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心里装着群众工作再苦也不在乎

26.03.2015  06:06

从计生专干到文化站工作人员,从计生包村到负责一个行政村所有事务的驻村干部,从青岩镇、麦坪乡、燕楼乡到孟关乡,无论工作岗位和地点发生怎样的变化,参加工作25年以来,刘立新始终不变的身份就是“包村干部”。

刘立新出生在青岩镇。这个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包村干部”,对乡土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因此,25年前,刘立新在完成学业后,义无反顾地返回生养自己的这块土地。通过参加花溪区面向社会招考计生干部的机会,刘立新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青岩镇计生统计员的岗位。这既是他工作的起点,也是他“包村”工作的起点。

1997年,已任青岩镇计生办副主任、负责包管杨梅村计生工作的刘立新,看到许多村民因超生返贫、村民常年与计生专干“打游击”,计划外生育现象难以遏制。他经过反复思考,以杨梅村为试点,建立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村,由村支两委和村寨里思想较为解放的村民做村民的工作,实现了计生工作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当年,杨梅村就基本杜绝了计划外生育现象。

工作中,刘立新对村民不是单纯的“”,更多的时候是想方设法地“”。2005年,在包管麦坪乡大坡村的时候,村民曹玉青打算迎娶家在毕节市放珠镇的张天英。不过,由于张天英曾多次迁移户口,使得户籍信息遗失,以致他们结婚登记、生育子女成了问题,一家人却对此束手无策。得知这一情况后,刘立新通过区、乡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和自己的亲属关系想办法解决。他还亲自到毕节市放珠镇派出所,帮助张天英寻找补登遗失多年的户籍信息,让当地派出所民警误把刘立新当成了张天英的亲人。

然而,这个随和亲切的“自家人”,遇到原则问题时却又总是显得过分“古板”。只要不符合政策规定,不论是谁他都会马上“变脸”为“包公”,秉公处理。因此,他得罪了不少人,也曾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困境。“工作中遇到再大的阻力和委屈,只要心里装着群众,装着国家的政策法规,把人做正,做到一碗水端平,就无怨无悔、问心无愧。”这是刘立新25年来一直坚持的信念。为此,村民们都爱他、信他、敬他。 尹旭

分享到新浪微博人人网腾讯微博网易微博微信QQ好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