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水县走实联系服务群众每一步

25.07.2014  20:40

    新华网贵州频道7月25日电 “树高千尺不忘根”。任何时候,党员干部都要饮水思源,心里装着群众,不可忘记涌流之源。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要“知源”“思源”,把群众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始终把群众的喜怒哀乐当做工作的“指示灯”,把群众的表扬批评当做进步的“加油站”,把群众的真实感受作为衡量服务的“一杆秤”,如此,我们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动力之源、取得胜利的力量之本。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惠水县吸取了原抵季乡抵塘村40余名群众在乡政府聚集,要求发放该村集体经营管理的国家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引来大量赶集群众围观的教训,深入基层听取群众意见和诉求,认真查找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四风”问题,在融入群众工作中,在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实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工作中,党员干部用坦诚和担当,摸索出一些服务群众的新机制和新做法。

     提升群众满意度

    一些民生政策为何落实不到位?群众的诉求我们真正解决的有多少?如果不能对一些根源性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地治理,践行群众路线仅是一纸空谈。

    要反思,更要见行动。从5月份起,一场以“整顿干部作风、整顿干部形象、整顿社会治安、让人民群众满意”为主题的“三整顿一满意”专项活动在惠水全面铺开。

    该县通过制定《惠水县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十个一律”》、《惠水县干部行为规范“十不准”》干部管理准则,重点整治干部“慵懒慢浮贪”风。同时,着力整治干部行为、工作形象、仪容仪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专项活动中,全县因“四风”问题受到诫勉谈话、通报批评、书面检查等处理的干部共48人。通过两个多月的大力整顿,全县干部作风有了明显转变。

    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城管大队针对县城流动摊贩数量多、流动大、不易管理这一现状,坚持人性化服务,在取缔一部分流动摊贩的同时,结合实际,规划了一定区域对这些流动摊贩进行合理安置,既解决了流动摊贩的生计问题,也解决了流动摊点影响市容市貌、卫生环境和堵塞道路等方面的问题,这一举措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理解和认可。

    “他们处处为我们着想,我们应该支持他们的工作。”卖了10多年水果的摊贩杨大能说。

    在“三整顿一满意”专项活动中,惠水县公安机关还出动了2200余人开展治安巡逻,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80余起,侦破各类刑事案件21起,使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结合黔南州委“结穷亲”活动,惠水县四大班子领导、各单位“一把手”、全县近万名党员干部通过“蹲点驻村”、“进万家门、知万家情、暖万家心”活动纽带,听取群众意见,并为群众讲精神、送政策、办实事,同时指导基层党组织开展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共走访群众10254户,听取群众意见及建议1200条,梳理出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133件,其中已解决69件,还有64件正在落实。县财政专门安排资金2亿元,用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种民生问题。

     群众利益无小事

    一条3公里长、4.5米宽的硬化路,从断杉镇抵季社区服务中心延伸到抵塘村。村子里,10来户人家正在忙着建设自己的“小洋房”,在满山松木的掩映下,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村子每天都在变化,现在,大家都把心思放在了发展上。”抵塘村二组组长莫德明说。

    今年2月10日,原抵季乡抵塘村40余名群众聚集到乡政府,要求发放该村集体经营管理的国家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引来大量赶集群众围观。

    该县四名县领导立即带队,组织县林业、信访等部门和乡镇干部,深入抵塘村9个村民组召开群众会,进行政策法律宣传,并同村支“两委”协商补偿金的使用问题,妥善地解决了这40余名群众的诉求。随后,全县18家与农村工作紧密联系的职能部门,到抵季乡开展群众“大接访”活动,通过“一站式接待、一条龙办理、一揽子解决”的“三个一”服务,收集到389条诉求,现场答复或办结231条,限时办结158条。

    以这件事为戒,惠水县对各乡镇、部门的涉农资金进行了检查清理,重点对集体经营管理林权生态效益资金使用发放情况展开全面清查,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宅基地收费、社会抚养费征收等各种问题,打通了党群干群关系的“隔夜墙”,体现了党员干部的坦诚和担当。

    结合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惠水县从全县机关选派60名优秀干部到村任职,指导和协助村“两委”开展工作,当好党建指导员、民生服务员、发展领航员、矛盾调解员和民主监督员,帮助解决村级各种实际问题。

    针对全县排查出的14个农村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惠水采取县级领导挂点包保、下派“第一书记”等形式进行重点整顿,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确保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按期整顿转化,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

    同时,惠水县财政投入1050万元,在镇(街道)政府所在地分别设立群众工作中心,在群众居住集中、服务面广的片区设立群众工作站和村(居)群众工作室,使服务群众工作网格化,形成县、镇(街道)、村(居)三级立体式群众工作服务网络。

    目前,惠水已建成群众工作中心11个(县级1个,镇(街道)10个),片区群众工作站15个,村(居、社区)群众工作室208个,实现群众工作网络建设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