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城甲联赛揭开战幕 业余联赛早已不是"坝坝球"级别

12.04.2015  06:38

昨日,2015年成都城市足球甲级联赛在四川大学拉开帷幕,10支业余足球俱乐部队参加的该项赛事代表着成都市业余足球的最高水平,他们中有魏群、姚夏这样的退役球星组成的老友队,也有前国青队长赖力代表的Y’s还踢球队,甚至有2014年曾参加过中国足协杯资格赛的高新中和……对于成都城市足球甲级联赛,也许大家的印象还停留在“坝坝球”时代。然而事实证明,如今的成都业余足球联赛,早已经走过了自己的青春和懵懂时期。参与面更为广泛,赛制打造更专业,俱乐部规范更加严格的城市足球联赛“现在已经很有规模”,有上百支球队参与其中,该项比赛已经成为成都这座城市一道亮丽的足球风景线。

成长岁月 10年,从生涩走向成熟

准确地说,2015年是成都城市足球联赛的第11个年头。因为这项比赛的前身——成都市业余足球联赛是在2005年由成都市足协创办的。2007年成都市加入亚足联“亚洲展望”计划后,成都市业余足球联赛更名为成都城市足球联赛。2007年4月20日,首届城市联赛在成都大学开幕,联赛分为成都城市足球甲级联赛和乙级联赛,甲级采取主客场双循环,乙级联赛则辐射各个区(市)县。

当年,从专业化的角度来说,成都城市足球联赛的架构是完备的。但是市民的参与热情似乎还不足,其具体的表现是区(市)县辐射的面不够。虽然2008年只有两个区,但随后逐步铺开,2010年5个,2012年达到12个……到2015年3月21日拉开帷幕的成都市2015赛季乙级联赛已经有近百支球队参加。据成都市足协竞赛部主任李庆介绍,8个区(市)县有分赛区的比赛,最多的青白江区和金堂县分别有19支和20支队参加,除此之外在主城区还有业余联盟的比赛。2007年城市联赛创办之初,无论是新闻媒体还是球迷对这项草根赛事还喜欢用“坝坝球”来称呼,但如今无论是赛事规模还是赛事的水平,都已经不再是“坝坝球”的级别了。

而成都市足协从2011年开始推动的各个区(市)县都建立相应足协的推广方式,也让城市联赛脱离了草创时的生涩,逐渐走向成熟。据悉,从2012年至今,成都市已经成立了18家区(市)县足球协会,成都市的注册球员人数从之前的4000人猛增到了现在的50000余人。成都市全市常年参加足球运动的人口已经达到了30万人,也就是说在成都每50个人里就有一个是经常会踢足球的。

规范制度 业余,也要职业化管理

城市联赛已经很有规模了,而且管理非常规范。”成都市足协工作人员在谈到成都城市联赛时非常自豪地说。

据悉,成都城市联赛自己的专门机构和《俱乐部管理规定》要求,参加甲级联赛的俱乐部必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在工商部门正式登记为业余足球俱乐部有限公司或者足球俱乐部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也可依照《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在所属公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成立业余足球俱乐部,获得民办非企业法人登记证书。市足协工作人员介绍说,“俱乐部必须合法指定一名俱乐部负责人,有专门的办公场所、工作人员,至少设有综合部、财务部、会员管理部、开发部和竞训管理部五个部门。”俱乐部主教练及助理教练应至少持有亚足联或者中国足协D级以上教练员上岗培训证书,俱乐部有不少于18名在本俱乐部办理注册的业余运动员,并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梯队,拥有或租用符合联赛委员会颁发的《体育场标准和设施规定》标准的无广告比赛场地,拥有或租用具有使用权的训练场地……“俱乐部应该按照国家规定为教练员、运动员及其工作人员办理合同期内的相关保险,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这些条条款款,让人感觉成都城市联赛并不像是业余联赛,而更像是职业联赛。也正是因此,成都市有着像高新中和联队这样的有着自己的训练场、宿舍和主场的成都最牛“山寨队”。

城市联赛创办之初,就想到了以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所以在管理上更规范,要求的不仅仅是业余联赛的数量,还有整个联赛的质量,绝对不能凑数了事。这就决定了管理一定要规范,所以我们在俱乐部的准入和球员转会等制度的制定上一开始就精雕细刻,现在可以说已经非常完善了。”李庆在接受采访时说。

积极拓展 比赛,无论老幼都能参与

成都市业余足球的发展空间,并不仅限于11人制足球赛,也不仅限于城市联赛,还有着更为广阔的天地。城市联赛起到的是龙头作用,带动的是各个行业的足球赛、各个区(市)县自成特色的足球比赛遍地开花。在龙泉驿区就有“桃花杯”足球比赛;今年1月,成都市足协主办了有超过50支球队参加的“蓝盾杯”五人制足球赛;在五人制足球业余赛事中,较为出名的还有成都五人制足球联盟举办的“蓉超联赛”。

现在成都市到底有多少业余性质的足球联赛?有多少企业赞助的业余足球赛事?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不过,大家清楚的一点是,官方主办的赛事和民间赛事的合力推动,必然使得成都业余足球的发展更加丰富多彩,充满活力。5人制、7人制、11人制,甚至各个年龄段的比赛,都会有其参与者和关注人群。据悉,我市计划在今年推出五人制足球联赛的基础上,明年将其细分为甲乙丙三级,同时还将推出成都市中老年五人制足球赛。各类业余足球赛事几乎涵盖了各个年龄段。

现场聚焦

场上剑拔弩张 场外一团和气

昨日开战的2015成都城市足球甲级联赛(以下简称成甲)分别在四川大学西区足球场、大邑体育中心、新都体育中心和彭州体育中心四个赛场开战。在川大西区足球场进行的两场比赛分别是劲浪老友VS温江伟峰和金麒麟VS高新中和。

川大西区足球场是两块标准人造草坪11人足球场,两场比赛隔网开战,球场的两边没有看台,于是前去观看比赛的球员亲友团和观众只能席地而坐,与成甲进行近距离接触。赛前,一名球员的妻子还和大家一起玩“溜猴”。还有一些人带着孩子来观战,也是想趁此机会让孩子学习一下。

本赛季成甲有10支参赛球队,看上去有些少。但是,这在成都市足协看来,还算不错。刚刚从都江堰赛区忙完成乙揭幕战的李庆说:“成甲以后肯定会增加球队,但是前提是成都业余足球的水平上升了,到时候成甲可能会增加到12支,甚至16支。但,这都是以水平为衡量标准,我们绝对不搞凑数的事情。

在成都注册业余球员不断增加,而联赛却坚持不盲目扩编的情况下,人员超编的问题便在成甲的很多球队中出现了。据悉,一些球队的注册球员超过了30个,有的甚至还不止。昨天在川大西区足球场,记者不断听到有人在议论,“你们队好多人?”“30多个?和我们差不多!不晓得有机会上场没的……”一场比赛一个球队赶来参加比赛的球员二三十个,能上场的只有18个,于是有一半的球员都只能留在球场边,或点评比赛,或聊家长里短……场上双方队员剑拔弩张,场下两边替补却一团和气,“你最近除了成甲,还在哪里踢球?”“记得去踢球的时候喊到我哈,最近脚痒得很!

采访手记

影响力决定生存状态

经过了10年的发展,成都的业余足球早已摆脱了小作坊式的“坝坝球”环境,走上了有系统规划的快车道——业余足球联赛。5人制、7人制、11人制,行业内部的、企业赞助的,还有商家赚噱头的……各类业余足球联赛五花八门,不胜枚举。在采访中,记者曾询问成都市足协工作人员,成都业余性质的足球比赛到底有多少?但对方却表示找不到具体的答案,因为根本就统计不过来。

业余联赛蓬勃发展,对于成都足球来说是好事。毕竟,很多成都人在踢足球,这些比赛的出现,说明成都有这个市场,各种性质的足球比赛对于成都市的业余足球发展来说都是助力。然而举办一项比赛,场地要给租金,请裁判要支付费用,增加大家的比赛积极性,总要给些奖金吧?林林总总,加起来是一笔不小的开销。那么这些谁来出?总不能一直都靠主办方来付吧?这样很不利于一项比赛的长期开展。于是如何让成都的业余足球联赛摆脱资金短缺问题,活得滋润,成为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业余联赛要想活得好,得到政府的支持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要提高自己的影响力。这些是由联赛的参赛球队数量、赛事水平、赛事服务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缺一不可。有了影响力,就相当于有了梧桐树,还怕招不来金凤凰?典型的例子就是中超联赛,前些年联赛水平较低,丑闻不断,拉赞助不容易,有两年甚至连联赛冠名权都卖不出去,被迫“裸奔”。近几年,比赛水平上去了,球迷到现场看球的多了,冠名、赞助也蜂拥而至……

中超如此,成都的业余足球联赛也是如此。昨天记者到川大西区去采访,让人眼前一亮的不是那些像毕建涛、卫珉这样的老熟人的出现,而是像中和、老友这样的球队,球衣上都印有广告。至于赞助商给了多少钱,就不用去打听了,这属于商业机密,但是无论是几万,还是十几万、几十万,赞助总算是有了。多一笔收入,就少一些负担,球员踢起球来也会更有劲。本组稿件由记者 胡锐凯 采写

原标题:业余联赛早已不是“坝坝球”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