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民生 奋斗不止

18.06.2014  10:02

心系民生 奋斗不止

 新华社高级记者刘子富事迹引起社会各界热议

    1996年,刘子富(左)四下罗甸县大关村采访“当代愚公”何元亮,写成稿子后当面听取修改意见。

    贵州日报6月4日一版刊登长篇通讯《记者的楷模 干部的典范——记新华社高级记者刘子富》后,在社会各界引起热议,刘子富同志情系贵州、关注民生、奋斗不止的精神,受到广泛赞扬。

    贵州人民广播电台原副台长陈颂英认为,刘子富的事迹可总结为“心系民生,奋斗不止”。他说:“读了这篇通讯,我感到这篇报道可信、可亲、可读。刘子富同志可以说是我的老朋友,当年他还在遵义尚嵇工作的时候,我们就有了交往。子富身上有一个非常核心的东西,就是他对党的新闻工作强烈的责任感。无论他做记者、当领导,他都以这种责任感鞭策自己、鼓舞自己,所以他在新闻报道中,总会有一种特有的政治敏锐、生活激情、目标向往。刘子富同志关于海雀村的报道,就体现了这种责任感。这是在人民群众最困难的时刻,一个记者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态度,对新闻事业的一种职业追求。新闻工作,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位处意识形态的最前沿。党和政府的殷殷期盼,人民群众的拳拳心意,让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体会到一个党的新闻工作者的分量。刘子富同志不愧是贵州新闻战线的楷模。

    贵州日报记者部黔西南站记者宋洁认为,刘子富同志是一位胸怀大爱的有心人。她说:“作为一个驻站记者,我很荣幸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深入基层调研。刘子富的精神和情怀给我很大的指引。是的,只要你有心,就不会怕下乡累,就有责任问民情,就饱含热情观社会。

    贵州广播电视台张弛认为,在刘子富同志身上,体现出了一名优秀记者的素质:用“”深入基层,以“”贴近村民。由此联想到自己多年前的一次采访,由于对群众疾苦不甚了解,想当然地写下了一些“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文字。现在想起那些不敬和肤浅的话语,仍然感到歉意和惭愧。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毕节日报赫章记者站站长李学友认为,从刘子富同志身上,看到了执著的敬业精神和一个有良知的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操守。他说:“刘子富曾对我说,一个记者要多关注社会,多调研,勤思考、勤动笔,把自己融入采访对象中,与老百姓息息相通,饱蘸感情写作,作品才能打动读者。刘子富用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充分展示了当代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操守和崇高精神。

    息烽县青山苗族乡党委书记莫鹏认为,刘子富同志“把工作当事业,把群众当亲人”的精神值得学习。他说,息烽县的贫困乡镇青山苗族乡也留下了刘子富同志的足迹。他几度到青山苗族乡采访,真实反映少数民族同胞的生产生活困难。随后,新华社在息烽挂职的同志组织捐款帮助大林村贫困少数民族同胞马氏六兄弟修建了新住房,拉开了青山苗族乡扶贫攻坚的序幕。之后,息烽县第一所希望小学——青山新华希望小学、青山民族中学、马头山灾民新村等相继建成,新华社这个名字也深深地烙在青山人民心上。

他是广大新闻人和干部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