续加强,新建农村户用沼气3.3万户、沼气工程155处、农村清洁工程100个村,“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效果明显,赤水河流域污染治理顺利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启动200个乡镇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大力扶持家庭农场发展,积极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实施财政促进金融支农模式创新项目。

会议强调,省委、省政府把现代山地高效农业作为我省重点发展的五大新兴产业之一,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在新常态下对“三农”工作给予更大关注,对农业发展寄予更大希望,是对进一步做好农业工作的极大鼓舞和推动。同时,交通物流条件加快改善、农产品消费转型升级、工商资本踊跃投资农业等利好因素,也为农业发展创造新的难得机遇。全省各级农业部门要进一步深化认识、统一思想,以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为指针,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努力奋斗。2015年力争实现粮食总产1100万吨以上,肉类总产量200万吨,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

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坚持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稳定粮食生产基本面,确保实现粮食总产目标。切实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做精做优特色产业,重点抓好生态畜牧业、茶产业、果蔬、马铃薯、特色食粮、特色渔业等产业,继续巩固烤烟、油菜等传统产业,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农业等相关产业,加快建立具有山地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二是夯实园区建设这个平台,强化示范引领效应。坚持把农业园区作为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的主平台、主载体、主抓手,继续集中力量、重点打造,加强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培育园区主导产业和经营主体,强化公共服务体系和要素保障平台建设。三是稳固质量安全这个基础,提高农产品核心竞争力。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两手硬,大力抓好农业标准化创建,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步伐,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培育市场品牌,着力打造一批区域公共品牌。四是抓住市场流通这个关键,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推动农业由“生产导向”向“市场导向”转变,利用市场引导生产,通过流通拉动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大力培育发展农民合作社,支持家庭农场扩大生产规模,完善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加强销售渠道建设,强化农产品对外促销。

会议要求,要进一步夯实农业的支撑保障,形成助推发展的强大合力。一是深化农业改革开放。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加强区域协作和对外交流合作,深化黔台农业合作交流,坚持举办好贵阳农交会、遵义茶博会、园区招商会等重大活动。二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抓好农技体系改革与建设等项目,健全公益性农技服务体系,改善基层农技机构设施条件。加强先进适用技术创新、试验示范和推广,加快发展现代种业。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抓好“三农”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三是改善发展基础条件。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条件,挖掘农业增长的内在潜力。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抓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示范点建设,加强农业资源区划、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四是加强系统自身建设。加强农业法治建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抓好行政服务和政务公开,严格权力制约和监督。加强行政效能和干部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队伍,切实提高服务效能。加强项目资金监管,确保不出问题。加强作风建设,坚持上下联动抓整改,创造服务群众新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