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图小便宜或遭大损失 详解移动支付五大骗局

21.03.2016  11:21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和网络支付的迅速普及,越来越多人开始使用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平台进行付款消费。然而一些不法分子也将目标投向了移动支付领域,钓鱼网站、木马病毒、诈骗短信等也逐渐成为该领域的毒瘤。

    为提高消费者网络支付的安全意识,日前,中信银行贵阳分行理财专家针对移动支付五大典型骗局进行了解析。

     骗局1

     银行积分兑换现金

    近日,贵阳市民何女士收到一则短信,该短信称:“尊敬的用户;您的账户以满10000的积分可兑换5%的现金,请登录手机网wap.ccveb.com查询兑换,逾期失效。”当时,何女士对此心存疑虑,就多了个心眼到中信银行宝山支行进行咨询,银行工作人员告诉她,这种信息是诈骗钓鱼的短信,是不法分子利用特殊手段,模拟出中信银行95558官方号码发出的短信,若按其操作后个人账户信息将泄露,市民切莫贪小便宜,中了不法分子圈套。

    据记者了解,积分兑换现金这种方式比较普遍,许多市民都有“免疫力”,还是有个别贪心的市民按照其指示操作后,让不法分子便有机可趁。

    专家提醒:如收到的所谓银行、运营商等相关短信存在疑问,切记不要做任何操作,第一时间向银行网点工作人员咨询。认准各大银行的官方互联网网站、手机网站、信用卡积分兑换官方网址,要警惕通过搜索网址或点击他人、其他网站提供的链接方式登录。

     骗局2

     有毒假红包暗藏木马

    春节期间,市民钟女士在社交网站中收到朋友发来的一个抢红包的链接,点开后发现是500元代金券,而且自己还中了头等奖500元。但要领到这张代金券,需要在指定的网站中填写相关的个人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等,填完资料后还需要扫描页面下的二维码。

    操作完这些后不到5分钟,钟女士就收到了银行提示,自己的银行卡被划掉了1万块钱,这时钟女士才知道自己上了当,立即向派出所报警。

    专家提醒:陌生人发送的假红包、中奖信息中包含的二维码可能已被植入病毒,很可能导致账户信息泄露,被不法分子利用盗刷网银,网上支付账户,不要随便扫描来路不明的二维码。

     骗局3

     信用卡套现骗取账户信息

    去年年底,赶着回家过年的小陈手头有点紧,一天偶然看到小广告上宣传信用卡“诚信提现”,他“灵光乍现”,立马联系小广告上的中介。中介向小陈保证只收取低廉的“手续费”就可以帮他迅速成功套现。

    小陈信以为真,便开心地按中介的要求,在对方提供的“pos机”上将自己的信用额度“消费”掉。然而,两个月之后,小陈就发现自己的信用卡被盗刷了,一下子损失了3万多元。

    专家提醒:一些不法中介和恶意商户会以套现诱惑持卡人刷卡从而盗取卡片信息,制成伪卡后盗用资金,给持卡人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根据我国相关法律,信用卡套现是违法的,严重可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目前,通过一些新型的消费金融借贷产品进行套现,一旦被查实为套现行为,不仅普通买家会“抹黑”个人征信记录,套现商户也将面临多重处罚。持卡人应自觉遵守金融法规秩序,合规使用信用卡,切勿主动或协助参与信用卡套现行为。

     骗局4

     提供免费WIFI盗取银行密码

    市民杨先生的银行卡没有用过,但卡上的钱却不翼而飞,不到两天时间,总共69笔交易记录,当事人账户上的6万多元仅剩500元,而他的银行卡及保障网银安全的U盾、密码等都没有丢失过。经调查,与他曾在公共场所接入过不安全的WiFi有关。

    专家提醒:市民很难分辨哪个WIFI是不法分子的,如果使用不慎,只要几分钟就能够窃取手机上的个人信息和密码,包括网银密码、炒股账户密码、信用卡密码等。平时最好关闭WiFi 自动连接。手动使用时,也应看清WiFi名称,尽量不在不明的WiFi链接下进行支付交易活动。

     骗局5

     非法买卖银行卡留后患

    “不用的空白银行卡还可以拿到网上卖钱。”市民李女士的一位网友告诉她,每张银行卡的价格在120元左右,只要是四大行的银行卡均可,数量及开户行不限。同时,对方还设置了四大门槛:首先必须是新开户的卡,无使用记录;其次要附带开户资料和身份证复印件;第三,开户填写的手机号码必须是空号;最后,不能开通电话银行和短信通知业务。

     专家提醒:我国银行卡实行实名制,卡内存储了很多个人信息,如果贪图小便宜出售自己名下的银行卡,有可能被收卡人用来从事非法活动,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法律风险,甚至可能承担刑事责任。(记者 李阳)

[责任编辑: 罗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