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向创新、生态、融合型城市转型跨越发展纪实

16.02.2017  15:03

  开阳城区 陈忠龙 摄

  开阳县禾丰乡香火岩景区

  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渡,勇进者胜。

  在发展新常态下谋求新发展,转型跨越似乎成为了开阳最为明显的标签之一。

  奋力推动资源型城市向创新型、生态型、融合型城市转型跨越,这是开阳面对新形势提出的时代口号,更是开阳从实际出发作出的历史选择。

  因为,转型升级是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开阳着力摆脱资源依赖、路径依赖,实现融合发展、全面创新的不二法门。

  以大数据、大生态为引领,坚持工业高端化、农业高效化、旅游全域化“三化统筹”,重点突出大交通、大园区、大旅游、小城镇“三大一小”建设——面对新机遇、新挑战,开阳知道事要怎么做,明白路要怎么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开阳改革之心更坚,进取之意更锐,担当之举更实,为民之情更真,她将以昂扬的姿态务实奋进、以饱满的激情争创一流、以质朴的情怀赢取点赞。

  一个日新月异、环境优美、宜居宜业、转型跨越的“三型”城市正在盎然崛起。

  1

  一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局面

  新年伊始,开阳县发展景象一片火红——

  春节黄金周,初步测算接待海内外游客达76.1万人次,同比增长36.4%,收入3.6亿元,同比增长38.6%;

  截至2月10日,县内57户规模以上企业复工复产,复工复产率达100%;

  首月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14875万元,同比增长13.22%;

  ……

  发展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经济转型更加复杂。要继续实现新发展、取得新突破,转型跨越时不我待,对于开阳这座资源型城市来说,更是如此。

  过去的一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建成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的起步之年,开阳县励精图治、精益求精,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运行平稳、结构趋优、稳中提质、稳中向好”的良好局面,完整地诠释了转型跨越的定义并作出了表率。

  一年来,全县经济运行保持坚挺态势。开阳全力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3亿元,同比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0亿元,同比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310亿元,同比增长2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63亿元,同比增长1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01亿元,同比增长10%;旅游总收入80.2亿元,同比增长4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183元,同比增长1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78元,同比增长13%;城镇新增就业1466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增比进位在全省县域第一方阵22个经济强县中排第6位。

  一年来,全县发展后劲再添充足动能。开阳全力抓项目、强招商、促落实,全年实现政府性项目融资47亿元,储备项目635个,总投资669.29亿元。全县26个省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01.6亿元,“5个100工程”项目完成投资84.6亿元,“八个一批”项目完成投资68.9亿元;圆满完成全省第一次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涉及开阳县观摩任务。新签约引进“中国·南江数字硒谷小镇”等招商引资项目139个,总投资225.54亿元,落地率100%,到位资金171.46亿元。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国家认定,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顺利通过国家效果评价复核,成功纳入全省20个整县推进小城镇建设试点县,成功获得2016年全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县资格。

  一年来,全县民生事业继续阔步前行。开阳全力抓统筹、保稳定、惠民生,全年民生领域支出29.12亿元,增长20.03%,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89.05%。精准扶贫扎实有效,全面完成低收入农户建档立卡和“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精准识别工作,16866名低收入困难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成功越过6500元,退出率达26%。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统筹推进,为民拟办“十件实事”全面完成。信访维稳“一号工程”、“两严一降”和“禁毒人民战争”深入开展,全年未发生重大以上安全事故,刑事案件同比下降5.73%,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社会持续和谐稳定。

   2

  新起点,美好蓝图描绘未来发展方向

  砥砺前行俱往矣,时不我待扬帆行。前行的路上,开阳始终像一头拓荒牛,用坚实的脚步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而开阳未来美好蓝图正等待45万群众共同奋斗、共同描绘。

  2017年,开阳县提出新一年的发展计划——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招商引资省外到位资金增长15%;实际直接利用外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城镇新增就业增长2.0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围绕预期目标,开阳将聚焦“八个方面”,全力实现“八个新突破”。

  聚焦大产业,全力推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新突破。以大数据、大生态为引领,坚持“三化统筹”,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加快发展磷煤化工、新型建材为主的高端工业,加快发展全域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大数据信息及大健康产业,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经济,统筹推进三次产业高端融合发展。

  聚焦大扶贫,全力推进精准脱贫补全短板实现新突破。进行基础设施精准支撑、产业扶持精准覆盖、社会保障精准托底,集中力量抓好5个特别困难村扶贫解围定点包干工作,扎实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确保2017年全县农村低收入困难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300元,实现2万低收入困难人口精准出列。

  聚焦大生态,全力推进生态环境提档升级实现新突破。坚持生态优先,严守生态底线,加强绿色生态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加强生态文明制度执行、加强绿色低碳发展,全力打造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美丽新开阳。

  聚焦大交通,全力推进交通水利内联外通实现新突破。围绕“一联四射多环线”,强力推动大交通“内联”网络建设、强力推动大交通“外通”网络建设、强力推动水利基础建设,推进大交通网络快速形成,夯实城乡基础。

  聚焦小城镇,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新突破。以魅力县城为中心,以特色小镇为纽带,以美丽乡村为基点,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聚焦大开放,全力推进改革创新和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深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和区域合作、深入开展招商引资、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

  聚焦大民生,全力推进民生事业实现新突破。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教育优先、统筹卫计发展、加强就业创业、强化社会保障、打好“四张文化”名片、办好“十件实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聚焦大和谐,全力推进城乡社会综合治理实现新突破。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强化安全生产、保持社会稳定,推进平安开阳建设,构建和谐开阳。

  在浩浩荡荡的转型大潮中,开阳始终坚持“既要发展快,更要转型快”的理念,抛弃等待观望思想,以乘风破浪的精气神力,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砥砺奋进,奋力推进资源型城市向创新型、生态型、融合型城市转型跨越,定能谱写出经济社会转型跨越的新篇章。

  ■镜头聚焦

  建设“三大一小” 推进转型跨越

  “大交通

  全面打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突围战”,加快实现与贵阳中心城区、与周边节点城市的产业同布局、同发展。重点推进“一联四射多环线”大交通网络建设。

  “一联”就是加快推动开阳至贵阳主城区快速通道建设,力争早日融入贵阳“半小时经济圈”,着力打通“外循环”促进区域融合协同发展。

  “四射”就是加快推动开阳至双流、花梨、楠木渡、南江四个方向纵向道路联通,将县工业园区、农业园区、旅游景区等有机连接。

  “多环线”就是加快推动S102、S207、S208等各区域乡镇横向交通互联,以及村级公路建设,畅通“内循环”拉开县域发展框架,促进“微循环”激活乡镇发展潜力。

  在立体交通网络建设上,积极争取贵开城际铁路延伸至郑州、久永货运铁路延伸经开阳港至瓮安规划建设,力争开阳港提等升级列入国家长江黄金水道发展规划,确保2017年实现通航。扎实推进“智慧交通”建设,构建起安全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县域开发开放提供有力支撑。

   大园区

  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载体,优化园区布局,加大基础设施、功能配套建设力度,着力破除园区发展“散小弱”的格局。

  做“”做“”工业园区。围绕“一区两带七园”规划布局,大力推动一流园区建设,不断提升园区承载力。突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这一定位,巩固培育提升一批本地磷煤化工企业,打造年产值过50亿元的骨干企业3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家,规上工业企业突破110家。努力引进培育一批发展前景好、综合效益高、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到2017年,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全面完成,招商企业同步入驻,到2018年,园区企业入驻率达80%,到2020年,园区实现产值500亿元。

  做“”做“”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优化“四带七区十园百场百寨”产业规划布局,加快7个省级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打造全省引领型示范园区2个,新增省级示范园区1个。打造10个市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促进“十里画廊”观光休闲农业产业带、北部生态农业产业带提档升级。围绕“贵阳都市特色农业发展区”功能定位,着力培育壮大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0家,建成千亩级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10个。大力实施茶产业全产业链打造计划,推动茶产业规模化发展。发展壮大农村电商、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等新型营销业态,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20亿元以上,园区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达60%。

  “大旅游

  坚持在“大旅游”上做大文章,按照“一核三带一城四线”的全域旅游规划布局,深入挖掘和开发自身生态、环境、文化等特色旅游资源优势,全面打响“水东硒州·诗画开阳”旅游品牌。

  突出旅游融合发展。坚持“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推动“旅游 ”融合发展,加快旅游与农业、工业、文化、体育、健康、民生等融合联动,重点打造生态文化体验、避暑度假养生、户外观光运动、温泉水疗康体等为主题的旅游综合体,打造“自然生态”、“民俗文化”、“温泉养生”三张品牌,形成全景式打造、全社会参与、全产业发展、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发展格局。实现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5%以上,旅游税收占地方财政税收10%以上。

  提升旅游景区服务水平。加快高品质旅游景区打造,不断完善景区设施配套,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提升旅游综合服务水平,创建5A级景区1个,新增4A级景区4个,打造山地户外体育旅游休闲示范项目1个。推动旅游由单一景点景区建设管理到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加快旅游业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的转变。

  加快精品旅游线路打造。建成4条以上精品旅游线路,改造提升美丽乡村旅游度假带5条,打造开阳旅游“多日游”经济圈。

  推进智慧旅游体系建设。依托贵阳市智慧城市建设基础,有序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到2017年,南江大峡谷、白马峪温泉、十里画廊等重点景区免费wifi实现全覆盖。到2020年,完成全县国家A级景区智能查询系统、导览系统、电子交易系统、门禁系统建设及改造工作,完善旅游景区智慧旅游基础设施。

  “小城镇

  坚持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壮大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提升群众民生福祉的有力抓手,全面加快城镇化步伐。

  做“”城市布局。突出城市功能定位,注重“多规合一”,有序推进城市整体规划。扎实推进“百园之城”建设,促进产业、城市、景观有机统一,形成“城在园中、园在城中”的公园城市风貌。稳步实施疏老城、建新城,加快棚户区改造,改善老城居住环境,推动新区建设。到2020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20平方公里,城镇中心区集聚人口18万人,城镇化率达62%。

  做“”小镇业态。大力推动整县小城镇试点县建设,着力构建“西部工贸型特色小镇、东部高原湖泊港口型小镇、南部田园式精品小镇和服务型旅游精品小镇、北部生态农业型小镇”的格局。避免“摊大饼”,着力“蒸小笼”,按照“一乡(镇)一特色、一乡(镇)一品位”的原则,突出全县16个乡镇小城镇规划,全面实施“八大提升工程”建设,精心打造一批新兴小镇业态。

  做“”美丽乡村。深入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个小康”行动计划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围绕“百村示范”、“千村创建”工程,打造和提升一批“美丽乡村”示范带,实现农村生态、农业生产、农民生活“三生共赢”。

  做“”城乡统筹。构建“以魅力县城为中心、特色小镇为纽带、美丽乡村为基点”的城乡发展格局,促进小城镇与中心城区功能相结合、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服务“三农”相结合,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序带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就近城镇化,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本报记者 李春明/文

  图片除署名外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