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水布依族:“更埃乃”(做饭舞)

04.06.2014  19:12

 

 

惠水布依族“更埃乃”猜拳表演

 

  中新网贵州频道(通讯员 路江 张琼)在惠水一部分布依族聚居的村寨流传着“更埃乃”汉语意译为做饭舞,是布依族群众在办丧事及娱乐场合表演的一种带有杂技风格的舞蹈。2006年,“更埃乃”入选惠水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更埃乃”一般由五名男青年表演,做“舂米”动作时,可为女青年表演,时间不限。舞蹈中,除“舂米”、“煮饭”、“炒菜”节奏性较强外,其余动作可不讲节奏,有很大的随意性,因此很受布依族男子的青睐。

 

  用大米做饭当主食,是布依族群众的生活习惯,做饭时,一般先将大米煮半熟,然后用烧箕滤掉米汤,再倒进木甑蒸熟。布依族妇女几乎天天做饭,便以丰富的想象力,用舞蹈语汇,反映日常劳动生活,以粑棒作道具,由一人在棒上做各种象形动作,再现舂米、煮饭、滤饭、蒸饭、抬酒坛、喝酒猜拳等过程。只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妇女在男人抬起的棒上表演感到不妥当,便由男人取代了。

 

  “更埃乃”表演者一般为五人,其中两人或四人抬棒,一人在棒上表演,动作有一定技巧,带有杂耍风味。一些布依族村寨保存的“灵堂画”,便有“更埃乃”的动作姿态,加上更埃乃反映的内容人人熟悉,所以群众乐意表演,喜欢观看“更埃乃”。从中看到布依族先民自身的创造力和获取的劳动成果,产生悦怡之情。

 

  “更埃乃”一般在丧葬时或春节、“四月八”、“六月六”等民族节日的场合中表演。在丧事场合表演时,不必讲究服饰,但要头戴白土布,以示对死者的哀悼。在节日的欢乐场合中表演,则舞者要穿上新衣服,不戴白土布。表演更埃乃无严格的动作节奏,但却强调表现做饭时的神态和情绪。动作要领是“稳、险、奇、巧”四个字。稳:无论是肩抬棒手抬棒,力求稳妥,任舞者在棒上翻滚甩动,抬棒人步不乱,肩不垮。险:舞者在棒上表演头手倒立,双脚倒挂,吊棒车身等等险动作,用以表现劳动的艰辛,吸引观众注意力。奇:一人单脚踩在两棒中间,跳进跳出,形象地表现用木柱石臼舂米的情景,一人坐棒顶,做金鸡独立状,转圈与棒下人猜拳,构思新颖,舞姿奇特。巧:单手单脚挂棒,甩到另一根棒上,反复多次,靠是的力度,是巧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