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水县易地移民搬迁弹好“稳得住+能致富”二重唱

22.08.2016  14:02

服务功能齐全的惠水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

正在布置新家。

山区里的孩子们有了新乐园。

8月19日上午,走进惠水县经济开发区民田易地移民安置点,这里宽阔平坦的硬化路、功能齐全的娱乐休闲广场、高标准化的便民服务中心、功能齐备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民生活所需的平价超市、移民搬迁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等服务实施一应俱全,与城市居住小区所具有的功能别无他样。

多层次全方位保障移民就业、就学、就医

这个政策真的好啊!”惠水县摆金镇蛮河村村民余存斌对易地扶贫搬迁赞不绝口。今年30岁的余存斌一家6口人,今年的7月8日搬迁到惠水县经济开发区民田移民安置点,住上了100平米的楼房。新房子窗明洁净,沙发、电视机等家具一应俱全,客厅的墙上还挂着新老房子的对比照片。余存斌两夫妻放弃到广州打工,回乡就业,照顾老小,一家四代其乐融融。

他凭借多年在外打工所学的对电脑操作知识,民田移民安置服务中心安排他在这里工作,为陆续搬迁进新村的移民提供帮助和服务,同时也解决了他的就业。据余存斌介绍,他的老家自然条件非常恶劣,交通特别的不方便,从家到最近的摆榜社区去办事只能靠步行4个小时才能到达,村里的孩子们上学要走好几公里的山路。由于路途遥远,这里的孩子无法在6岁就开始上学,更谈不上要上幼儿园了。回忆起自己小时候上学时走路走到双脚红肿,心里有说不出的苦楚。村里没大夫,谁要是有个伤风感冒,都得跑到摆榜社区的卫生室。

据余存斌的爱人韦跃给介绍,她是在广州打工与余存斌认识走到一起的,当她第一次来到余存斌的老家蛮河村时,给她的印象是这里山大沟深,地势陡峭。泥巴墙、山沟路,吃水靠挑、交通靠走、种田靠牛算是蛮河村的真实写照。她只在每年过春节时才回去一次,如今党的政策好,让他们住上了楼房,生活在城里。她在移民新村的门面开了一个卖蔬菜、水果以及部分农副产品的店面,一来解决了她的就业,也解决了新搬迁来的移民购买蔬菜的问题。

惠水县委政府出台的政策当中对移民子女就读幼儿园,免除保育保教费,并由县财政按移民子女每生每年500元给予幼儿园补助。

建档立卡贫困移民子女在县内普通高中、职校就读的,严格执行国家资助政策;非建档立卡的移民子女在县内普通高中、职校就读的,由县财政按每生每年2000元给予所在学校补助。

在县内高中阶段学校就读的移民子女应届毕业生,考取二本以上院校,由县级教育基金一次性给予入学资助4000元;建档立卡贫困搬迁户移民子女考取高等院校的,按国家资助政策执行。

堆满笑容的余存斌谈到,他们的小孩已经3岁了,到该上幼儿园的年龄,如今他不像以前那样担心小孩读书的事情了。

当天下午,在移民新村的平价超市里,憨厚老实的罗小水,在交谈中了解到他是这家超市的“小老板”,同时也是移民搬迁当中的受益者,他来自离惠水县城40公里的王佑镇伙塘村。全家5人,因旧房居住地存在严重的自然滑坡隐患,加上交通的不便,耕地面积又少,种植的粮食完全不够吃,只能靠打工勉强维持全家人的生活。由于老房子滑坡隐患严重,考虑到父母的安全于2015年7月回家照顾老人,正好遇上政府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落实工作,他家有幸遇到这样的好政策,住上了政府为他们修建的新楼房。由于在外打工20年干过不少的工种,懂得一些销售,政府为了解决移民的生活购物,通过政府的努力,引进了喜逢源连锁便利店进驻移民新村。因罗小水夫妻俩有着丰富的经验,通过政府的安排,罗小水成为了超市的“小老板”。公司按照提成结算报酬,就目前的收入来计算他们夫妻俩一个月下来所得的收入在7000元左右,不比在外打工差。之前他们全家一年的收入只能勉强维持家庭开支,没有余钱,更谈不上买房子。现在国家让他们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房子,用上安稳电,喝上干净水,走上平坦路,生活环境明显改善,以后的发展条件也好了,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谈起易地扶贫搬迁带来的新生活,罗小水脸上写满喜悦。“我们全家太满足了,房里所用的沙发、茶几以及电视一应俱全,感谢党和政府给予我们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方式。我不善于言表,我代表我们全家感谢党给我们贫困家庭出台了好的政策,解决了我们全家最大的难题,我们终身不会忘记的。”憨厚老实的罗小水在最后的话语中言语颤抖,眼睛闪着泪花,一个朴实善良的农民从内心表达了对党的恩情。

以前,在山里每天忙着砍柴、干农活,搬出来之后,就医、上学、就业等问题都得到了解决,生活得跟城里人一样舒适幸福。”在惠水县经开区长田家具产业孵化园上班的丰元海、丰元新、丰佩禄一边搬运家具一边高兴地吐露出他们的心声。大扶贫战略行动实施以来,贵州不少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竞相发力、大显身手。中航工业贵州永红换热冷却技术有限公司今年5月投产以来,在惠水县招工80人,安置了部分移民搬迁户。

抓“三个结合”,确保移民致富

结合一:结合农村“三变”改革 确保农民收入稳定。

据惠水县相关部门统计,日前,惠水县搬出有林地、荒山地近10万亩,耕地1万余亩。惠水县政府正着手将这些资源进行整合规划,引进企业,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引导搬迁群众以土地入股,对搬迁后流转的土地进行科学规划,通过退耕还林、市场化运作等方式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提升搬迁群众的经济收入。同时,鼓励移民抱团经营,推荐能人牵头,由合作社或公司经营,统一流转土地或入股,采取政策扶持,对统一流转土地的,每亩补贴50%的流转费用,补贴期限两年。同时,按精准扶贫“恒扶贷”政策,对扶贫项目涉及的公司、合作社等企业,提供400万元(含400万元)以下、3年以内贷款支持,实现利益共享,增加收入。

用活精准扶贫“特惠贷”对建档立卡贫困移民每户可用5万元“特惠贷”入股所经营的公司,每年享受不低于2500元的入股分红。对于进入市场化有困难的土地,成立政府经营性公司,3年内按照每年每亩旱地300元、水田400元的标准进行流转,由公司统一组织经营开发,确保移民有收入。目前已引进希望集团等企业,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确保群众搬出后土地等收入只增不减。

今年3月王佑镇伙塘村的群众,将土地入股种植百香果,亩均增收2000元。

结合二:结合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确保移民就业。

政府通过引资引企、“迁企融合”、购买服务、组建劳务队等途径促进就业。对企业实行每安置一名搬迁群众给予10万元贷款贴息的扶持,确保每户搬迁群众至少有1人以上实现转移就业。目前,搬迁群众子女已全部安排就近入学;经开区移民安置点,今年可提供就业岗位2348,已经搬迁入住的205户909人均实现了劳动力培训全覆盖。预计到2018年可开发提供8000个岗位,能最大满足不同层面的就业需求。目前举办了3期培训班,共培训300人,通过讲授劳动技能和劳动纪律,使搬迁群众尽早掌握技能。组织部分劳动力到企业提前见习,缩短了试用期,提前就业。从王佑镇董上村搬迁来的梁拉金以前在浙江打工,负责仪表方面的工作,每月工资收入在3000元左右。今年回乡后通过短期培训,在离民田移民安置点步行15分钟的贵州长田家具产业孵化园有限公司上班,每月工资在2800元左右,公司一日三餐全包,不付一分钱的生活费,收入比以前在外打工还高。今年年底他将自己的老大、老二请回来在园区上班,离家近,收入也不差,一家人可以团聚,这是很好的事。梁拉金如是说。

结合三:结合农业产业化和旅游扶贫 确保生态发展。

政策优先在移民迁出地利用退耕还林等项目,集约化利用土地,大力发展山地特色农林产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全县“十三五”期间,可整体开发耕地、荒地、林地10万余亩,计划在麻山地区、深山区、石山区通过退耕还林项目种植核桃、花椒、板栗等干果类水果,并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在条件较好,旅游资源较丰富的地区通过市场化运作种植蜜桃、香梨、观光葡萄等旅游观光类水果,计划发展壮大乡村旅游景区、城郊旅游景区20个以上。

对整体移民搬迁后因具有旅游开发潜质不拆除的古村寨,可作为旅游景区建设,合理进行保护开发。旅游开发收益的20%作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原迁出户分红收益。

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移民搬迁后产生的闲置、废弃集体建设用地,纳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范围。拆旧建新形成的节余建设用地指标,通过统一的指标交易平台进行流转,产生的收益专项用于搬迁移民的易地安置、生活保障和生产发展扶持。

目前,惠水县已有12个自然村寨205户909人整寨搬迁入住新居,实现了惠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良好开局。据悉,迁出地可流转耕地1090.32亩,林地9175.58亩。日前已流转耕地591.94亩,林地5298.09亩,已流转土地将采用招商引资或种植大户流转方式进行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种植,生态牛、林下鸡等养殖和林产品开发。(李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