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水“第一书记”:用民生实事助力同步小康

24.12.2015  11:57

    新华网贵州频道12月24日电 这段时间,惠水县濛江街道上龙村的村民们总会将“曾京钟”这个名字挂在嘴边。这个刚到村里任职不久的“第一书记”,已经用一件件实事,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刚到上龙村时,曾京钟便在同村民们的几次摆谈中得知,村里的几百亩水田常年处于“饥渴”状态,村里别说发展其它产业,能让传统的水稻种植保产保收就不错了。

    这件事被曾京钟记在了心里。之后的几个月里,经他多方协调,最终为村里争取到水泥、沙子等物资,用于修建上龙村头道河春耕灌溉水渠和拦水坝修复工程。上龙村6个组100多户村民500多亩水田的灌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有想法、干实事,我们就需要这样的好干部。”对曾京钟,村民范起民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在惠水县,像曾京钟这样为群众办好事干实事的“第一书记”不在少数。今年,该县选派108名干部下沉108个贫困村任“第一书记”后,他们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通过走家串户、参加田间劳动、座谈交流等方式,摸清了各村实际,理清了工作思路。特别是通过争取派出单位、职能部门的支持,协调亲朋好友、社会各界的资源,帮助各村解决了吃、住、行等最急迫的问题。

来自黔南医专的“第一书记”蔡贵龙经常抽时间上门为留守老人量血压。

    来自黔南医专的涟江街道龙瓦村“第一书记”蔡贵龙,通过多方协调,联系母校师生团队到龙瓦小学举行“六一”慰问活动,为全校学生发放书包259个,并出资设立了黔南医专党建扶贫与同步小康奖学金。

    目前,惠水“第一书记”已向所驻村的困难群众捐赠慰问物品折合人民币共计60余万元,帮助规范村级活动场所86个,解决了大量群众生产生活上的难题。

    值得一提的是,在该县今年的村集体经济“脱壳”行动中,“第一书记”们更是将自身作用充分地发挥了出来。

    濛江社区长岩村“第一书记”黄湘黔与村干部为了成立茶叶合作社,一起取土样、找专家、测气候,同时还自掏腰包到山东以及省内的湄潭等地考察学习,最终成立了“咕噜苗乡专业合作社”,共种植茶叶2000余亩,村集体每年可实现50万元左右的纯收入。在茶产业的带动下,长岩村的“小康”指数明显提升。

惠水县斗篷山区的“第一书记”在指导群众种植马铃薯。

    “第一书记”们驻村后,有的通过推进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增加村民和村集体收入;有的通过引进产业项目,增强村级发展后劲;有的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构建充满活力的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半年来,“第一书记”累计协调各类项目资金7400万元,帮助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52家,为62个村开辟了村集体增收的新渠道。

    派驻该县王佑镇长腊村的杨兰,一心扑在脱贫帮扶工作上,平时很少回家,自己年幼的女儿也“狠心”托付给远在他乡的父母照顾。进村才两个月,她就变黑了,也变瘦了。因为做事实在,村民纷纷夸她“真是一个好姑娘、好干部”。

    在惠水“第一书记”这支优秀的队伍里,像杨兰这样的80后“女汉子”不在少数,她们“巾帼不让须眉”,挨家挨户访民情,真真切切办实事,风风火火跑项目,成了群众最信得过的人。

    半年来,惠水108名“第一书记”共走访群众10000余人次,帮助群众解决困难655个,化解矛盾纠纷210起。他们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基层群众的真心拥护。(陈占相 金晶)

    省编办驻小龙村“第一书记”吴应会、驻百鸟河村“第一书记”高岩进农家访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