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县平原镇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续记

12.01.2015  12:10

               

 

“这是在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实事,太感谢你们了!”1月9日上午,德江县平原镇党委书记潘辉到上堰村启动办公楼公路改造硬化工程时,老房子组村民牟嗣怀这样表达内心的感动。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去年10月份以来,平原镇以“五个一”整改微行动为突破口,剑指“四风”突出问题,精简办事流程,勤办好事实事,节约经费开支,以“三个不变、四个一起解决”抓好整改落实,推动作风建设持续发酵。 干部勤跑腿    政策送到“家门口” “以前去镇里面办事,不晓得找谁办,也不晓得去哪里办,现在坐在家里就能办好事,还能交到不少在镇政府上班的朋友。”近日,刚领到计生服务证的平原镇红旗村村民牟永强喜上眉梢,久久不能忘怀。 党员领导干部通过走村窜寨,广开群众会,积极宣讲党的方针政策,一线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是平原镇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落实整改行动的一大举措。 “平时高高在上,脱离基层,脱离群众”是该镇在活动中整理出来的“四风”突出问题表现之一。针对这一问题,该镇变“上访”为“下访”,进村入户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不仅从客观上拉近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更从主观上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称赞。 今年元旦,刚吃晚饭,该镇联系村领导和包村干部就深入各村,对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进行宣讲,并协同村干部解决村民在低保、救助粮、新农合、新农保、农业贷款、计生服务和驾照办理等政策方面存在的疑惑和困难,对村民所需的服务一一登记办理,对不能现场结办的,将在7日内完成并第一时间告知当事人。 类似这样,该镇规定班子成员每月进村不得少于7天,包村干部、驻村干部在村时间不得少于20天,蹲点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官僚作风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领导勤督查    实事办进“心窝里”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中,平原镇以“三严三实”为标杆,以“强民生保障,提服务效力”为目标,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将实事办进群众“心窝里”,解决“形象工程、政绩观偏差”、“督查不勤、落实不力”等形式主义问题。 今年来,该镇积极为偏远地区最需要发展的村寨争取项目资金,将有限的资金用于河道治理、公路硬化和人畜饮水等民生事实上,着力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和小康水平,以实干精神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14年,该镇筹资1310万元启动南坪河道和红旗沟渠治理工程,可保护中下游1500亩良田,促进800多户3000余人增产增收,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一年来,该镇实施人畜饮水30余起,修建通村通组公路45.4公里,硬化公路73.3公里,实现了村村通硬化公路,组组通公路的目标,全面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 这些只是该镇办理实事的冰山一角。一年来,该镇启动了集镇外环路改造暨集中安置工程和以塑胶运动场为纽带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学园区建设工程,规划了水车村老年活动中心,完成了黔北特委旧址恢复改造工程,2014年10件民生实事全部得到落实。 “通过节约各项经费开支,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办理民生实事,以群众满不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镇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落实整改行动的又一举措。”该镇党委书记潘辉这样说。 制度重落实    权力关进“笼子里”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平原镇通过制度的“废、改、立”,不等不靠、立行立改,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打造服务型廉洁型政府,从党员干部作风抓起,促进执政风气和社会风气持续好转。 一年来,该镇通过出台公务接待制度、公务用车制度,及时遏制车轮上的腐败和舌尖上的浪费,并严格遵照中央“八项规定”,贵州省委“十严禁”和“十不准”要求,由党委书记负责,班子成员带头联系各股室负责人和党支部书记,各股室负责人和支部书记联系普通干部和党员,广泛开展交心谈心,层层抓好监督督查,及时制止党员干部违规违纪苗头,从源头上预防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蔓延。 同时,该镇还通过学习《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完善干部效能考核制度、中心学习组学习制度以及党委重大事项决策制度等,通过网站、微信等政务公共平台进行公布,形成信息反馈机制,实行阳光政务,切实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陈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