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情“三种情怀”,创作映衬时代的力作[长城时评]

07.11.2015  00:03

近日,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田向利走访慰问我省部分知名老作家艺术家,传达中宣部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进会精神,并就推动我省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向老作家艺术家们寻计问策。(11月3日《河北日报》)

一年前,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总书记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深思其中缘由,因为优秀的作品不仅反映社会的现实、历史的深邃,蕴含着文化的沉思,还将留下在历史深处传响回音的洪钟之声。如今,面对当今时代壮美瑰丽的发展大势,如何创作更多的高峰式的优秀作品,正是广大文艺工作者所积极探索和深思的问题。若想创作出无愧且映衬时代的优秀作品,我想“三种情怀”缺一不可。

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说过:“艺术是生活的镜子。”艺术高于生活,但归根结底其源于生活。创作映衬时代的力作,必须立足基层,饱含深深的人民情怀。人民是生活的主角,若想把主角写得鲜活、真实,必须与之进行心灵的对话。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走出创作的象牙塔,深入田间地头、城镇社区、工地矿山等与人民最近的地方,在与群众面对面的交流中体验社情民意,洞察民情民愿,唯有如此,生活才会成为创作的素材源泉,人民才会成为创作的焦点。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的那样:“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而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必须饱含深深的人民情怀,方能与民共融,方能挖掘和创造出助力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的精品力作。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创作映衬时代的力作,必须立足时代,饱含与时俱进的社会情怀。文艺一向反映民族风貌、展现时代思潮,既是社会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也持续塑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象。身处全省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的前沿阵地,广大文艺工作者需站在时代的制高点,将笔触和镜头对准时代风云和社会变迁,用发现时代特征的慧眼,在日常生活的细腻纹理中触摸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时代精魂、感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互联网+”带来的社会脉动,从而创作出更多的贴近时代乃至超越时代的优秀作品,为经济强省美丽河北鼓与呼。

创作映衬时代的力作,必须立足自身,饱含真挚的创作情怀。这里我想说明的是,这种创作情怀是一种激情,因为激情源自真诚的热爱,也孕育着美好的希望。正如习总书记所说,激情是一种可贵的工作状态和工作品质,往往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潜能。广大文艺工作者就是要永葆创作激情,置身于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的浪潮之中,用激情点燃创造的火种,创作出更多有筋骨、有温度、艺术震撼力强的精品力作,在推动全省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征程中再立新功,这是人民赋予我们的使命,这是时代给予我们的重任,这更是自己应担负的职责所在。

让我们搭乘协同发展的“巨轮”再出发,以人民为导向,以时代为航舵,用激情做连接拼搏与幸福的纽带,以快乐加速度驶向“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的理想之岸。(苏倩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