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群众献真情

05.12.2014  23:13

心系群众献真情

———兴仁县百德镇小川村驻村干部董健二三事

 

村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是来自贵州省人大机关的驻村干部董健常说的一句话。驻村后,他访贫问苦、倾听民声、体察民忧,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办,一件一件去落实,一事一事去解决,赢得当地群众的充分信任。

 

沉下身,走村串寨听民声

      “我是省人大派来的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员董健,大家有什么困难和问题都可以直接找我,打我电话……”今年3月刚到小川村,董健便主动跟村民打招呼、拉家常。

      小川村是一个省级二类贫困村,全村辖22个村民组,1186户5248人,其中有450多户贫困户。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驻村第二天,董健在村干部带领下逐一走访小川村各村民小组,深入到贫困农户家中,详细了解村情、民情,掌握了驻村工作的第一手资料。

      他凭着对驻村工作的热爱与执着,用1个月时间走遍全村22个村民小组,走访90多户贫困户,走访村民230多人次,多次组织召开村支两委、村民代表以及全体党员座谈会,拟定小川村驻村帮扶方案和工作思路。

      他积极与村干部谈发展,在田间地头与村民话农事,了解农村最盼的是什么,群众最难的是什么,坚持写下驻村民情日记60多篇。

 

谋思路,调整产业促增收

      “路子选对,事半功倍。”要让小川村实现同步小康目标,让贫困户真正脱贫致富,就必须在种、养殖方面培育好的产业,这是大多数驻村工作组都绕不开的课题。

      驻村后,董健积极帮助寻找适合小川村贫困户增收致富的路子,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拟定从葛根种植、肉牛养殖、绿壳蛋鸡养殖三方面着手,为小川村建立“造血机制”,为村民健全“造血功能”。

      他多次深入到田间地头,与种植户进行交流沟通,随时掌握全村650亩葛根苗的生长情况,对因干旱而致死的苗,协调镇政府和提供葛根苗的公司及时给予补种,确保村民的利益不受到损失。

      他多次到小川村肉牛养殖基地了解情况,与养殖户座谈,了解基地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帮助协调解决;他提供信息,让部分有养殖经验的村民参加培训、组织考察观摩,带动其他贫困户扩大绿壳蛋鸡养殖规模。“在董主任的帮助下,我们村产业结构发展思路更清楚了,村民更加有信心了……”回想几个月的工作情况,村党支部书记周俊深有感触。

 

解民忧,千方百计办实事

      “我们村”,这是董健平时里讲得最多的三个字。5个多月的驻村,董健已经完全把自己融入了这个新集体。

      返乡创业老板杨信和70多户村民投资200多万元成立“小川村百信肉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他得知合作社因“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迟迟没有办理下来而发愁时,积极与县农业局等有关部门协调,及时帮助合作社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营业执照等证件。目前,合作社已经引进肉牛犊,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现在村里面正大力推广养殖绿壳蛋鸡项目,接下来主要就是做好这项工作,力争在8月底前完成好;另一个就是要协调省有关部门和百德镇政府,为小川村争取建设一套无线电广播设备并早日建好新的村活动室”。对于剩下的驻村工作时间,董健早已安排得满满当当。

      “驻村一年的时间非常短暂,我一定要抓紧时间多干实事。”董健说这话时显得踌躇满志。

(沈祖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