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获得感实起来——关于加快法治政府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下)

29.12.2015  11:01

  11月13日,星期五,成都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人头攒动。大学毕业不久的温东静拿着刚领到手的营业执照,格外开心:“我按照网上的要求准备好所有材料,3天就拿到了营业执照,一点都不麻烦。”

  服务群众,不麻烦群众,正是各级政府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题中之义。

  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的需求不断提升,推动着政府不断创新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如何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从“一个窗口办事”,到微博微信等电子政务的普及,再到数据向社会公众开放,各地各部门正在改善服务,把法治政府的正能量“滴灌”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行政审批结束“长途旅行”

  简政放权不是一放了之

  随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各级政府对自己的审批权力“大瘦身”。如今,行政审批事项大幅减少了,群众办事是否真正方便快捷了?

  近日,在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8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共同对美国康明斯发动机安徽产业园项目进行现场审批,现场提出审批意见。“以前要8个部门挨个跑,至少要半年时间。现在通过集中现场审批,项目尽早投产,企业至少能产生4亿多元的效益啊!”康明斯发动机安徽产业园总经理景凯感慨道。

  以往,一般类建设项目取得工程规划许可证需经过13个审批流程,39到65个审批环节;如今,这种上门服务的并联审批方式,让审批流程减少到2个,审批环节减少到4个。

  有时候,一些审批流程环节多是基于部门利益、管理方便,而非基于审批对象便利的考虑。一些地方审批部门甚至将多项审批小项合并为一个大项玩“数字游戏”,边减少边新增“割韭菜”,将审批权转移至有着“二政府”角色的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行政审批制度多轮自上而下的瘦身提速改革,最关键是要解决“多、慢、繁、累”的“公章旅行”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不但要“瘦身”,还要“健体”。“改革前,外商想投资办企业,需先后向区商务局、投促局、财政局3个部门提供申请材料,足足要花130个工作日;改革后,1个窗口、1套材料、7个工作日就能全部办完。”成都市武侯区行政审批局局长谢存亮说,审批层级的扁平化让审批效能提升120%以上,上交材料减少60%,极大降低了群众办证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简政放权,要理顺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使社会活力竞相迸发,让企业和群众办事便捷,目前这些效果在各地已经充分显现。

  调研中,一些干部群众也反映了存在的问题:有的地方“下放的多,取消的少”;有的地方明放暗不放,或有条件地放权,或设置一些备案、许可等,实质上把权力截留在了自己手里;有的地方为放而放,一放了之,后续问题不管不问;还有的地方干脆“甩包袱”,趁机把难度大、责任重的都放了,只顾自己轻松,却不考虑底下受得了受不了。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简政放权变形走样,矛盾最终汇集到基层。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来负责,也缺乏相应的机构设置去对接,这种暂时的不适应反而拖累了基层工作的效率。江苏在试点乡镇综合执法时,有的县市迫于安全生产的压力,恨不得把有关的全部执法权都交给乡镇。一位工作人员感叹:这哪接得住呀!

  江苏省社科院副院长刘旺洪建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既要做权力和流程的减法,也要做基层配套的加法,才能蹄疾步稳、提质增效。

  政府信息公开进展明显

  “数据烟囱”有待改造

  “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以来,建立政府网站、开设政务微信公号、接受群众信息公开申请……各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取得巨大进展,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得到了有效保证。然而,由于政府部门信息的条块分割,仍难满足群众对信息的现实需求。

  “如何证明我妈是我妈?”就是一个看似荒诞的典型事件。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周汉华分析,这就是因为政府各个部门条块分割造成的“信息孤岛”效应。政府各部门信息之间壁垒森严,就像“数据烟囱”,一个部门一个“烟囱”,“烟囱”与“烟囱”之间互不连通。

  政府服务中现实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为避免各类“奇葩证明”“循环证明”等现象,国务院相关部门多次召开座谈会,听取企业代表、普通群众、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公安部、民政部等部门,相继出台了减免证明的具体举措。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改造“数据烟囱”的行动已经启动。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区数据统筹局作为全国首个区一级数据统筹机构正式挂牌成立,开始试水打破林立的“数据烟囱”。目前,南海区建成的数据资源目录平台和数据资源服务平台已经实现工商、质监、劳动、人社等65个单位的数据注册、查询、共享和交换。

  今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其中明确各部门数据共享的范围边界和使用方式,大力推进国家基础数据资源和各部门信息系统跨部门、跨区域共享。

  在安徽省芜湖市,曾经出现过这样一件事,每年准备大量资金,对进口国外大宗设备的企业给予政府补贴,可是实际上该地7家进口了此类设备的企业中,只有3家企业了解该政策,结果导致政府优惠政策的部分资金只能眼睁睁地趴在账上睡大觉。“这件事对我们触动很大!”芜湖市政府信息化办公室党组书记承孝敏介绍,此后芜湖市以政务大数据的开放、共享为基础,对政务公开做了顶层设计和规划,将所有公共服务的事项延伸到一个个具体的主体,以实现对每一个居民、企业、社会组织的精准化服务。

  在江苏,一个执法信息共享平台正在建设中,这个平台囊括了具有执法权的所有行政机关、检察机关。江苏省政府法制办行政执法监督局局长乔中龙介绍,执法信息共享,不仅有效解决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问题,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梳理出违法犯罪的倾向性问题,提供给群众作为防范参考。

  便民利民举措频出

  “互联网+”潜力巨大

  即使在周末,浙江省嘉兴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办证大厅依然有不少前来办理业务的市民。近年来嘉兴出入境人员的数量每年都创历史新高,几乎每3年就翻一番。人员多、材料多、需求大……办证量井喷与警力有限的矛盾日益突出。

  大厅里,正在办理港澳通行证的沈小姐,却丝毫感觉不到整个过程有什么不便,“我之前就已经网上预约了,趁今天休息就过来把证件办了。”沈小姐在机器上刷身份证自动填写相关表格,照相、民警最后审核材料,整个流程不过十余分钟。

  今年7月1日,嘉兴推出“全预约”办证服务,在境内8个出入境办证大厅同步启动。居民通过网上或手机APP进行预约,合理安排业务办理时间和地点,可有效减少在大厅的等候时间。从传统习惯和路径依赖的惯性思维中解放出来,以“互联网+”思维改善政府窗口软硬件资源,积极推动以科技信息化为支撑的管理服务深度创新变革,也成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大趋势。

  在加快法治政府建设中,便民利民始终是各地部门的重要遵循。过去,政府部门信息化主要着眼于内部的行政流程再造和优化,但对于如何在互联网上开展服务顾虑较多,阻力比较大,因而多停留于公开办事指南等低水平层面。对于普通群众来说,每次来窗口办事很难一次办成,导致市民对服务效率不满意,有怨气。如今,政府创新服务举措不断涌现。

  “互联网+政府”究竟能够释放出多大的改革红利?

  今年3月份,江苏省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自主研发的警务微信服务平台“玄微警”正式上线,在线上自助报警备案、户政服务、治安管理服务等领域实现了技术创新。记者打开玄武公安分局微信公众号,“办事办证”“执法公开”“报警备案”等栏目均有设置。以办理户口为例,点击“户政办理”栏目,进入办理页面,民众只要根据“玄微警”的标准化模板按图索骥,依次填写个人信息,拍摄相关证件上传,所有办理手续全部通过手机完成。证件办好后,市民可以选择到公安机关领取证件,也可以选择快递服务。提交审核过程中,还能通过微信公众号随时查询办理的进度。

  法治政府建设,既需要大刀阔斧的法规制度建设,又需要一步一步的措施改进,让群众感受到更多公平公正,也感受到更多实惠便利。事实证明,群众的期盼和支持,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了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