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道取直走新路 蹄疾步稳奔“黔”程

28.01.2016  12:23

 余庆县松烟镇的阳光水岸农民社区,被誉为“农民别墅区”。

惠水县电商扶贫工作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全县建成电商服务站66个,发展电商1000余户,带动就业8000余人。

新闻提示

2015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1.05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由2010年的1.13%提高到1.55%。“十二五”时期,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各年增速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增速为12.5%,高于同期全国水平4.7个百分点……这是贵州“十二五”成绩单的缩影。

十二五”以来,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克服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下行压力等困难,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紧紧围绕主基调、主战略,奋力后发赶超,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5年高于全国、高于西部,位居全国前列,创造了贵州速度。

回顾“十二五”时期,是全省经济加速发展、综合实力提升最快的五年。展望“十三五”,全省上下奋发有为,弯道取直,向着同步小康的“”程阔步前行。

网货下乡 农货出山 ——从德江首届网商年货节看电商新业态 本报记者 成嘉廷

天麻、茶叶、酸鱼、豆腐干……在前不久举办的德江县2016首届农特产品网商年货节上,琳琅满目的德江农特产品吸引大批顾客,现场气氛十分热闹。

手机微信扫一扫、手机淘宝扫一扫,年货打折,免费送货上门。”傩城电子商务公司员工丁浪介绍,扫描二维码关注傩城电商的微信商城和淘宝商城下单订货,不仅可享受德江县城内免费送货上门服务,还可享受最高5折优惠。

记者扫描其微信商城后看到,商店内不仅有天麻、绿壳鸡蛋等本土特产,而且日用百货应有尽有。这种新颖的销售方法,吸引不少顾客扫码购物。

以前买年货都是大包小包带回家,不仅重,而且春节前后往往还会涨价。今天通过网络购买不仅价格低,还送货上门,真想不到年货还能这样买。”顾客魏云跃高兴地说。

平原乡水车村女支书张著芬带着村里产的金银花等农产品参加年货节,不一时就销售数十斤。“举办年货节这种形式很好,拓宽了山货出山的渠道。”张著芬乐呵呵地说。

据悉,水车村种植金银花500亩,带动周边乡镇发展金银花基地4500亩。村里成立了公司和合作社,探索开通了网上销售平台,农产品不愁销了,农民的荷包更鼓了。

据了解,此次“年货节”共有展位130个,该县21个乡(镇、街道)43家企业、73位个体商户参展,参展农产品达700多种。短短几天,进账226万元,其中线上交易168万元,占销售总额的四分之三。

年货节销售火热,村淘店也网购不断。在青龙街道方林社区村农村淘宝服务站,前来购物的群众围成了圈。

我一早就来了,在网上买了几件衣服。”正在选购物品的村民张芸说,以前要买东西都要去县城,现在村里有了农村淘宝店,既方便又实惠。

这几天每天成交三四十单,采购年货的明显增多,多的时候金额上万元。”忙着给村民导购的村淘“掌柜”张玉波说。

在德江,这样的农村淘宝店有52家,覆盖11个乡(镇、街道),所涉区域物流、网络、销售平台全部拉通,12万德江农民实现网上赶集。

德江县是我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之一。半年多时间,该县规划建设了2.4万平方米电子商务产业园,建成了农村淘宝运营服务中心、电商孵化园、武陵生活馆等系列功能体系。

此外,阿里巴巴、云智科贸、易田网购、为米科技、全城惠等12家知名电商企业先后入驻德江,为德江电子商务的发展搭建了平台。

电子商务已成为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一个重要引擎,也是德江经济社会加速发展、跨越赶超、弯道取直的重大机遇。”德江县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悉,该县盘活资源,深入挖掘打造推出傩面具等系列傩文化产品,及德江天麻、天麻酒、天麻咀嚼片、土蜂蜜、茶叶、豆腐干、绿壳鸡蛋等上百种传统加工农特产品,搭上网络快车走出大山,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今年,德江将进一步加快发展电子商务,让山货更快出山。拟建成1个1000平方米功能齐全的县级电商运营服务中心、19个乡镇二级电商运营服务站和275个村级电商服务网点,开设网店50家以上,计划年网络交易额达1000万元以上。

花茂:一个美丽乡村的花样年华 本报记者 王其伦 通讯员 田茂科

红红的灯笼吊在屋檐,红红的春联贴在门楣,红红的“爱国”“民主”“文明”“富强”“和谐”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语牌挂在路边。

春节来临,处处洋溢着喜气。遵义县枫香镇花茂村,在四通八达的村中沥青公路、灰瓦白墙的漂亮民居,令人眼前一亮。

一年收入大概30万元吧。”忙碌了一年,坐在温馨的乡村农家,正在炒糯米准备拌杂肉的村民王治强悠然自得,香喷喷的味儿弥漫整个屋子。

这些天来,以开乡村农家乐而当上老板过上小康生活的王治强,在备办年货之余,还和村里的几位党员忙着筹备花茂村第二届春节联欢晚会,他们打算以这种方式,歌颂党的政策带来的好年景。

过去的2015年,对于王治强和整个花茂村的村民来说不同寻常: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枫香镇花茂村时来到他家,与村民们亲切座谈,对遵义县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精准扶贫全面小康建设等给予高度评价。

三年前的花茂,还是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的贫困村,泥巴路、砖混房、收入低是其典型的写照。

而今,黔北民居焕然一新,串户路干净整洁,园区高产高效,陶瓷馆生意走俏,农家乐红红火火,信用社便民惠民“村村通”,电商乡亲淘、青年创客中心、党政中心服务站、超市、酒坊、小餐馆……从单一的农业到“一二三”产业联动,从单调的田野绿到多彩的农旅文一体化,从物质的丰富到精神生活的提升,花茂撑杆一跳,跨越式的变迁,成为遵义县乃至贵州高原弯道取直率先小康的示范代表。

沿着顺山顺水的乡村公路,径直走进村里的农业公园,温暖的智能大棚里,朵朵花儿开放,白色的象牙茄,黄色的吊瓜,数不清的奇花异果,一年四季迎接游客,每人20元一张的门票,自去年夏季开园以来收入达500万元。棚外,一座座白色的生产大棚,露天蔬菜地以及亩产值达六、七万元的育苗工厂生机勃勃。

不远处,田园牧歌般的生态餐厅农庄,小桥流水,绿树红花,妙趣天成,越来越多的城里人来到这里,找到了乡愁,吃出了乡味。“这里离家近每天都可以回家,在这里上班可以挣钱,又能照顾老人和孩子,两全其美。”餐厅的服务员王世花一脸笑意。

如今,集生产、加工、销售、休闲、餐饮、观光为一体的农业园区,已成为花茂村民家门口打工的好去处。而村里几十户开办农家乐的村民以及加工土陶罐兼营生态鸡的农家,早已赚得盆满钵满。

据介绍,遵义县已建成乡村旅馆480余家,带动4000多群众就业,农户每户月纯收入均在2万元以上,2015年全县旅游综合总收入达45亿元。

花茂只是遵义县美丽乡村建设融合一二三产业发展、加快同步小康的一个缩影。”遵义县现代农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农牧局局长王健说,建设富裕、法治、和谐、休闲、生态新农村,全县新农村创建累计覆盖24.5万户93.5万人,受益率达90.3%。

行走花茂,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个古老而年轻的村庄,正赶上甜蜜幸福的花样年华。

发挥区域优势 优化路径选择 ——访黔西南州发改委主任高振敏 本报记者 刘 义

日前,记者就黔西南州后发赶超专访了黔西南州发改委主任高振敏。

如何理解后发赶超,弯道取直,高振敏认为主要有两点:一是要扬长避短、发挥区域优势。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区域要素禀赋特征,通过提升产品的自身品质、壮大产业的规模优势,构建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产业体系。二是要坚持创新发展、优化路径选择。欠发达地区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定要把思想解放出来,牢牢树立开拓创新和锐意进取的意识,牢牢把握发展大势,在改革创新中破解难题。唯有此,才能走出一条切合实际的、步疾且稳的发展新路。

高振敏表示,“十二五”是黔西南州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最快、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主要体现在“七个显著”,即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呈现出综合实力跃升显著、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城乡格局优化显著、基础设施变化显著、环境状况改善显著、群众获得实惠显著、发展活力提升显著。

黔西南的发展优势是什么?高振敏说,黔西南有自身的区域特点,具有不可复制性、不可替代性。低纬度、中海拔的生态人居环境,锥状喀斯特田园景区风光,互动融合的产城景一体化,三大优势有机叠加,使黔西南州成为最具投资潜力的山地旅游目的地。黔西南具有国际山地旅游大会永久会址、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星火计划·科技扶贫”试验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万峰林现代服务业开发区、兴义地方电网等“六张牌”,发挥优势,用活资源,着力打造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健康服务产业开放试验区,珠江上游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滇桂黔三省(区)结合部商贸物流中心,贵州生态型能源及资源深加工基地。

高振敏表示,“十三五”时期,将精准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围绕构建“1+3+3”(以大党建为统领,实施大扶贫、大山地旅游、大数据为战略行动,以大统战、大法治、大安全为保障)发展体系,矢志打赢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全力打造山地旅游业发展标杆、强力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计划、加快培育特色优势工业新集群、扎实推进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着力推动山地农业跨越式发展,奋力实现同步小康。

弯道取直 奋力赶超

前不久,我省在京推出的年货节引起广泛关注,“黔货”进京备受追捧。在铜仁市,各区县不但精心组织农产品进京参加展销,而且各自在当地相继举办年货节,线上线下交易火热。地处边远的沿河自治县还把年货节办到了广东三水。年货节,不仅是黔货出山的有效途径,更是贵州弯道取直的精彩写照。

曾几何时,地处西南一隅的贵州,交通不畅,产业不兴,荷包不鼓。贵州怎么办?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唯有奋起,唯有追赶。

后发赶超,贵州不走寻常路。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山路弯弯,“拉直”则快。贵州,走出了一条弯道取直的新路。

弯道取直,要敢想敢干。多年前,当贵州提出“县县通高速”目标时,外界很多人不以为然,不少干部群众也将信将疑。当梦想成为现实,人们不得不刮目相看。

弯道取直,要会想会干。全省电子商务大会提出,把电子商务作为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战略选择,就是一种取直之道,让“黔货”搭上网络快车快速出山。

弯道取直,换来贵州发展加速度。发展增速连续多年排名全国前列,跻身GDP万亿元俱乐部……一个个精彩数据是弯道取直的生动注解。

打破,才有生机;取直,才有新路。敢于打破,敢于取直,敢于挑战,就没有什么不可能。

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航站楼管理部职工

董成明——

很幸运亲历了贵州机场集团五年的发展变化。5年来,贵阳机场的飞机起降更繁忙了,通航的城市更多了,乘客也极大增加。2013年T2航站楼投用,贵阳机场更具国际范,旅客流量突破千万,成为大型繁忙机场。2015年,机场三期工程顺利启动,集团直管支线机场达到5家,贵州机场形成“一干九支”。相信在“十三五”期间,“一枢纽十六支”将使贵州民航更加奋发有为,推动贵州经济再创新高。

交通银行贵州省分行个人金融业务部

总经理 童晓午——

交通银行贵州省分行将加快发展互联网金融,低碳金融,推动跨界、跨平台合作,以电子银行为载体,推动支付、融资、投资理财、电子商务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渠道建设,为客户提供更便捷高效、更低成本的“绿色金融”服务。推进科技创新,围绕电子渠道业务、代理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业务系统优化、银医合作等方面推进技术创新,为服务客户、社会事业项目智能化业务处理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湖南省长沙市游客

李昊——

这几年,贵州的发展非常快,特别是交通,航空、高铁、高速公路四通八达,让我们到贵州旅游变得既快捷又轻松。我这次到西江苗寨旅游,就体验了一把高铁带来的快速,现在长沙到凯里坐高铁只要3个小时,比以前坐普通火车快了近8个小时。贵州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相信随着交通的越来越便捷,贵州的旅游一定会更加火爆。

西江旅游公司导游服务部讲解员

李文凤——

2009年从学校毕业后,就在西江景区工作,作为西江本地人,见证了西江千户苗寨的巨大变化: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完善,游客越来越多,老百姓收入越来越高。魅力西江的精彩绽放,让我感受到了发展旅游的富民效应。景区的快速发展,也让我拥有了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在家门口就能就业,一个月有近4000元,这样的生活很幸福。

安顺市西秀区水务局水改办专职副主任

袁庭红——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是农村灌溉和人畜饮水的重要保障,过去由于产权不明晰、管理缺位等原因,导致矛盾突出,难以充分发挥效益。2014年,我省深入推进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西秀区作为试点县(区),创新推行“网络化”、“公司合作组织+水利员”等六种管理模式,基本建立起“建、管、养、用”一致,“责、权、利”统一的运行管理机制,初步达到以水养水的目的,让小水利发挥了大效益。

沪昆客专贵州公司红果指挥部副指挥长

冉瑞忠——

沪昆高铁安顺段境内设有安顺、平坝、关岭(黄果树站)3个站,目前各项工程进展顺利,安顺将在今年迈入高铁时代。届时,安顺的区位及交通优势将更加凸显,融入全国高铁网络,缩短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发达地区以及东盟经济圈的时空距离。交通的改善和优化,将使当地经济发展走上快车道。(成嘉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