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废弃物“围城”,如何破解?

15.07.2015  11:17

建筑废弃物“围城”,如何破解?

新华社记者李惊亚

    由于产业链断裂、标准不成体系等因素,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偏低,以致于“垃圾围城”。专家认为,政府应加强规划、完善法规,实施特许经营,突破建设生态城市的“瓶颈”。

     垃圾围城

    目前,我国大中城市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固体废物、空气污染和污水处理。其中,固体废弃物的主要部分是建筑废弃物。由于建筑废弃物产生量大,且循环利用率低,导致“建筑垃圾围城”。

    北京建筑大学教授、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建筑垃圾管理与资源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陈家珑说,国家基本建设少不了使用天然砂石,但它给自然环境带来了严重危害。比如,开山炸石对自然景观、生态植被、环境与空气造成破坏和影响。据了解,我国每年仅拆除就产生15亿吨建筑垃圾,未来也不会少于每年10亿吨的建筑垃圾产生量。

    专家认为,我国建筑废弃物的处置多采用填埋方式,这种方式造成了建筑垃圾围城之状态,而采取露天堆放的方式,同样会产生危害。而且,建筑废弃物在运送过程中对大气污染产生很大影响。

    深圳大学教授、广东省滨海土木工程耐久性重点实验室主任邢锋说,从近20余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建筑废弃物呈增长趋势,目前基本上已达到人均1吨,且处理方式还比较滞后。

    “根据‘十二五’期间针对北、上、广、深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4座城市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水平非常低。”邢锋说,“其实,一些发达国家的建筑废弃物同样在产生,而这些国家的资源化利用率水平高。

    国务院参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说,在发达国家,钢铁的循环利用占整个钢材料的80%以上,所以矿石需求量在美国、日本等国家需求少,但在我国就比较大。

    “人的需求与环境资源所能提供给我们的承载差距日趋拉大,实话实说,建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已经成为我国需迫切解决的问题,更是建设生态城市面临的重大挑战。”邢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