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被拐21年后 从福建来到绥阳与亲生父母团聚

06.10.2015  16:22
     核心提示

    10月4日,被拐21年的绥阳人杨琴勇,在公安机关的帮助下,终于回到亲生父母身边。5岁大时,他吃下陌生人递来的一颗糖后不省人事,之后凭着养父母遗留下来的一张“交易凭证”,走上了寻亲之路。

     吃下一粒糖

    他被人拐走

    绥阳县黄杨镇西马池村,距县城80多公里。4日一早,村民杨廷华一家乘坐租用的面包车出村。留在村里的杨家人,忙着准备晚餐,邀请鼓乐队助兴。

    这一切,是为即将回家的杨琴勇准备。他是杨廷华的大儿子,今年26岁。“5岁时,他跟着大人到黄杨镇上赶场时走丢,再也没有回来。”杨廷华说。

    中午,杨廷华一家走进绥阳县公安局大院。此时,身着白色T恤的杨琴勇坐在会议室里,不时探头向窗口外张望。

    21年前,他在黄杨集镇上玩耍时,一个陌生人递给了他一颗糖果。“吃下去,我很快什么都不知道了。”他说,醒来时,他发现已经坐在火车上。两天后,到了一个很陌生的村子,杨琴勇被改名叫“苏成传”,还多了两个年龄稍大的姐姐。

     养父母遗物中

    发现卖身收据

    逐渐长大后,杨琴勇知道自己被带到了福建省安溪县蓬莱镇。养父母和两个姐姐都很爱他。但当他还在上初中时,养父母先后去世,两个姐姐也结婚出嫁。为了生存,初中尚未毕业的他便出门打工。

    2010年,杨琴勇在清理养父母的遗物时,发现一张字据——养父母以7000元钱买下他的“交易凭证”。“这时,我才知道自己是被卖到福建来的。”他说,之前他只知道自己是被收养的。

    得知身世,杨琴勇回家欲望强烈。他曾找到央视《等着我》栏目寻亲,但没有结果。2013年,他仔细研究“字据”时,对里面的“政安安场”几个字产生兴趣,随后上网搜索,发现在贵州省正安县有个安场镇。

    欣喜若狂的杨琴勇立即赶往安场镇,不料却一无所获。

     通过DNA比对

    父子最终相认

    与此同时,自儿子走丢后,杨廷华仍未放弃寻找。2013年,黄杨镇派出所民警为杨廷华提取了DNA标本,录入贵州省公安打拐信息系统。

    正安之行失望而归的杨琴勇,并未放弃。今年3月,在志愿者的提示下,他到福建省安溪警方采集了DNA信息。“虽然不明白养父母在字据上留下的字样代表什么意思,但没想到自己真的会和贵州联系在一起。”杨琴勇说。

    “9月初,我们发现杨廷华和苏成传的信息吻合。”绥阳县公安局打拐民警说,通过与福建警方进一步核对,最终确认“苏成传”就是杨琴勇。

    10月4日,在警方和志愿者的安排下,杨琴勇回到绥阳县,与失散的父母相聚。“21年来,我眼泪都流干,心头都忧起病。”杨琴勇的母亲吴治敏说,逢年过节,想起走丢的大儿子,有时几天都吃不下饭。

    当天下午,杨琴勇跟着亲生父母、弟弟杨光德一起回到老家。老远,他就听到了村口的鞭炮声、锣鼓声。

    “眼前的房子,还是原来的样子。”杨琴勇说,门板上还有他当年画上去的痕迹。

    ■尹光全 本报记者 黄黔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