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读令”引发EMBA干部退学潮

16.09.2014  15:14
9月8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官网的EMBA学员名单中还有3名现任省部级官员的名字,9月9日,这3人的名字已被删去。一个多月前,中组部发文严禁领导干部参加高收费的培训项目,EMBA、后EMBA、总裁班等被明确列为高收费社会化培训项目,“领导干部一律不得参加”。   “禁读令”引发EMBA干部退学潮    禁止干部参加高收费培训 专家:反腐已波及微小枝节  资料图    9月8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官网的EMBA学员名单中还有3名现任省部级官员的名字,9月9日,这3人的名字已被删去。一个多月前,中组部发文严禁领导干部参加高收费的培训项目,EMBA、后EMBA、总裁班等被明确列为高收费社会化培训项目,“领导干部一律不得参加”。这引发领导干部退学EMBA风潮。    与收入相比,这些培训收费高昂,参与官员需要支付其数年甚至十数年的工资。知情人士向记者介绍,官员就读EMBA很少自掏腰包,有的源自单位的教育经费,有的商学院为官员减免学费,甚至有企业为官员买单。专家表示,官员学EMBA“不对路”,很容易滋生腐败,中组部发布的“禁读令”意味着反腐深入,已波及类似EMBA这样的微小枝节。    中组部:严格规范领导参加培训    领导不得参加EMBA    据记者从多渠道了解,近一个月来,各大EMBA班,尤其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长江商学院等最知名的EMBA班,已开始出现领导干部退学潮。    最先退学的是政府官员,之后波及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某国有银行的一名高管此前已学习一年,今年也选择退学。    退学缘于一个“通知”。    7月31日,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中组部、教育部联合下发通知,严格规范领导干部参加社会化培训有关事项,这里的“领导干部”指的是党政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    该通知要求,严禁领导干部参加高收费的培训项目和各类名为学习提高、实为交友联谊的培训项目,已参加的要立即退出。同时,通知严禁各级各类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和各高等学校举办允许领导干部参加的高收费培训项目,或委托其他社会机构举办各类领导干部培训班。    高收费社会化培训如何界定? 另一份配套文件称,目前各种EMBA、后EMBA以及各种打着政商联谊、交友、游学等名义的总裁培训班、高级领导人员研讨会、研修班等,属于社会化行为的,领导干部一律不得参加。即使是自费或者免费的EMBA、总裁班等社会化培训项目,领导干部同样一律不得参加。    该文件还称,“EMBA、后EMBA、总裁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长江商学院等,明确属于高收费社会化培训项目。其他名目的高收费项目,要从严从紧把握。”    参加社会教育培训需经批准    该通知还要求,领导干部个人参加其他面向社会举办的教育培训项目时,必须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向组织人事部门报告,说明培训项目的举办机构、项目名称、学习期限和费用等。培训项目包括“各种非学历教育、学历教育和在职学位教育等教育培训”。如未经组织人事部门批准,个人不得擅自参加。    通知同时要求,培训费用一律由本人承担,不得由财政经费和单位经费报销,不得接受任何机构或他人的资助或变相资助。各级领导干部和各高等学校、各类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违反规定的,要追究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并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反腐波及EMBA:天价学费滋生腐败    宣称“汇政商优质资源”    公开报道显示,我国自1991年开始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英文缩写MBA)教育工作。    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英文缩写EMBA),是MBA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新华社报道称,同MBA教育相比,EMBA的培养目标也是为企业培养务实的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招生对象为较大规模企业的现职高层管理人员,需具有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一般应有学士学位),大学本科毕业后有8年或8年以上工作经历(其中应有4年或4年以上管理工作经历)。    EMBA的招生与MBA及其他学历教育招生方式不同,以资格审查、面试和笔试3种途径相结合来进行,由各校命题和决定录取。与其他考试不同的是,EMBA的笔试仅作为参考,最重要的是资格审查。    据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官网提供的各高校EMBA招生简章,多数高校将“企事业单位、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的高层管理人员”列在报名条件内,还有高校将“汇聚政界商界优质资源”列在自己的办学优势之内。    “天价”易滋生腐败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称,MBA和EMBA给国家培养了许多应用型人才,这本来是好事,但后来变味了,一些知名高校从中看到了巨大商机,国企领导、党政官员可以拿着国家的钱读收费很高的EMBA,请了一些知名的老师后,学费也越来越高,从十几万涨到几十万,甚至更高,堪称天价学费。    为何仍会有人慕名前来报名学习?    汪玉凯称,一些民企老总赚钱后学EM-BA,一方面是为了学习,但更重要的是可以给自己积累人脉,结交一同学习的党政官员、国企领导,建立商业关系网络,特别是跟官员建立联系,读EMBA比其他途径更方便。而对国企领导、党政官员来讲,用国家的钱读EMBA,至少可以在不花钱的情况下去学,哪怕是坐飞机去,国家也可以报销,同样也可以建立很多人脉关系。因为高昂的学费,甚至会有官员会在费用报销上做手脚。他认为,基于这些因素,官员学习EMBA“很容易滋生腐败”。    一位要求匿名的人士曾在2010年参加过北京大学国学智慧与政商领导力研修班,他向记者表示,当时他们班里有40多名学生,主要有政府官员、企业老总、企业中高层员工,政府官员占的比例将近三分之一。他称,部分政府官员、企业老总通过研修班这个平台推广自己,很多促成了企业之间的合资,比如山东官员推荐泰安高铁新区的开发项目,也是为了让有实力的企业老总去投资。    曾在两所国内顶级商学院教授EMBA课程的刘威向记者介绍,他在北京教EMBA时,班上有60人左右,政府背景的官员有10多人,他称,不同学校、不同届别的班级之间,政府官员在学员中占的比例不同,但绝大多数是以企业家为主。大部分学校对学员信息保护都很严密,“这有商业价值,不可能向第三方机构敞开。”    他介绍,EMBA课程主要是讲经济管理层面的知识,包含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人力资源、营销、财务等等。据他了解,地方领导中有管理背景,或在国企、央企任职过的,可能觉得需要对自己的能力进行提升,就奔着学知识去读EMBA。此外,也有些领导干部到顶级的商学院学习是为了混圈子、积攒人脉关系,“比如地方政府需要一些大的企业去投资,要找财经圈子的人去形成政商之间的合作,但如果直接去找可能不太合适,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有领导为了混圈子去学EM-BA。”他认为,如果将这种行为理解为为了个人的一己私利而去读EMBA会片面,“一些司长、厅长等,来这里也不一定是找一些企业家私底下做一些生意的”,但他同时表示,很难确定这个“圈子”将被用在何处,“说不好是为‘我’所用,还是为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他称,还有一些官员因参加工作早,学历是专科文凭或不知名的本科文凭,在担任地方的正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时要公示履历,为了面子上能过得去,很多人会想办法,有些官员通过正规高校获取文凭,但有些人想既混圈子又混身份,就会选择读EMBA,“又好看,又说得过去”。    或有企业给官员“送学费”    记者查询了解到,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014级EMBA课程学费为58.8万元,长江商学院2014年EMBA课程学费标准为68.8万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官网显示EM-BA项目学费为56万元,北大光华管理学院EMBA招生热线人员介绍该项目两年费用为62万元。    刘威称,官员学EMBA很少会有个人掏钱。据他了解,学EMBA的政府官员中,有的是将单位的教育经费用在自己个人的深造、学习上,或者从单位的小金库中拿出一部分支付学费,或者企业帮政府领导出学费,“现在有的企业可能不会给官员送钱、送股,如果你想去学习、拓展人脉圈子,我就把学费替你交了,你直接去学习,学费最贵的一年60来万,这个数目在整个贪污腐败的灰色链条中占的比重很小”。    据他了解,部分商学院对政府领导读EMBA的学费会有折扣,“有些学校对一些级别比较高的领导干部,甚至会减免学费,只要你来就可以”,但这都是保密的,不会对外公开,对外宣称的都是一样收费。    刘威称,今年以来政府出台了一些措施对官员学EMBA进行限制,一些领导干部也不再上了。    专家:禁读令是反腐一部分    刘威介绍,官员读EMBA的不算主流,“各级的核心领导可以在各级党校学习,党校的课程体系主要针对行政管理,商业化的EMBA、MBA提供的主要是经管类的课程,会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比较系统。经管是各地比较重要的环节,领导需要懂得一些经济运行、内部管理的基本常识,教授的课程与他们的日常管理有交叉,虽然党校会讲,但党校更多是行政视角”。    另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民革广东省委认为,EMBA课程目标人群是工商界管理人士,并不能直接提供政府官员处理问题的必要知识和经验,即使是为了了解企业家们的经营之道,以便更好地进行政府的管理工作,在有限的时间和繁重的工作压力下,意义也越来越小,官员读EMBA“实质上是不务正业”。    汪玉凯也认为,政府有公共管理职能,EMBA主要针对企业管理,官员学习EMBA“不对路”,“还让国家给你拿钱,完全是给国家财产造成巨大浪费”。政府人员可以学习MPA(公共管理硕士),学费相对比较低。    汪玉凯介绍,以前有官员学历较低,国家也曾鼓励公务人员通过学习获取学位,还可以报销部分费用,这种政策是合理的,但官员用国家财产去学天价而不对路的EMBA,则存在很大问题,禁读令堵住了这个漏洞。    “不仅权钱交易是腐败,这种浪费国家财政支出的行为也是腐败”。汪玉凯认为,该禁读令的出台也是我国深入反腐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京华时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