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至2014年贵州十大新闻热词发布

10.02.2015  16:35

多彩贵州风行天下

2013年至2014年贵州十大新闻热词发布

  国家战略

  从“小开本”到“大部头”。

  解读:国发2号文件、贵安新区、贵阳综合保税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的一步步“落子”,使贵州发展这篇文章不再是西南一隅的“小开本”,而成为具有全局性战略意义的“大部头”。国家布局,贵州赶超,是发展的潮流,是时代的抉择。

  开放创新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对于贵州,“开放”比“改革”带来的活力还要大。

  解读:酒博会、中国-东盟教育周、泛珠大会、科协年会、书博会……一个个国家级、国际化平台在贵州“落地开花”,彰显着贵州走出大山的抉择与信念。贵州正以开放创新作为“赶”与“转”的关键切入点,打开山门,拥抱梦想。

  后发赶超

  弯道超车,潜力无穷。

  解读:打开“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版图”,西南过去那片不被关注的“经济洼地”,却以连续四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稳居全国前列的“成绩单”,一跃成为最闪亮的部分。贵州,正以奔跑的状态,成为中国西部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增长极之一。

  绿水青山

  多彩贵州更懂“绿”。

  解读:工业社会背景下的世界,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如何调和?全世界都在寻找答案。地处中国西南腹地的贵州也在探寻。这种探寻,一开始就呈现出全景式特征:从理念创新到制度设计,从制度设计到实践探索,再从实践探索凝聚成群体认知。这种探寻,直接催生了国内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论坛——“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催生了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思路……逐梦美丽中国,生态贵州砥砺前行。

  精准扶贫

  作为中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贵州庄严宣告,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

  解读:扶贫是贵州省的头号民生工程。面对贫困程度最深、贫困面最大、贫困人口最多的现状,贵州在精准扶贫上做足了功课。5万多名干部进驻到1万多个贫困乡村,“六个到村到户”,走出了一条可持续脱贫致富的新路子。精准扶贫,扶出的是志气,夯实的是人心。

  四在农家

  富学乐美,华丽蜕变。

  解读:在西部地区建设美丽乡村并非易事。发轫于遵义余庆、在全省全面推广的“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乡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已墙内开花墙外香,成为了贵州“三农”工作的一张名片。

  云上贵州

  大风起兮“云”飞扬。

  解读:“云端”之下,是蜂拥而至的大数据企业迅速聚集,烘托起全新的“云上贵州”。2014年10月,贵州携手全球最大移动电商公司阿里巴巴集团,自主搭建我国首个省级数据统筹管理、交换、共享的云服务平台,为国内外用户提供全面的大数据服务。这一事件引起巨大轰动,外界纷纷将目光投向正在崛起的贵州。

  贵广高铁

  经营贵州,交通改变地理。

  解读:拥抱泛珠,互联互融。作为国家战略层面布局的重要交通动脉,贵广高铁必将拉近西南和华南两大经济版图的联系,为国家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便利。以贵广高铁为代表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正改变着贵州的地理区位,引领贵州迎来大合作、大发展的新时代。

   文朝荣

  当代愚公,精神高地。

  解读:当代愚公文朝荣让瘦土出效益,把极贫村建成了美丽村寨,只是贵州各级党员干部用“辛苦指数”换取百姓“幸福指数”的一个典范,一个缩影。“十二五”以来,贵州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拿出敢闯新路、敢于突破、敢于胜利的气概,构筑精神高地,在黔中大地谱写着一个又一个加快发展、惠及民生的动人篇章。

  孔学堂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解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孔学堂,不是庙堂,而是学堂;不是一个封闭的小讲台,而是一个开放的大平台;她已俨然成为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贯彻“两创”方针的重要文化阵地。贵州的传统文化与民族民间文化,以孔学堂为契机,迎来了又一轮的发展热潮。

  记者感言

  思路变天地广

  《人民日报》记者汪志球:“向贫困发起总攻,啃下硬骨头,逐梦同步小康。”今天的贵州正在发生巨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农家小洋楼而非茅草屋,越来越多奔驰在康庄大道而非弯弯绕绕的山间险路,越来越多碰到喜气洋洋而非愁眉不展。我坚信,多彩贵州明天会更好。

  从“跟跑”到“领跑”

  新华社记者王丽:“后”是一种清醒认识、“发”是一种力量积蓄、“赶”是一种状态勇气、“超”是一种奋斗目标,“后发赶超”的贵州借梯、借力、借机、借势,“黔”力无穷!

   “孔学堂现象”背后

  《光明日报》记者吕慎:贵州要冲出经济洼地,就必须建设精神高地,用文化凝聚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强大正能量。建设孔学堂,为文化这篇大文章破题,把“虚事儿”办成“实事儿”,造就了闻名全国的“孔学堂现象”,而这背后正是贵州文化建设的成功实践。

   国家布局贵州赶超

  《经济日报》记者王新伟:贵州的经济增长正在从一个或数个“增长中心”逐渐向其他部门或区域传导;国家的布局正在贵州迅速“发酵”,鼓舞着贵州弯道超车的激情和后发赶超的干劲。

   生态之美是贵州的财富

  《中国日报》记者杨军:如果说气候、环境问题已经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变得千疮百孔且必须全力以赴加以解决,发端于贵州的生态文明贵阳会议的智慧则是促进全球共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远学焦裕禄近学文朝荣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陈屹:贵州发展正处于“赶”与“转”的关键期,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远学焦裕禄,近学文朝荣”,正激发出贵州发展的澎湃动力!也必将激励全省党员干部坚定信仰,造福于民的信心!

   我家门口有了“过山车”

  中央电视台记者念红梅:我突然发现,我们在无数个政府报告中出现的“打破交通瓶颈”这句话已不再是一个宣言,而是正在变成现实。地无三尺平也不再是一个顽固的标签,正在慢慢被撕下,“多彩贵州爽爽贵阳”等新标签已在深入人心,这就是现在的贵州,有梦想,有希望!

   美丽乡村扮靓多彩贵州

  《农民日报》记者肖克:贵州通过美丽乡村建设,让农民群众得到美的享受、养成美的德行、过上美的生活。如今,乌江两岸、大娄山下、赤水河畔、乌蒙高原、武陵山麓处处呈现出一幅幅美丽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用农民朴实的话说是“走路不湿鞋,吃水不用抬,做饭不烧柴,村村寨寨靓起来”。

   扩大开放谋求更大发展

  中国新闻社记者张一凡:“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700多年前足踏贵州的哲人刘伯温这份期待就在眼前,“多彩贵州”正在疾速走进世界舞台中心。

  向全国提供“云”服务

  香港《文汇报》记者周亚明:“云上贵州”被媒体比喻为“天空”,将为已经启动建设的贵州省电子政务云、工业云、智能交通云、智慧旅游云、环保云、商务云、食品安全云等“7+N”朵云提供云服务。将来,贵州还希望像供电一样,向全国提供云计算、云存储和宽带资源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