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三年挂帮工作迎来新风拂面

21.01.2015  19:06

    新华网贵州频道1月21日电 “这三年是我们村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群众最满意的三年,这三年的变化可以抵得上过去15年的发展。”谈到挂帮工作,开阳县毛云乡簸箕村支部书记冯仕君这样说到。

    据了解,2011年9月挂帮工作启动以来,省、市、县三级机关和事业单位324名挂帮队员先后分成三批,深入开阳县村村寨寨,传递致富信息、帮助农村改善基础设施、布局产业发展,真正达到“群众得实惠、农村得发展、干部得锻炼”的目的。挂帮工作犹如阵阵东风,吹开了开阳大地加快发展的幸福之花,有效推动开阳“美丽乡村•幸福家园”的发展与建设。

    “挂帮真正为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实惠,贵瓮经过龙镇镇境内,为我们的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开阳南贡河富硒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景平说。

    据了解,自2011年贵州省交通厅挂帮开阳后,以大交通促大发展,以大码头促大航运,把支持开阳交通建设作为挂帮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不仅打通了开阳乡镇道路之间的“毛细血管”,还按照全省交通建设规划,提前开工建设穿越开阳境内的贵瓮和贵遵(复线)两条高速公路,为开阳全面实现同步小康架起了快速通道。在省交通厅的积极协调支持下,贵遵高速(复线)、贵瓮高速已开工建设,开息高速、开瓮高速两条高速公路已列入计划,贵阳至开阳城际铁路、久长至永温货运铁路即将投入使用,建成了开阳港,无缝衔接龙洞堡机场,开阳县“4311立体交通网络”已初见雏形。同时,各村级组织还抢抓机遇,加快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建设和改善,修机耕道、建小水窖、安装路灯、美化村寨景观……一处处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基础设施变化,方便了村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毛云乡簸箕村是市财政局的挂帮联系点,挂帮干部黄健利用贵阳到瓮安高速公路贯穿毛云的契机,着力打造“高速公路经济增长带”,组织村民集中流转土地15000余亩,开发荒山荒地5000亩,抓好“万亩绿茶”、“万亩油茶”基地建设,带动村民群众种植绿茶油茶3000余亩,先后邀请市、县农业专家7次到簸箕村讲授种植技术,培训群众600余人次,既帮助群众鼓了“腰包”,又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014年,该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达9887元,比上年增长34.9%,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6万余元。

    据悉,开阳县按照“树立一个典型、搞活一片经济、带富一方群众”的思路,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挂帮干部们大力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民创业增收项目,协调解决产业培育、结构调整等难题,有效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发展。广大挂帮干部走村串户、开座谈会、与村支两委、村民群众摆家常,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帮助制定发展规划,调整产业结构,扶持群众增收致富。

    开阳县广大挂帮队员主动承担起“政策宣传员、致富信息员、纠纷调解员、党建指导员、民生服务员 ”的职责,深入村组和群众家中,通过“基层夜话”、干部大走访,认亲戚、交朋友,广泛与农民交心谈心,广泛深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传递致富信息和技术。带领群众“走出去”参观学习发达地区,邀请专家和技术人员进村组宣传讲解致富经验、发展心得,启发了群众思想、开阔了眼界、激发了群众想发展、求发展的愿望。

    汪开富家住开阳县禾丰乡穿洞村陡虎村民组,当地四面环山,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水源充足,是一个天然的养生小环境。当地群众常在农闲时打打牌,摆摆龙门阵,生活看似轻闲,思想和物质却相对贫瘠。为了让广大村民解放思想,激发潜在的发展动力,穿洞村挂帮干部联合村支两委,组织全村号召力强、威望高、头脑灵活的村民外出考察学习,彻底改变了他们的思想观念。“广大农民群众学会了抬头看世界,看到了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增强了发展的愿望,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变化。”县教育局派驻穿洞村挂帮干部周愚说。

    据不完全统计,三年来,三级挂帮干部开展宣讲8500余场次,走访慰问群众17万余人次,实施项目700余个,协调资金1.72亿元。如今,无论走到哪个村,村支两委谈得最多的是发展、急需争取的是项目、渴望支持的是技术、信息,加快发展、同步小康已成为村民群众的共识。(李必兴 安正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