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各美其美 民族文化美美与共

10.10.2015  10:58

段丽娜 (贵州财经大学教授)

  关于地域和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并不是贵州一个新的问题。随着贵州进入后发赶超时期,民族文化又面临巨大的冲击和新的挑战。地域和民族文化在以往被丑化、消化、同化、涵化的基础之上,又被严重地异化、伪化、商化和造化,显然,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重建,已是刻不容缓,作为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和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研究的学者,对此当然责无旁贷。

  由此,我们所说的民族文化保护,不是一般的提法和一般的做法。它既不像博物馆和图书馆那样,把物质文化集中到城市中进行收藏、展示和研究;也不像艺术家那样,去民间收集绘画、音乐、舞蹈、影像等各种艺术素材,利用其进行艺术的再创造;也不像研究者们通常所做的那样,通过田野调查,研究解释各种事项的文化意义,而是提倡文化的“就地保护”,即主张文化不脱离其产生、培育、积累、发展的环境,不脱离其创造者和拥有者,使文化在其植根的生态环境中,主要由当地人而非外来者来进行利用、保护、传承和发展。从另一层面来说,文化需要保护,文化所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更应该保护。世界上因为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文化的破坏和文明消亡的事例不胜枚举,无数事实证明,一个地方的生态环境之所以保护得好,其实便是依靠了该地方的文化保护。所以,“文化”和“生态”虽然是两个概念,然而两者之间却有紧密的联系,只有使文化和生态和谐共生,才能达到有效保护的目的。

  对贵州来说,在现代化发展的民族文化保护发展过程中,如何利用外来力量又能将当地各民族文化工作者和民间艺人组织起来,使其成为保存民族传统文化及进行这方面教育的骨干力量至关重要。我们更希望培育新的“文化积淀场”;如定期举办民间文艺调演,聘请民间老艺人培养民族文艺新人等等都是对保护的一种具体的“接地气”, 从而促进贵州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繁荣。

郑继强 (省仡佬学会副会长)

  民族文化是增强民族自信的重要源泉。民族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创造出来的能够体现本民族特点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总和。就一个民族而言,拥有古老而优秀的文化是一个民族自信和自豪的基石,犹如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文明一样,让世界瞩目,也让生长在这个国度里所有的中国人骄傲。

  民族文化是创造财富资源的重要基石。秀美的山川地貌和独特的气候特征,孕育了贵州丰富的矿产、水力资源;多彩的民族风情和迷人的民风民俗,造就了贵州绚丽多姿的特色文化,这种“物”与“人”相结合且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在加速推进贵州全面发展的进程中,自然成为贵州特有而宝贵的资源,也是贵州秀美山水中一道绚丽多彩的风景线。

  民族文化是展示多彩贵州的重要元素。文化产业是以“文化创意”为核心,通过技术的介入和产业化的方式,制造、营销出不同形态的文化产品,被公认为是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朝阳产业”和“黄金产业”。近几年,通过对民族文化的重视和开发,我省在对外媒体宣传、招商引资等方面已收到显著成效,特别是以交通为首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让人们真正感受到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民族文化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厚重底蕴。在贵州各地,多元的民族文化就是一种潜在的无形文化,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也是提升文化品位的重要元素,在一定程度上会全面提升我省新农村建设的历史厚重感。

  在民族文化发展中,要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民族自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统筹规划,合理开发。

邢启顺 (省苗学会副秘书长)

  贵州是民族文化大省,各民族历经千年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贵州地处云贵高原,是青藏高原向东向南延伸地带,高原立体气候影响下的山地文化承载了藏羌彝文化走廊、南岭文化走廊、武陵文化走廊、苗疆走廊四大民族文化走廊,形成了贵州特定时空交汇处的民族文化场域。贵州民族文化总体呈现出山地文化的共同特征,又集成四大民族文化走廊交融发展的历史沉淀,这种区域性和族群性交融发展而成的文化结构,在中国西南乃至在全人类文化格局中都可以独树一帜。

  坐拥如此璀璨的民族文化资源,是当今生长生活在贵州土地上的人们的重要财富,也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文化瑰宝。国家相继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资源,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贵州拥有的世界自然和世界文化遗产,以及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文化传承工作取得了骄人业绩。近40年旅游业发展,让贵州民族文化瑰宝走向了世界,也让全世界的人民走进贵州村村寨寨,深入体验贵州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尤其是21世纪初期,贵州民族文化以全新的姿态获得空前的繁荣发展契机,民族文化产业和旅游融合发展,助推贵州经济创造出独特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静态传承和动态发展两条腿,稳步促进了贵州民族文化的再次深刻重构,传统民族文化精髓得以传承,世界各地的文化通过各类传媒和各种渠道,从各个层面促进了贵州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在新时期,面对新机遇,要传承民族文化瑰宝,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强化文化经济共同发展战略,深化文化旅游融合途径,打造四大民族文化产业走廊,融入西南民族文化产业经济区,借“一带一路”黄金契机,拓展全球性民族文化贸易,让民族文化传得全,承得稳,播得远!

敖以深(省土家研究会副会长)

  9月份,省委书记、省长陈敏尔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强调,“民族文化是贵州的宝贝”,要求搞好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工作。在新的形势下,应如何去贯彻落实陈敏尔书记的要求呢?我认为,要深刻理解“民族文化是贵州的宝贝”的内涵,即要强调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肯定贵州民族文化的丰富性,阐述守住“两条底线”与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的关系。近年来,我省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因此,要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并重。

  贵州要抓好民族文化传承及传播,一是提高对民族文化传承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努力推进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的协调发展。以深入贯彻“民族文化是贵州的宝贝”精神为抓手,以本次专家座谈会为契机,加大宣传力度,搭建研究平台,转化研究成果,努力营造传承保护民族文化的良好氛围。二是树立科学的民族文化传承观,明确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的重点内容。一般来说,民族语言、民族艺术、宗教、文学、民俗、民间技艺都是属于应该传承的内容,弄清楚传承载体与文化价值的关系,政策上为民族文化传承发展提供资金保证和政策支持。三是充分发挥各民族文化研究机构的作用,形成文化传承和传播的合力。加大民族文化研究,着力构建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相结合的联动机制,多途径挖掘保护优秀民族文化遗产。20多年来,贵州省土家学研究会已经出版专著数十部,撰写论文数百篇,内容包括土家族的社会历史、社会经济、土家族文化、土家山歌、傩戏、花灯、乌江航运、盐油古道、旅游等,还撰写调研报告数十篇,出版了《贵州土家族》画册、拍摄了土家族历史风情电影片,举办了土家族风情图片展。这些都为土家族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