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以豪迈的步伐跨入“十三五”

30.09.2015  12:41

以豪迈的步伐跨入“十三五

——德江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系列报道之六

    新华网贵州频道9月30日电 贵州省委、省政府寄予德江要在“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新形势下带好头;铜仁市委、市政府要求德江要在构建乌江经济走廊中唱主角。德江,被时代推上了改革创新发展的最前沿,承载着中央、省、市主要领导的重托和55万德江人民的期盼,在“十三五”新征程中,将迈出豪迈的铿锵步伐。

     争来的机遇 干实的基础

    规划盘子中有的,做到极致;规划盘子中没的,也要争、也要抢,更要干出出人意料的好成绩。这是德江用实践总结的经验。

    回首发展历程,德江在“十二五”规划中,并没有大学城、也没有飞机场,更没有要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梦想。

    但是,在一个昔日的偏远山区农业县,不仅建成了贵州工程职业学院,并面向全国招生,乌江农林经济学院也已招生办学,还即将开工建设“武陵医学院”。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黔北机场也落户德江,成为“十三五”的开门红大工程。

    如今,昭通至黔江铁路、涪陵到柳州铁路也将在“十三五”开工建设;德江到务川高速,将成为铜仁连接重庆的发展战略性大通道。

    按照“利益最大化”发展原则,铜仁将乌江最大的码头建在德江,旨在发挥其“挑两头带中间”的“四两拔千斤”之发展功效。

    一个西部山区县城,同时拥有铁路、空运、航道等水陆空发展大通道,这在西部版图上少有、在贵州版图上仅有。

    时移世易,山川巨变。争取赢得了发展机遇,实干夯实了发展基础。

    德江城镇建设经营被省委、省政府誉为“德江模式”,成功入选“全国新型城镇化十大范例”之一,城区面积从7平方公里拓展到20平方公里,人口从8万增长到18万,城镇化率达43%。

    农村路网构成,建制村通油路(水泥路)1020公里,打通了发展“最后一公里”;工业园区实现“”的突破,入园企业68家,建成投产45家,累计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64亿元,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户数达到13569户和1846户,非公经济占经济总额的43%。“十二五”期间,德江农业增加值从13.2亿元增加到22.7亿元,地方生产总值从32.3亿元增加到85亿元,人均GDP从8604元增加到22613元,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5亿元增加到5亿元,年均增长31.7%。如此斐然的成绩,令人瞩目。

     唯一的目的 共同的心愿

    建设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这是德江决策层的唯一声音,也是德江55万人民的共同心愿。

    今年5月22日,刚履任铜仁市委书记的夏庆丰同志到德江调研,将德江“建设”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改成“建成”。一字之差,凸显了德江在铜仁的分量。明确要德江“抓交通、抓产业,兴教育、兴文化”,努力建设大美德江,在构建乌江经济走廊中唱主角。

    “五年贵州人,一生贵州情。”原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离开贵州时发出如此感言;“喝过锦江水,就是铜仁人。”新履任铜仁市委副书记、代理市长陈晏的就职心声,感召每个党员干部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十三五’规划关系德江的未来、关系到几十万人的幸福,我们被时代和人民推上这浪尖,必须对历史负责、对德江人民负责……”在该县“十三五”规划研讨座谈会上,德江县委书记张珍强以肺腑之言,向与会领导干部寻策问计。

    德江县长商友江,以“高、新、宽、全”对“十三五”规划建言。高——高起点规划、高标准配置,要站在未来看今天,按五年后的城市发展来规划今天的路径;新——要融入大数据,紧跟新的发展形势;宽——视野要阔、眼界要宽;全——城市配套功能要全、产业发展要全。

    德江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何先美建言,要“围绕两条主线、处理好两个关系、解决好两个问题、深化好两个认识”,即围绕“全面小康社会,建成区域性枢纽中心城市”两条主线,处理好生态和发展两个关系,解决好聚集和辐射两个问题,深化形势和背景两个认识。

    县政协主席陈健建言,要“抓好四大支撑、做强四大特色经济”,即抓好电力、大数据和云计算、综合物流、人才四大支撑,做强乌江走廊经济、旅游文化经济、大健康特色经济、水陆空大通道经济。

     高远的规划 飞越的翅膀

    大数据、大健康产业时代来临,德江拿什么来迎接?这是德江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那么,德江县高远的规划又有哪些优势呢?

    这些疑问的答案,如今正被一一发掘。

    首先,该县在“十二五”期间,规划收储了2万多亩土地,为城市建设、项目落地备足了土地资源。

    其次,该县是全省唯一一个拥有3座中型水库的县城,且海拔都高于县城,足以解决100万人口城市的生产生活和工程性用水问题。

    其三,该县已设立开办2所大学,正在规划建设第三所——“武陵医学院”,为该县引进人才、输送人才搭建了平台。该县将利用这一优势资源,设立大型科研机构,对接大数据产业。

    最大的优势,是该县3条高速公路已建成2条,航运一期工程完成,即将开工建设飞机场和火车站场,水陆空的立体发展大通道,为该县打造黔东北区域性物流货运中心、金融储备中心创造了条件。

    同时,围绕铜仁构建乌江经济走廊的发展战略,该县已建成省级农业高效示范园区4个、市级5个,形成了以“烤烟、茶叶、天麻、蔬果和生态畜牧养殖”为主导产业的“五大农业特色产业带”。德江的天麻产业尤其发达,被誉为中国“天麻之乡”,为该县引进大公司开发“大健康”系列产品提供了资源。

    围绕“年年有节、季季有果、月月有花、天天有客”规划建设的农旅一体化高家湾农业园区,正在按国家级农业公园推进,乌江白果坨国家级湿地公园是健康养生的西南水乡,洋山河五色河水藏着“世界死亡之洞”谜团,土家炸龙被冠名“东方式狂欢节”……机遇永远留给有准备之人。五百年前,贵州教育先贤田秋在乌江德江流域题下了“黔中砥柱”,五百年后的德江人民,将以“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为德江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在这片热土上谱写发展的雄伟壮歌。(张玉阶 杨树洁)

     黔东北县域经济发展“领头雁”--德江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系列报道之一

     后发赶超的德江动力--德江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系列报道之二

     德江农民乐享“致富三宝”--德江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系列报道之三

     精准扶贫的德江新路--德江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系列报道之四

     德江高效农业的科技样本——德江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系列报道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