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新号角打造新引擎 遵义市全力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16.08.2014  16:25

    5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很安静的山坳,贫瘠山地上只有微薄收获;今天,同是这块土地,却神话般诞生了一排排标准厂房,“种出”了现代工业的“规模经济”。8月13日,道真自治县县委书记肖发君自豪地说,随着科创控股集团、百花药业、嘉瑞药业等一大批中药材加工企业入驻,道真自治县上玉工业园目前已具备了中药材精深加工能力。

    道真上玉工业园区的崛起,是遵义市加快发展工业园区的一个缩影。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探寻遵义市工业园区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成功之道:是市委提出的“全神贯注抓园区、凝神聚气抓工业”的战略思路,是机制制胜、项目制胜,更是环境制胜。

    园区建设提速

    2009年7月,遵义市正式出台了《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破在项目、首要建园区”的发展理念,把建设工业园区作为实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目标的重大举措,作为实施“三新一强”战略,建设黔北综合经济区的重要抓手,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强势推进,努力构建布局合理、环境优良、特色鲜明、效益突出的工业园区体系,使工业园区成为新型工业化的主要增长点、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助推器、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区。

    为进一步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力度,遵义市按照“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种机制”的要求,从项目投资速度、力度、强度等方面入手,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在规划上,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围绕白酒、能源、材料、装备制造等工业产业,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开发区(工业园区)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规划。在土地利用总规修编中,充分考虑园区建设需要,对园区用地进行调规,预留园区建设用地指标。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规划与城镇建设发展规划相结合,以实现建一个园区、兴一批产业、带一片新城的目的。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全市工业园区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680.36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达76.13%,高于去年同期15.2个百分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4.82亿元,其中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成177.67亿元,同比增长98.58%;建成厂房46万平方米、园区道路96.96公里、供排水管网218.58公里、变电站3座、供电线路119.94公里、污水处理厂8座、排污管网114.21公里、垃圾处理设施4座、供气站3座、供气管网72.35公里。

    园区迅猛发展,靠的是什么?贵州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王晓光一语中的:“靠科学、创新、充满活力的机制,靠高效、贴心、人性化的服务。

    面对总量小、基础差、瓶颈多、资源配套弱、主导产业主体作用不突出等矛盾,如何加快发展,考验着市委、市政府的智慧。

    “工业兴则遵义兴,工业强则遵义强”成为决策者们的共识。根据发达地区发展经验和发展历史,科学合理的工业布局,是推进工业集中、土地集约、产业集聚,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条件,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区域经济实力的客观要求。

    秉承这一理念,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披挂上阵,“党政主导、部门推动、社会参与”的园区发展合力迅速形成,一些影响园区发展的关键性障碍成功突破,“工业强市主战略、工业园区主战场、精准工业大招商、项目引领大跨越”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和具体行动,引领园区建设快速推进。

    拓展园区规模、完善园区功能、打造园区特色,硬件建设和相关协调服务提前进行,“土地向园区集中、资金向园区集中、科技资源向园区集中”,成为各县(区、市)工业发展的潮流和风尚。

    科学的投入机制,推动园区建设加速。

    资金是制约园区建设的最大“瓶颈”,欠发达的遵义更为突出。如何破解?坚持多元投入,充分利用各方资金加快园区建设。创新发展思路,建立融资平台,以商招商等方式,引来滚滚财源。落户娄山关高新区的华西来纺织产业园就是娄山关高新区以商招商的成果。截至6月底,在2014年的招商引资工作中,娄山关高新区已签约各类投资项目11个,合同投资总额21亿元,到位5.25亿元,而其中以商招商的成果比较明显。在招商引资竞争日益白热化的今天,以商招商正逐渐成为娄山关高新区的主要招商手段之一。

    建立、健全和完善内涵驱动、全面协调、和谐有力的科学发展机制,切实扫清制约发展的机制性障碍,使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活力充分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