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携手谱华章——2015年对口帮扶贵州工作恳谈会在京召开

05.03.2015  22:39

 

会议现场

 

    3月2日下午,贵州省委、省政府在京召开2015年对口帮扶贵州工作恳谈会,就进一步深化对口帮扶工作进行座谈。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郑文凯,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副司长刘少军,上海市政府吴建融副秘书长,大连市政府副市长卢林,苏州市政府副市长王鸿升,杭州市市委常委、副市长范辉,宁波市政府副市长李关定,青岛市政府副市长董晓莉,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刁爱林、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朱廷峰参加会议。受省委书记赵克志,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委托,副省长刘远坤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扶贫办主任叶韬主持会议。

过去一年,帮扶双方高层互访交流频繁。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一璀、上海市副市长时光辉,浙江省政府党组成员、宁波市市长卢子跃,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鸿铭等对口帮扶地区领导先后率党政代表团赴我省受帮扶市(州)开展对口帮扶工作。赵克志、陈敏尔也率党政代表团赴广州、深圳两市学习访问。在此期间,帮扶双方各有关部门、结对区县、企业之间也开展了频繁的互访交流,就对口帮扶工作的具体事宜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对接和磋商,取得积极成果。据统计,2014年,8个帮扶城市实际向贵州投入帮扶资金和物资折款达3.72亿元,其中资金投入3.57万元,超过了计划投入数的1/3,这些资金和物资与我省受帮扶市(州)其它资金捆绑整合,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文化、卫生、人才交流、科技培训等方面实施各类帮扶项目,有效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了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促进了我省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新一轮对口帮扶呈现出“七个注重”的显著特点。一是 注重打基础,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8个帮扶城市将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作为帮扶重点,投入14590万元帮扶资金建设农村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受益农户达15万多户。 二是注重扶产业,促进贫困农户增收。 依托我省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围绕生态畜牧和核桃、中药材、蔬菜、茶叶、精品水果等特色优势产业,投入3440万元用于支持受帮扶地区产业开发,推进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拓宽了贫困农民增收渠道。 三是注重惠民生,加大社会事业投入。 安排1亿元以上资金重点支持我省职业教育建设和其他文化教育的校舍、场地建设。 四是注重引智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8个帮扶城市派出48名干部到我省贫困地区挂职;接受我省99名干部、144名专业技术人员到8个市学习;举办干部培训班94期,为我省培训4703人次。 五是注重建平台,共建帮扶产业园区。 帮扶城市通过援建、托管、股份合作、产业招商等模式,联手加大园区合作共建力度,联手优化园区发展环境,联手引导企业进入合作园区发展。遵义·上海产业园和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遵义分区2个产业园区启动共建工作;杭州市政府代表团赴黔东南州考察,双方签订了共建园区的框架协议;宁波市与黔西南州共建义龙新区宁波工业园,签订园区用地8300亩,意向签约企业6家,签约资金52亿元;青岛市与安顺市共建“青岛—安顺产业发展园区”,由青岛华通公司筹措10亿元资金,完成了先期40亩综合体项目规划设计、勘察、招投标等工作;深圳市与毕节市共建“毕深直供电”园区,由国电贵州公司与深圳能源集团共同投资建设织金电厂项目。此外,大连市与六盘水市拟定了《大连市六盘水市对口帮扶共建产业园区工作方案》;苏州市与铜仁市正在对接磋商以大龙经济开发区为基础,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建设苏州铜仁产业园区。 六是注重促开放,扩大经济技术合作。 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8个帮扶城市与我省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经济技术合作,达成经济合作协议项目116个,协议合作投资636.57亿元,已实施项目37个,实际投资48.11亿元,项目涵盖工业、农业、商贸、旅游、文卫等诸多领域。 七是注重推特色,开发优势旅游资源。 帮扶双方继续把深化旅游合作作为对口帮扶的一项重要工作,把互为目的地的旅游景点作为重要客源地市场,加强宣传推介、招商引资和市场营销。同时,帮扶城市还研究出台了有力的帮扶政策与举措。如青岛市积极争取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扶贫协作重庆和对口帮扶贵州工作的指导意见》(鲁政字[2014]105号),将青岛对口帮扶贵州工作拓展到山东全省范围。深圳市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口帮扶毕节工作的指导意见》,确定除市级财政统筹安排的帮扶资金以外,各区要根据当地需要和扶贫开发实际,每年自行安排一定资金重点支持结对县区扶贫开发。通过8个帮扶城市的有力举措,形成了帮扶双方共谋发展、共同进步的对口帮扶工作新格局。

会议指出,对口帮扶工作是贵州省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是完成第一阶段对口帮扶贵州总体工作计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启动编制十三五帮扶工作规划的重要一年。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对口帮扶贵州工作的指导意见》,围绕新一轮对口帮扶工作目标,今年要着力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科学编制帮扶规划。 在对《2013-2015年对口帮扶贵州总体工作计划》开展实施情况评估的基础上,以规划统筹为引领,进一步加强工作调研和对接,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明确任务,科学编制“十三五”对口帮扶工作规划。 二是深入推进产业园区共建。 将2015年作为帮扶双方共建园区工作全面落实之年,狠抓工作落实、深挖合作潜力。今年省里将适时召开一次对口帮扶共建园区观摩会。 三是深化经济合作交流。 结合贵州大力发展五大新兴产业的实际,推动经济技术合作取得新突破。 四是加大智力扶持力度。 深化职业教育合作,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加强人才培训。拟召开一次对口帮扶挂职干部座谈会,认真听取8个帮扶城市挂职干部的意见和建议,并吸纳到对口帮扶十三五规划中去。 五是促进优势资源开发。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旅游合作协调机制,加大帮扶双方合作力度,实现双方旅游黄金线路的双赢。

8个对口帮扶城市负责同志在发言中均表示,对口帮扶贵州工作是中央和国务院交给的一项光荣的任务,也是一项合作共赢的大好事。新的一年将围绕年度帮扶重点,在推动共建产业园区、加大智力帮扶、促进优势资源开发等方面,不断拓宽帮扶思路、创新帮扶方式,为贵州与全国同步小康贡献力量。上海市提出在三个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 一是 聚焦扶贫攻坚,在民生帮扶上加大力度; 二是 聚焦产业园区的共建,以上海产业园作为产业帮扶的重要载体,支持和帮助遵义优化园区规划,改善服务环境,提升园区的整体发展水平。 三是 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明确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使规划具有前瞻性、指导性和操行性。大连市将进一步开展产业对接、项目合作、人才培养以及园区共建等对口帮扶工作,推动帮扶工作从无偿援助向产业和项目合作上转变。苏州市提出加大帮扶和整合力度。 一是 全力推动农业帮扶合作,扩大铜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优质农副产品向苏州市场的供应,提高铜仁农业产业化的水平; 二是 全力推动公共服务的帮扶工作,支持铜仁市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两市教育、卫生、人力资源、公共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交流; 三是 全力推动产业帮扶工作,积极引导苏州科技企业到铜仁设立科技产业园、产业研究园,以产业为纽带,探索研究共建产业园区的合作途径。杭州市将围绕一个主题、突出三个重点、抓好五大平台。 一是 围绕全面完成对口帮扶三年行动计划这个主题,帮助黔东南州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 二是 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产业园区共建、人才培养交流这三个重点; 三是 全力打造产业招商、旅游推进、农产品展销、文化会展交流、电子商务等五大平台。宁波市围绕三年计划的目标任务, 一是 以需求为导向,深入推进美丽乡村示范村寨、建立农业产业基地、经济技术合作交流、工业园区建设、干部人才交流培训、社会公共服务五大对口帮扶计划; 二是 以创新为动力,确保深化交流、拓展合作,不断创新模式方式,帮助黔西南州做好招商引资、园区开发、旅游推介、招商引资、农产品展销等工作; 三是 以技术为保障,进一步完善沟通协调、项目资金监管、人才交流工作、社会联动等机制。青岛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突出园区共建,引企入安、旅游合作、人才培养、职业教育等工作重点。 一是 做好统筹帮扶工作,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合作交流,统筹协调组织好各类交流合作和帮扶项目。 二是 充分贯彻落实全省对口帮扶贵州的指导意见,研究具体的工作措施,促进双方开展更大范围的经贸合作; 三是 研究出台鼓励企业赴安顺发展的相关政策,引导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和机构参与园区共建,策划青岛-安顺共建产业园系列招商活动。广州市重点推进产业园区的合作共建,抓住贵广高铁开通的契机,以及广州自贸区的建设,进一步发动、引导广州的企业、商协会、驻穗的机构到黔南去考察投资,共建产业园区。深圳市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去年底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口帮扶毕节工作的指导意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在经贸合作、企业转移、智力支撑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国家发改委副司长刘少军 指出,新一轮对口帮扶贵州工作以来,帮扶双方工作机制不断完善,高层交流互访积极开展,工作内涵不断丰富,从扶贫攻坚为主向促进社会发展、人才交流、园区共建、旅游开发等方面全方位推动,从单纯输血式的无偿援助向造血式的互利合作发展,使得对口帮扶工作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8个帮扶城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既有规定动作,又有自选动作,双方要更好地借助这一工作平台,汇集多方力量,发挥各方优势,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作用,扎实推动对口帮扶工作再上台阶。 一是 加强民生发展,以贫困群体为重点,着力帮助解决群众面临的各种困难,坚持把职业教育、培训和促进就业、提高收入水平有机的结合起来,持之以恒的加以推进; 二是 加快搭建发展平台,重点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增强受援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共建园区是一个非常好的、集约发展的模式,关键是要从体制创新上入手,探索建立新型管理模式和利益分享机制。 三是 切实做好智力支持。支援方不仅要选派政治觉悟高、工作能力强的党政干部开展工作,还要多选派一些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充实当地的智力力量,发挥好传帮带的作用,帮助培养带不走的生力军。

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郑文凯 认为,自2013年安排8城市对口帮扶贵州以来,帮扶双方认识高、行动快、共识多、效果实,帮扶工作覆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体现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帮扶和协作,新一轮对口帮扶贵州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潜力,非常广阔的前景,非常丰富的内容。目前贵州贫困人口有623万,还是全国最多,贫困发生率达18%。希望对口帮扶机制不仅对贵州的扶贫开发工作添薪加火助力,使贵州的扶贫开发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而且能够为西部地区、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探索出更好的经验,更好的路子。 一是 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对口帮扶扶贫协作机制; 二是 进一步创新拓展领域和发展空间,真正实现优势互补、交流互动、相互交融。园区共建是个大载体,园区里面既有产业也有资本,既有培训也有就业,既有科技也有人才,既有资源也有市场,要把园区这个载体的作用充分发挥好。 三是 进一步紧紧瞄准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利用沿海发达城市宽广的视野和眼光,从资金、项目、物资以及经验、知识等方面切实帮助欠发达地区,从而不断提高对口帮扶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