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水:“1+N”行动把群众的事做到“心坎上”

14.07.2014  21:11

    新华网贵州频道7月14日电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习水县深入开展“1+N”民生温暖行动,从县乡行政、企事业单位选派720名机关干部,组成24个驻村工作队深入240个村(居),吃住在村、工作在村、考核在村,全县9000多名干部共结对帮扶5000户困难家庭,涉及群众达20000余人,切实为所驻村和群众办实事、解难事。

    “1+N”民生温暖行动的内容是什么?“1”即财政刚性投入和其他硬件投入。“N”即采取产业扶持、项目推动、社会扶助等多种形式帮致富;提供住房、医疗、教育等政策支持保民生;深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社会管理促稳定……通过输血与造血结合,扶贫与扶智结合,民生与社会管理结合,各方帮助与自立自强结合,让群众真真正正得实惠。

    据介绍,为确保行动取得实效,该县建立每名县级领导挂帮1个乡镇(区),每个县直部门挂帮1个以上村(居),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帮扶1户贫困户,副科级以下每两名干部职工帮扶1户贫困户的“领导帮镇、部门帮村、干部帮户”的帮扶机制,积极帮助所驻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兴村,制定近期、中长期、长远经济发展规划,并努力创造条件逐步实施。

    “只有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把你当家人,有什么心里话才会给你说。也只有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工作才能顺利的开展。”驻村干部吴焱的日记里,写着这样几行字。

    “1+N”民生温暖行动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让干部受教育、作风能转变、群众得实惠。今年3月15日下午,年逾花甲的核桃湾组村民陈应和走进永安镇白鹿村办公室,含泪向驻村干部讲述家庭的贫困和眼下的处境:“我在今年大年初二上山放羊时摔断了手臂,花去药费近2万元,至今还上着夹板。70多岁的老伴在2000年时下地干农活过程中大腿摔成骨折,至今走路都是跛的。儿子儿媳因感情不和纷纷外出至今杳无音讯,家里还有两个不满10岁的孙子……!”看着老人凄苦的遭遇,吴焱手里的面条再也无法咽下。他放下碗筷,拿上挎包,立即就往陈应和家里走。

    了解老人情况后,吴焱反复几次往县城跑,最终为陈应和争取了3000元的民政医疗救助资金。

    手里拿着救助金,陈应和老人激动的泪水脱眶而出:“你我非亲非故,没想到你能像自家人一样帮助我!

    每月驻村工作22天,与原单位业务工作全部脱钩,不论边远,不讲条件,不计得失,不辞辛苦,从小事做起,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从群众心窝里想做的事做起,这是习水县千名驻村干部的真实写照。

    “党中央来发号召、民生工程最重要、1+N是好政策、扶贫扶智奔小康……”唱着自编的民谣,隆兴淋滩村村民刘富勤喜笑颜开。(肖雪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