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把2015年确定为全市“农业改革创新年”

13.03.2015  17:05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1号)文件精神,积极主动适应农业发展新常态,抢抓转型跨越新机遇,加快全面小康建设,铜仁把2015年确定为全市的“农业改革创新年”。

  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为主线,围绕“农业改革创新年”,全力推进“五大”升级工程。

  一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转型升级工程。一是深入推进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把调整结构和农业园区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出路和抓手,按照“增加数量、扩大规模、提升档次、丰富内容”的战略路径,强势推进“七进园区”和园区景区化“十个一”工程,融合乡村旅游、农业文化、生产工艺、节庆活动、民俗特色、农村风貌等综合元素,着力打造一批融观光、科普、休闲、体验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2015年,在加快推进25个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升级发展的同时,分别新增省级农业示范园区10个、市级农业示范园区50个,县级农业示范园区实现乡镇全覆盖。二是深入实施“三个万元”工程。以“三个万元”工程为总抓手,推动生态茶产业快速升级,加快发展烟草、果蔬、食用菌、油茶、马铃薯、中药材、特种养殖、竹子、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做大规模总量,逐步形成乡镇一主多辅的“1+X”产业体系。2015年,全市创建万元田、万元山各40万亩,重点打造万亩茶区15个,种植蔬菜190万亩,新增食用菌1亿棒、精品水果5万亩,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16万亩以上、核桃12万亩以上,新建和改造油茶8万亩以上,新增竹产业基地5 万亩以上,做大做强烟叶产业,确保经济作物比重提高到65%以上。三是加速生态畜牧渔业突破性发展。围绕畜牧渔业大突破的目标,加快推进畜牧渔业发展方式转变,做大总量、做优质量,明显提升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中的比重。以畜牧水产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创建为抓手,依托温氏集团、华西希望集团、铁骑力士集团、东太集团等重点企业,大力推广“公司+代养户”生猪规模化养殖模式,着力培育规模养殖场(家庭牧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切实提升规模标准化养殖水平。2015年,全市新发展生猪代养户500户,新增出栏肉猪20万头,新建标准化种草养畜示范点25个,建设人工草场1.1万亩,实现畜牧渔业产值110亿元,占一产总产值的42%。四是加速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围绕茶叶、畜牧水产、果蔬等特色主导产业,强势推进农产品开发,着力打造绿色食品加工基地、生态食品产业园。加大对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扶持和培育力度,提高农产品综合加工利用能力,由初级加工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转变,实现原料生产基地化、农产品及其加工制成品优质化。2015年,力争培育100亿级以上农业产业1个,10亿级以上产业2个,产值1亿级以上企业达到6户,5000万级企业达到40户,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超过80亿元。

  二是推进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繁荣升级工程。一是着力建设开放型农业。瞄准台湾、山东、成渝等地区有针对性地编制好农业招商项目手册,创新招商举措,完善项目跟踪推进机制,做到招大、招强、招优和生根、开花、结果,增强农业招商工作成效。积极组织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参加各级各类的农产品博览会、交易会、展销会等,借船出海让本地优质农副产品走向广阔的市场。二是扶持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职业农民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2015年,要实现“三个100”目标,即全市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00家、新增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100家,新增市级家庭农场100家以上。三是加快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各区县的全省500个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所在村,要积极开展财政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业态试点,鼓励发展特色经济、服务经济、物业经济和资源经济等。继续探索和推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以“村集体+合作社+村民”的方式参股投资企业,着力培育一批百万元村、十万元村、万元村,逐步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目标。2015年,50%以上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实现收入3万元以上,培育百万元村100个以上。

  三是推进农村资源配置优化升级工程。以推进农业农村综合改革为突破口,一是扩大农村产权确权颁证试点。推进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三权”确权颁证工作,通过改革,让沉睡的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在每个区县选择1~2个乡镇,开展整乡(镇)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试点,并选择1个条件较好的村开展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试点。二是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探索和推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以“村集体+合作社+村民”的方式参股投资企业,着力培育一批百万元村、十万元村、万元村。每个区县选择1个条件较好的村开展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建立村级集体资产股权台账管理制度,对村集体经济进行全面清产核资,科学量化资产,依法依规界定成员,合理设置股权,将资产折股到人,盘活集体资产,壮大集体经济。三是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工程,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和发展,组织开展家庭农场示范场创建和新型职业农民等级认定,探索创新农业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有效联结的组织模式,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扶持机制。2015年,评选农业龙头示范企业20家,新认定市级家庭农场100家以上。四是改革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全力推广农机、植保、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各区县分别打造农机专业合作示范社和植保专业合作示范社1个以上,分别选择基层动物防疫模式改革试点乡镇1个以上。

  四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升级工程。一是探索农业科技服务新机制。探索建立一个园区、一个课题、一个工作站“三个一”工作模式,深入开展农技服务。健全农业园区首席专家制度,建立铜仁学院、铜仁职院、铜仁农科所、铜仁林科所高级职称专家定点联系农业园区制度。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鼓励科技特派员领办、创办、协办科技型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二是大力推进农业设施设备现代化。引进推广适合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新增单轨运输机20台(条),全市农机总动力达305万千瓦以上,农机综合作业水平提高到26%。推广应用钢架大棚、喷灌滴管、温室调控和农产品贮藏保鲜、分级包装、冷链运输等设施设备,提高装备支撑能力。三是大力实施品种品质品牌“三品”战略。加强精品水果、特种水产、速生蔬菜等新品种的引进推广,支持农产品注册商标,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和名牌农产品申报认证,打造一批区域性农产品品牌。

  五是推进新农村建设提质升级工程。一是探索农村多元共治新模式。深入推进“民心党建”工程,加强农村基层发展型、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大力推进乡镇规划委员会实体化运行,明确工作职能,制定议事规则,建立运行机制,强化综合执法,实现依法治理的常态化。依托村“干群连心室”设立“两代表一委员”工作站,完善“两代表一委员”定期接访、约访、走访等制度,畅通民意表达,促进农村和谐发展。积极开展村级法律顾问试点,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促进城乡法律服务均等化、一体化。2015年各区县要在50%的乡镇启动1个以上的村级法律顾问试点,切实维护基层和谐稳定,进一步加强农村法治建设。二是深入推进农村集中建房,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优先抓好农村集中建房五年规划,按照“园区联动、景村联动、镇村联动”的方式,完善空间和功能布局,推动农民建房地点集中化、功能配套化、风貌景观化、建筑节能化、特色鲜明化。统筹新农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村庄整治、扶贫生态移民和“六项行动计划”等项目,围绕集中建房点进行组装配套实施,确保集中建房点实现“六通八有”目标。以自然村寨为单元,以农村集中建房点为重点,突出水源和土地保护,强化溯源治污,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实施污水、垃圾、厕所、河道、环境、乡村美化等同步治理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将资源的循环利用、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与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有机结合,积极创建景观优美、自然和谐、卫生清洁、人居舒适的美丽田园村庄示范区。2015年全市启动100个集中建房点,建房10000户,转移人口40000人。全市建设20个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示范点,每个区县建设2个,分别作为区县委书记、区县长的示范点。按照“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总体要求,在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产业发展、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农村社会治理改革,丰富和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与质量,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