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烽县被认定为“贵州省同步小康创建达标县”

23.12.2015  16:52

    从解决温饱到摘掉贫困帽子,从跨入经济强县行列到开启全面小康新征程,息烽艰辛探索、负重攀越、奋力前行。今年9月,息烽县被认定为“贵州省同步小康创建达标县”。

    在小康路上,息烽越走越快,越走越有劲!

    2013年1月,息烽召开了县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制定了“一年打基础、两年攻短板、三年保达标”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提出人均GDP、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0%以上的“三个高于”标准,同时,还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统筹谋划,全面部署,加强调度,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齐心共创同步小康。

    围绕规划,息烽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在老工业园区强链补链延链的基础上,跨区域合作共建新园区,启动永靖高新技术工业园建设,做优存量做大增量;全力扶持葡萄、蔬菜、肉鸡三大农业园区扩容增效,全部进入省级示范园区行列,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8年全市第一;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加大旅游资源开发,乡村游、避暑游迅猛发展,三次产业结构不断趋优,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经济提速发展展现出了息烽的潜力,省内外不少客商目光聚焦到这支“潜力股”。息烽温泉、新萝温泉、底寨文化旅游开发等旅游大项目迅速落地,太和药业10亿粒胶囊GMP、60万吨高塔硝基复合肥、葡萄酒加工、正大饲料等工业项目建成投产;一批创业人员云集息烽,外出打工人员像候鸟式归来……

    为了确保企业落地发展,息烽还出台了系列扶持政策,建立创业就业孵化园区和小企业创业基地,每年匹配150万元创业引导资金,吸引了大批创业者兴办实体,2014年全县新增创新实体1500户,有657户获得创业扶持奖励。

    在一系列组合拳的出击下,2013年度全县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93.8%,比2012年度提升了4.7个百分点,2014年度达到95.2%,人均GDP、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环境质量三项核心指标全部达到或超过标准值;2014年全县经济发展综合测评在全省排名第16位,经济发展满意度、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等9个指标排名全市第一,全县人均GDP达58515元,突破9000美元大关,高出贵阳市平均水平3497元。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息烽同时把民生作为最大公务,按照年度民生支出不低于财政总支出的60%标准,千方百计加大民生投入,县财政每年投入800余元,启动实施良种良法良肥“三良工程”,对全县22.83万亩耕地进行实物或货币补贴,开展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制度,县财政每年投入2000万元,将所有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参加养老保险范围;率先在全省推行了“先住院、后付费”服务模式。

    整合财政资金2200万元,全面推进“营养改善全覆盖计划”,受益学生近2万名,压缩10%的行政经费用于教育,新建和改善了一批标准化学校,实现了100%的乡镇都有规范化公办幼儿园和寄宿制学校、100%的在校留守儿童得到关爱、100%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都能享受免费午餐,公众对义务教育发展满意度99.05%。(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