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致富联系人”

31.07.2015  18:38

当好“致富联系人

——紫云达帮乡纳磨村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小记

    7月28日下午,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达帮乡晴雨交替,但远道而来的近千名群众热情不减,直到将安顺市交通运输局带来的“情系达帮·心连心”慰问演出看完了才依依不舍退场。

    趁着文艺演出空当,记者就市交通局选派领导挂任达帮乡纳磨村“第一书记”工作和开展的同步小康驻村工作进行了走访。在离乡镇府所在地14公里的纳磨村,记者找到了该村村支书韦尚恒,请他带记者看一下村里近年来的变化。

    “现在,我们村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说起近年来纳磨村的发展,韦尚恒脸上露出笑容,他说,“2013年之前,我们村没有通组道路,更没想过会有大片的葡萄园,直到市交通局联系帮扶我们村,才有今天的景象”。

    韦尚恒介绍说,帮扶期间,市交通局帮纳磨村修通近30公里的通组硬化路,并大力支持村民种植紫葡萄,发展村集体经济。“现在,大家你看我我学你,一个带一个都种起了葡萄树。这让我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慢慢地都回来了。

    说起今后的打算,韦尚恒信心满满:“我们要把外出人员都动员回来,继续发展紫葡萄种植产业。”他表示,纳磨村不缺土地,只是部分年轻的劳动力在外面打工。“相信只要大家都回村抓产业经济,我们村的葡萄产业规模会越搞越大。计划在年底前种出3000多亩葡萄,在目前的1300亩种植规模上翻一番。

    把纳磨村村民致富梦揣在心上的,除了韦尚恒还有一人,她就是市公路管理处党支部书记、交通局办公室主任吴剑。今年春天,随着市委、市政府新一轮“四千工程”和同步小康驻村工作计划的启动,不仅有市交通局负责人挂任纳磨村“第一书记”,吴剑与局里3名同志一同进驻达帮乡开展帮扶工作,作为工作组组长的她来到了纳磨村,成了该村3000多村民的“致富联系人”。

    据吴剑介绍,纳磨村属于达帮乡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行政村,属三类贫困村,帮扶难度比较大,根据实地走访调查,她带领工作组制定了纳磨村2015年同步小康驻村帮扶计划。“结合当地适宜的气候和现有种植条件,我们主要帮助他们发展紫葡萄种植业。今年计划在纳磨村种植2000亩紫葡萄,目前已完成种植1300多亩,其中,庭院经济(村民在房前屋后小面积栽种紫葡萄)实现种植紫葡萄500多亩。

    “今年年底预计完成紫葡萄种植3000多亩,比计划多完成1000多亩。”吴剑说,等这个经济发展计划完成,就可以达到纳磨村人均1亩的紫葡萄种植规模,能有效帮助村民摆脱贫困,实现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的目标。“看到家乡紫葡萄的发展前景,村里外出打工的人员回来了很多,他们在自家的葡萄园里种花生、生姜,在房前屋后养起了黑山羊,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很强、势头很猛。

    喝不了水,驻村工作组就和市水利部门联系,解决饮水困难;想发展养殖业,驻村工作组又与畜牧部门协调,实现村民养殖梦想。

    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组的到来,不仅突破了纳磨村“零集体经济”的落后困局,甩掉“空壳村”的落后帽子,还将帮助村民实现人均年收入在3000多元基础上翻一番。吴剑说:“我们的目标就是让村民过上小康生活。”(吴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