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我笔写山川

30.04.2015  19:06

我以我笔写山川

——石文辉的艺术世界

    认识石文辉,是从他的作品开始的。尤其是近几年来,在各类美术赛事的展厅,在朋友的居室,在一些单位、公司的办公场所,都经常邂逅石文辉的山水画。那扑面而来的谦谦君子气,常令我艳羡、钦慕。

    我最先见到的,是文辉的书法,整体给人的印象是渊源有致,温文尔雅,细察笔锋又略带爽健,干净利落。除了书法,文辉自小还喜欢绘画,尤其对山水画情有独钟。上世纪80年代读师范的时候,文辉开始随北师大美术系毕业的傅启源先生画素描、画静物,到校外写生,临习《芥子园画谱》。师范毕业后到乡下教书,主要练习书法,同时也画点速写、临点古画之类。

    1999年结识山水画名家田应福先生后,文辉学习山水画的因缘才算具足,幸运地拜在田先生门下,除了构图、用墨和用色,文辉还从田先生那里,学到了如何撷取前人画面中最精粹的局部,反复摹习,融通转化,变成自己的东西,或组合或生发成新的作品。学习前人作品的时候,从不同角度读画,甚至斜着看,倒着读,用放大镜细细体察,“横看成岭侧成峰”,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带来新的思考与启迪。

    2006年,文辉因为书法、绘画创作成绩突出,从遵义市余庆县调入贵阳市花溪区文联。除了继续得到田先生的关爱外,还得到著名画家王振中、张润生、王忠才和沈福馨等先生的指导,特别是王忠才先生,从临摹、写生到创作,从山石、树木到笔墨研习等,一点点讲解,一笔笔示范,言传身教,倾囊相授。

    漫赏文辉的画作,用笔、构图、皴染都极佳,无论是雄秀天河潭、静逸石板房,还是野草顽石、烟云飞流,文辉的用笔都极灵活,笔笔有力,疾涩相间,行笔有度,墨彩灿然。中锋侧锋顺势而出,参差交互,聚散得宜。奇幻绮丽的贵州山水展露在文辉的笔下,青绿、浅绛也好,水墨、焦墨也罢,无不呈现出透明、纯净,即便反复皴擦点染,画面一点也不浑浊,殊为难得。清人刘熙载尝言:“笔墨性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文辉为人谦逊,性情温和,因而画面不野怪乱黑,笔和墨的层次感很强,得清雅之气,具中和之美。而这一切,追根溯源,大抵得益于画家童年的天赐与神启。文辉从小生活在黔北高原、乌江两岸的万山丛中,举头便是莽莽群山,天风浩荡,百鸟争鸣,回首又见阡陌纵横,炊烟袅袅,万壑争流。正是这样的成长环境,促成了文辉与山水画的因缘。黔山秀水的灵性,喀斯特地貌的神秘,山间杂树的繁茂,以及空气中常年湿润而孕育的氤氲之气,都朝夕滋养着他,濡染进他的骨子里,因而对贵州山水幽深的特质,文辉谙熟于心,随着技法的日臻丰富和不断完善,在画面上表现起来,自是得心应手,畅达无碍。这样的过程,当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学习是一生的功课。数年如一日,上班和教学生之余,文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临摹、写生和创作上。

    除了研习过《芥子园画谱》和《自习画谱大全》中的山水册,当下的文辉还沉潜于龚贤、董其昌、石涛、石溪、黄公望、黄宾虹、四王等历代大师的山水名作,特别是一些小品。在时间太零散的时候,就提笔临写二王一路的法帖。遇到工作太忙分身乏术的时候,就读一读张挂在壁间的大师们的作品。稍有闲暇,就与师友们一起走进大自然,体悟造化的神奇,谛听灵魂的颤音。文辉曾感激地说,王忠才先生带着他,一次次亲近自然,观察生活,用多年锤炼的绘画语言,表现自然万有,画出了一大批具有地域特色的作品,在省内外的各类美术展赛中频频亮相、获奖。如《天鹅春晓》、《山里人家》、《溪山静幽图》等等,均为明证。

    无论是外出写生,还是临习传统,文辉都怀着对艺术的虔敬、执着与勤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脚踏实地,朝斯夕斯地下功夫,从造化中去印证传统、理解传统、消化传统,最终化为自己的血液,为我所用。所以文辉的山水画,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谓“以心灵映射万物,代山川立言,表现的是主观生命情调与客观自然景象交融互渗”。在这样的正道上苦苦求索,心无旁骛,一门深入,相信文辉定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谢良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