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发英雄帖”到打造“英雄用武之地”

08.04.2017  20:10

过去我对贵州了解不多,印象中是一个欠开发、欠发达的省份。”3月25日开幕的第五届中国贵州人才博览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张钹坦言。随着来贵州的时间多了,他原有的印象被完全颠覆,如今的贵州让他深感“黔途无限”。通过柔性引进方式,他成为贵州第三批“百人领军人才”入选者。

这也是许多来贵州发展的高层次人才的共同感受。近年来,贵州一面加大引才力度,一面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环境。走过五个年头的人博会也不断刷新着成绩单:接待各类人才6.45万人次,现场签约和评审引聘人才8319人,其中博士及副高职称以上815人,硕士6834人。在线上同步开展的引才活动中,访问求职量近60万人次,微信招聘平台求职访问量近28万人次。

贵州态度”带来“贵州速度

从名牌大学毕业,在北京工作十来年,创业的时候,解锐跟合作伙伴选择了贵州。“贵州大数据产业在全国很有影响力,公司注册时办理工商税务等手续效率很高。”3月25日人博会现场,记者碰到了刚刚结束项目路演的解锐,他对记者说,他参与创办的贵阳动视云科技有限公司,在贵州受到重视,得到了有力扶持。

其实,和报酬相比,人才更看重是否‘被尊重’,据我对常接触的一些引进人才了解,他们在贵州工作最大的感受就是被尊重,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得到了莫大的照顾。”贵州产业投资集团总经理助理陈凡说。

记者来到贵州师范大学引才现场的时候,看到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工作人员正在A4纸上奋笔疾书。原来,院里一上午现场考核了8名来自美国、日本以及国内名校的博士,他正在手写考核通过人选的考核材料,盖章后立刻向学校报告,进入引才“绿色通道”。

对于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贵州千方百计高效引进。现场评审就是人博会专门建立的“绿色通道”,对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引进的博士、正高以上职称人才,简化考试程序招聘,并且人博会期间引进的符合规定的人才,还会被授予服务绿卡,享受项目扶持、科研资助、财税支持等福利。本届人博会共为209名高层次人才办理人才服务绿卡。

珍惜人才的“贵州态度”引来“孔雀”西南飞。目前,贵州省人才资源总量达到400万人,人才流入持续大于流出。

除了把人才引进来,贵州更重视给人才创造良好的发展平台。作为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的重磅举措,3月17日,贵州印发《中共贵州省委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实施意见》,对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配置、人才激励保障等机制进行大胆改革,持续促进人才集聚、活力迸发,提出力争到2020年,人才贡献率达到30%左右。

人才、项目和资本一起来相亲

就像是你打瞌睡了,枕头都给你准备好了。”3月25日人博会现场,陈凡笑着对记者说。

他说的是本届人博会的一大亮点:在“人才+项目”路演现场,邀请创投、风投、银行以及产投等投融资机构参加洽谈,加速高层次人才项目尽快落地投产。

他所在的贵州产业投资集团与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签订合作协议,计划在贵阳建设一家血液病医院。对于政府搭建的“相亲平台”,解锐也给予点赞:“以前只是偶然接触到一两家投融资机构,刚才,我跟几家公司都交换了名片。

在人博会高层次“人才+项目”路演活动中,共有29个项目参加,吸引了20家投资机构前来寻求商机。通过现场与创投、风投、银行及产投等投资方洽谈,6个项目与投资方签署意向性投资协议。

高层次人才和项目不仅要引进来,还要留得住,能发展,金融行业的地位举足轻重。为此,贵州面向全国集中引进挂职金融人才,去年,来自中央金融监管部门和各金融机构的104名金融精英人才奔赴全省各市(州)、县(市、区)和国家级重点开放平台、省级投融资平台等相关单位,进行为期两年的挂职。

东南沿海来了帮扶之手

本届人博会上,还有一拨特殊的客人:来自上海、广州、杭州等7个对口帮扶城市的人社部门负责人。

据了解,本届人博会紧扣大扶贫战略,首次邀请7个沿海发达城市与对口帮扶市州人社部门负责人坐在一起交流经验,围绕帮扶地区决战脱贫攻坚对人才以及项目的需求,全面开展人才引进、培训、挂职、就业等方面的对接洽谈,提出针对性的人才帮扶措施,签署人才工作帮扶框架协议。

记者发现,对口帮扶不搞“一锤子买卖”,而是注重互补、长效。苏州与铜仁市合作建设创业孵化基地,为铜仁积极引进苏州的人力资源公司,搭建人力资源对接服务平台。除了进行干部挂职交流、专业技术人才交流和智力合作之外,杭州市还注重发挥电商和家政产业优势,浙江知名企业三替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每年免费培训来自黔东南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培养高端家政人才,学员“出师”后,预计月收入在8千元以上。

自近两年人才方面的对口帮扶启动以来,通过人才交流、智力支持、项目建设等多种渠道,扩大了就业创业,也助推了贵州脱贫攻坚的步伐。(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