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怀那么大 情怀那么小

02.12.2014  15:13

十一年前,我借穿了一套西服从学校到贵州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入职,对于未来的关键词瞬间蹦出几个:工资、买房、结婚。环保宣传教育工作带给我最多的期许都围绕在晋升和养家糊口上,我并没有意识到,十一年后的今天,在我的事业里逐渐清晰并强调了另外两个字:情怀。

我一直想追溯我的工作是怎样从一个冷冰冰的谋生工具开始变得有温度的。2007年的初夏,我作为中国环境意识项目贵州子项目的实施者到了凤冈田坝村,发给村民们相机让他们自己记录身边的环保事,在7天的项目实施过程中,我第一次真正的从办公室走到大自然里开展环保宣传教育工作。村长周朝利每天都会领着我爬上仙人岭,在俯瞰林间茶海、茶中叠翠的景致时吟上一首他自己写的赞美家乡的打油诗,自得其乐的笑脸足以让人忽视掉现实中遭遇的种种。村子里人深爱着家乡的那一片绿,这样的爱超越了他们对更好生活的渴求程度,或者,他们认为守着满眼青翠,林间石上活得自如就是更好的生活。我问周朝利这么好的环境、这么好的茶青品质,为什么不计划自己搞个现代化工厂,让生活更加富裕起来。他说富裕的生活就是好的空气,干净的水,和放心的口粮还有在大自然里自由的心情。我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价值观的狭隘,开始反省我的工作不就是应该散播道法自然的意识种子,让人心与自然可以回归本位吗。

于是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多的认识,那就是在专业的基础上融入情感。这情感包涵了对环境保护这个大主题的奉献,也包涵了对本职工作这个小岗位的忠诚。我的领导郑红艺很好地给了我在工作中释放这种情感的空间,作为省级环境宣传教育官方机构,我们把工作宗旨从追求形式感果断向追求效果和复制推广的可能性转变。在全国的环境宣传教育机构中,率先开创了青年环保对抗、户外体验式环境教育、家庭环保体验日等更加接地气的品牌项目。而且,我们开始尝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的文化渗透,把宣教工作和文化产品结合,注重人文关怀,从人心人性的共鸣去设计宣教工作方案。

8月6日,我编剧的环保普法话剧《自首》举行了一个内部的首演,以话剧的形式来普及环保法律,我想相比生硬的培训宣贯,或者上街发放小册子,这个形式要有趣有效一些。话剧得到了很多同行和文化界人士的认可,我想他们认可的主要原因并不一定是话剧本身是否精彩,而是这样的宣传方式值得鼓励。话剧的台词里常常出现一个词:情怀。情怀可以那么大,关心生命的延展和天地人的和谐;情怀可以那么小,穿过工资的背后看到一点点小成功带来的微笑。

大力发展林业科技提高林业治理能力
 为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二林业厅
张富杰副局长率队赴毕节市督导自然保护地优化调整工作
 为切实推进全省自然保护地优化调整工作,林业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