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强力推进供给侧改革 优结构促转型提质量

07.03.2016  12:04

近日,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意见》(简称《意见》),强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我省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为何改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到来,中央提出的五大新发展理念和“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深入落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全国各地抢抓机遇、创新发展的共同行动。

贵州与全国发展的差距是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大幅落后于发达省份。产业结构上我省煤电烟酒等传统产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仍高达6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到10%,而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35%;企业主体数量上我省仅占全国的1.4%,仅为浙江的13.6%、江苏的12.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占全国的1.03%;产品品牌上我省中国驰名商标拥有量仅占全国的0.6%;市场销售上去年我省电子商务网络零售交易额462.78亿元,但总售出仅103.7亿元,不到四分之一。可以说,我省无论是企业主体数量还是产品品牌、市场占有率等全方位落后。

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我省应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强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力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以创新升级的新供给激发多层次的新需求,不断创造新技术、培育新产业、衍生新模式,更好更快地把后发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

改什么

产业兴则贵州兴,产业强则贵州强。《意见》中指出,通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加快实现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转变、发展要素从传统要素主导向创新要素主导转变、产业分工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产品结构由单一低质低效向多样高质高效转变,基本形成品种丰、品质优、品牌强的贵州特色产品生产供给体系,使全省经济发生质的结构性重大变化。

目前,我省将紧紧围绕构建新型产业体系,从三次产业全面发力,强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十三五”产业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不断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农产品供给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面。我省“十三五”规划中指出:要加快打造全国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大省。我省应立足山地、生态等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加快调整优化农业种养结构,促进优质农产品比重不断提高和农业生产从粗放向集约、农产品从低端向中高端转变;大力提高贵州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解决“卖给谁、怎么卖”的问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近年来,我省强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推进“5个100工程”重点平台建设,大力发展五大新兴产业,工业结构不断优化,转型升级迈出坚实步伐。但是,工业化水平仍然比较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慢,新兴产业规模还比较小,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工业产品结构比较单一、市场占有率低,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艰巨。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围绕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今后5年要大力实施“百企引进”、“千企改造”工程和“双培育”、“双退出”行动计划,高端引进落地100户以上500强企业,对1000户以上规模以上传统产业企业实施改造升级,培育生成一大批小微企业、培育孵化一大批科技创新型企业。到2020年,新增2个千亿级产业园区、5个千亿级产业,新增5万户以上企业市场主体,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000户以上。

现代服务业同样刻不容缓。从贵州实际出发,依托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集中力量发展几个具有引领性的服务产业,带动提升全省服务业整体水平,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提供优质的服务供给。

怎么改

为确保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项工作早见实效,3月5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工作任务责任分工方案》(简称《方案》),对《意见》确定的重点工作任务进行了具体分解。

据了解,《方案》主要围绕提高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发展以山地旅游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提升大数据大生态产品供给水平、降低企业成本推动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补齐短板增强公共服务供给精准性、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托底保障、建设标准体系倒逼供给质量提升、发展开放型经济增强供给主体活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组织保障等10个方面细化了138项具体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9个市州、贵安新区和35家省直部门。

目前,关于降低大工业用电成本促进转型升级、关于降低物流成本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方案已陆续出台。(金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