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磁效应凸显 经开区“资本云集”

12.11.2015  08:44

截至今年9月底,经开区辖区内已有13家银行分支机构、3家证券业金融机构、2家保险业金融机构。区内各银行存款余额共计227亿元,贷款余额200亿元。

这数据的背后,是经开区积极探索融资创新的模式和方法,形成强磁效应吸引金融机构纷纷落户,为开发区的腾飞插上金融翅膀的结果。

在经开区产业发展局,有一张经开区融资的成绩单——

2012年,经开区成功发行了总额为9亿元的企业债,成为全省第一家以县级平台公司成功发行企业债的行政区;

2014年,企业债发行成本仅为6.47%,低于银行同期利率;

成立全国第一家为“三农”和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村镇银行——贵阳小河科技村镇银行,并在成立的第一年就实现了盈利;

2014年,经开区成功将融资综合成本控制在8.5%左右。

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实施‘资本云集’计划,致力引进金融机构是经开区融资工作的一大抓手。”经开区产业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说。

小孟工业园区的区位优势明显,资源、产业、政策等方面也具有独特的优势。”落户经开区的贵州银行小河支行行长喻颖峦告诉记者。

值得一提的是,在经开区的金融机构中,小河科技村镇银行这个土生土长的金融机构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是经开区创新融资模式的一大成绩,不仅完善了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而且拓宽了科技型、成长型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小河科技村镇银行存款余额2.06亿元,贷款余额2.67亿元,其中涉农贷款1.05亿元,为小微企业提供贷款2.05亿元。

另一方面,经开区又开始拓宽融资方式,积极推进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理财产品、信托贷款等表外融资业务,争取银行直接贷款。

2014年,经开区与国开行、贵州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式签订贷款协议77.51亿元。贵阳经开区还与工行贵州省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经开区今后5年内在工行将获得50亿元的授信额度保证。同时,与贵州银行的《战略合作协议》签订后,经开区还将获得50亿元的授信额度。

针对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经开区还探索出了一个颇具成效的解决之法——

建立完善借款平台、担保平台、组织管理平台、社会公示平台和信用促进会为一体的“四台一会”机制,通过科工公司、鑫融担保公司、国开行等,为辖区资金困难的企业进行融资。2014年,这一机制为经开区企业争取融资到位资金6.05亿元。

为进一步帮助辖区企业解决资金问题,经开区开展贵园信贷通工作,将拿出1000万元与贵州银行和贵阳银行合作设立企业贷款风险代偿补偿金。合作银行按照8倍的比例放大,为辖区内中小企业提供一年期以内、500万元以下贷款,以求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