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县“十二五”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26.01.2016  18:58


十二五”期间,思南紧跟“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步伐,坚守生态和发展底线,以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为核心,以招商引资和项目争取为主线,在护绿增绿的同时,开创绿色致富路,打造绿色文化品牌,全面促进现代林业事业发展。


五年增绿47.02万亩

近年来,思南认真实施每年的冬春营造林工作,利用3.12植树节和“绿色贵州”三年行动,全面发动全民义务植树,利用国家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天然林保护工程造林、封山育林人工促进造林等国家生态建设政策机会,全力开展“灭荒”行动,五年实际完成营造林面积47.02万亩,超出“十二五”规划预订目标3.02万亩。

根据2015年度林地变更数据测算,预计到2015年底,全县森林保有量达到158.4万亩,森林覆盖率从“十一五”末的35.77%飙升到50%以上,平均每年提升近3个百分点。

五年增产18亿元

五年的时间,思南通过严格保护森林资源,有效增加森林保有量和林木蓄积量,结合各类造林项目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化经营,以公司+农户、林业专业合作社等模式建成林业产业基地35万亩,全县种植茶叶15万亩,棕榈8万亩,核桃5万亩,油茶0.3万亩,各类花卉苗木2万亩;通过争取林下经济发展补助、贴息贷款等融资模式,鼓励林农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如:林下养鸡、养兔,林间套种党参、太子参,林下种植茶树菇、竹荪等模式拓展林业经济发展空间,提升林业产值。十二五以来,思南林业产值逐年倍增,到2015年,林业产值已超过7亿元,五年期间林业经济累计产值 超过18亿元。

五年护绿“”事故

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森林资源是关键。自2011年以来思南把保护森林资源作为重点目标任务,通过层层落实责任,聘请专职护林员,修建森林防火瞭望塔和成立乡、村级民兵应急防火分队,组建林业执法大队,设立固定监测点等方式强化护绿“硬件”;利用电视、报纸、手机短信等载体宣传林业工作动态,通过开办培训班、召开群众会、宣传车辆巡回广播等方式传播森林保护法律法规、森林防火以及林业病虫害防治知识,充实护绿“软件”,全方面位筑牢森林保护“防护墙”。

截止2015年底,全县现有护林员288人。十二五期间,思南森林管护覆盖率100%,林业案件查结率达100%,五年来从未发生过重特大森林火灾,无重大林业病虫灾害发生。

绿色引领出品牌

“周末去万圣山“沐氧浴”,夏日去白鹭湖荡舟冲浪,金秋去果园摘桃品李,感觉累了去泡一泡温泉。”如此惬意时尚的生活对思南人来说早已成为习惯。十二五以来,我县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围绕现有森林和湿地资源,积极争取了“万圣山省级森林公园”、“贵州思南白鹭湖国家级湿地公园”、“中国楠木之乡”三张生态名片;积极谋划申报“四野屯省级自然保护区”,目前已通过省级评审,有望在2016年3月获批授牌。同时,我县正在围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面开展“见缝插绿”行动,通过通道绿化、村寨绿化、城区绿化、景区绿化、裸露山体绿化等系列项目的实施,奋起突围全力“灭荒”,力争在2016年的贵阳生态论坛盛会上获得“省级森林城市”授牌,并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

改革创新助致富

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是时代的需求。为了让林农从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中尽快富起来,逐步转变“伐木、卖地”才赚钱的旧思想,思南借助国家政策推手,大胆实行林业改革。一是开展苗林一体化改革。推行社会实体和大户造林补贴模式,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将每年营造林工程承包给专业合作社和造林大户实施,林业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二是积极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引进乌江利民木业有限公司,在瓮溪镇集中连片流转林地20万亩,合理开发利用林业资源,探索森林资源可持续性经营。三是积极开展非林地上林木确权融资工作。通过对群众自主栽植的连片林木确权发证,并引导其通过林权证贷款融资,扩大种植规模,解决技术和资金不足、市场不灵等问题,让广大群众知晓种树就是种“财富”、种“事业”。四是积极鼓励专业合作社和大户流转土地承包造林,把“砍材”老板变成“种植”能手,目前全县已发展各类产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承包大户156户,经营9万多亩茶园、油茶、金银花等产业基地。(周廷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