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水县公安局:群众的事就是我们的事

04.11.2014  15:23

 

 

 

 

  中新网贵州频道11月3日电 (通讯员 杨彪良 罗凯)近年来,惠水县公安局以争创群众满意单位为抓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多措并举,从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出发,扎实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万警进万家”“千警千村认门入户连亲工程”和窗口单位创先争优等活动,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群众的一致肯定。2013年度,惠水县安全感达99.41%,全省排名第1位,满意度98.63%,全省排名第4。今年,惠水县公安局创新工作方式以抓队伍管理、巡逻防控、严打整治、入户走访、抓窗口服务为重点推动惠水公安工作实现新发展。

 

  抓队伍管理 提高战斗力

 

  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查“四风”、“查问题、肃纪律、转作风”纪律作风教育整顿等活动,狠抓队伍管理和作风建设,提升民警整体素质,提高队伍战斗力。严格实行公安部提出的“三项纪律”要求,严格遵守“十条警规”、“十项规定”,狠刹“四风”,严防违规违纪问题发生,确保全年队伍建设实现“”违纪。今年以来,惠水县公安局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化“千警千村认门入户连亲工程”活动、“联乡驻村”入户走访,听民意、访民情、解民忧,把服务向群众最急需的领域延伸,份内事情积极办,份外事情想法办,积极帮助群众在生产、生活、劳动就业、社会福利保障等方面进行协调,认真对待,用心去做,尽最大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以实际行动赢得理解、赢取民心、赢来信任。

 

  抓巡逻防控 提升见警率

 

  自2009年以来,县局抽调和平派出所、局机关相关队室、巡逻大队、县处突中心200余名警力,成立“大巡逻、大防控”巡逻小组,开展24小时无间隙社会治安大巡逻,压缩违法犯罪空间,减少街面现行违法犯罪。把化解矛盾纠纷作为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公安队伍在矛盾化解中的推动、协调组织作用,努力从源头上控制并减少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妥善处置各类突发复杂警情,进一步延伸信息收集触角,严密关注各类不稳定因素的苗头和动向,全年未发生一起因处置不力导致的群体性恶化事件。

 

  抓严打整治 提升打击率

 

  群众看公安,关键看破案,以“打黑除恶”为龙头、以“雷霆行动”为载体的严打整治专项行动,紧紧围绕严打暴恐犯罪等公安中心工作,坚持“以打促防、以打开路”的方针,着力解决治安突出问题,攻克了一批大要案件,为群众挽回了经济损失。

 

  抓入户走访 提升满意率

 

  制作入户走访、警民联系卡,从局机关队室抽调警力组成7个走访组,从局领导到中层干部到民警都明确走访重点、看着访任务,主动访民情、听民意、排民忧、解民难,促进和谐警民关系。进一步实现社会管理由控制型向服务型、由封闭型向公开型的过渡。惠水县公安局将送服务上门、送法律下乡、送平安到家作为“基本动作”,要求各警种结合岗位职责,在走访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为群众办实事,实现了“借走访送服务,以服务树形象”的双赢目标。

 

  抓窗口服务 提升办事效率

 

  在窗口部门开展“微笑服务”,朝九晚五工作制度,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理念,不断完善服务机制,在全县公安窗口部门设立“首问责任”窗口和“服务接待”窗口,主动精简公安审批程序,推行“一站式”、“一厅式”服务模式,推行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上门送证等便民措施,有效提高服务群众、管理社会水平。把预约承诺、首问负责、限期办结作为“规定动作”,要求一线单位针对接处警、来信来访、行政审批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落实“三项制度”。对接处警不规范、办案拖拉、“窗口”脱岗等不良现象实行责任倒查,进一步规范了日常警务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把电话走访、短信走访、微博走访作为“创新动作”,除做好日常入户走访外还积极通过电话进行警情回访、征求意见建议,通过短信介绍办事指南、安全防范知识,特别是部分单位民警还通过微信、微博搭建起新的警民联系平台,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取得良好社会效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