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县积极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10.08.2015  01:05

  思南县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深入推进“四项”教育和“八进”活动,努力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促进辖区内各民族和谐共处,共同进步。

   建立组织机构,强化制度保障。 思南县制定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意见》和《实施方案》,明确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主要内容及载体,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工作推进通报制度、督查督办制度;解决创建活动工作经费130万元,把创建工作纳入全县各级各部门年度绩效目标考核内容。

   加大宣传力度。 借助《思南新闻联播》、政府网站、户外广告、标语、横幅、LED电子显示屏、流动宣传车等载体,通过召开会议、举办专题讲座和培训班、开设专栏等方式,多形式、全方位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对创建工作进行及时宣传报道,提高民众对创建活动的知晓率。

   积极申报创建。 2014年、2015年计划申报创建县级模范单位493个,市级模范单位228个,申报创建率达100%。2014年,思南县被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县人武部、思南中学等4家单位被命名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合朋溪镇鱼塘村、大坝场镇尧上村等6个村落被录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5年申报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5个。

   加快民族特色经济发展。 采取财政补助和贷款贴息的方式,推行“公司+协会+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金银花、油茶等特色民族经济产业,民族专项资金“小钱用大”的思南模式得到全省推广。先后整合资金7800多万元,修建了8个民族乡通村公路153公里、人畜安全饮水池2520立方米,实施了1个民族村寨集中建设。申请国开行贷款5200多万元,投入民族乡镇发展金银花5.2万亩,使6.5万少数民族贫困人口依托金银花种植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加大创业就业引导。 以“雁归工程”为抓手,坚持筑巢与引凤并举、创业与就业并重,加大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政策扶持和资金倾斜,发展民族经济特色产业,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群众收入。

   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充分利用“乌江、石林、温泉、历史文化”四张旅游名片,整合资金近20亿元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重点打造了石林景区、温泉旅游综合体、腾龙峡旅游休闲度假区3个4A级景区;完成了安化历史街区古建筑修复、周家盐号以及“思唐古建筑群川主宫”修缮工程;加大对双塘街道的云山、板桥镇的郝家湾村、长坝镇的龙门特色民族村寨、香坝镇的雷公门民族文化示范村、塘头镇的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投入力度,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碧水长流、绿城花海”的大美思南。

   加大民族民间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力度。 成立了土家学会和苗学会,编著出版思南民族文化丛书系列《思南民间歌谣》、《乌江船工号子》等6套,并将土家花灯、摆手舞、金钱杆等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编成课本进入中小学课堂,成功举办了“花灯艺术”、“乌江文化”、“喀斯特生态文化”、“夜郎文化”等一系列高规格学术研讨活动。

   全力构建民族和谐关系。 建立民族宗教信息三级网络,大力开展和谐寺观创建活动,努力提高宗教事务管理能力;健全完善民族团结稳定的信息收集、分析和处理机制,全力构建稳定的民族和谐关系,确保社会经济秩序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