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健康贵州”筑牢幸福之基

10.03.2016  11:46

 贵州乌蒙山生物医药产业有限公司内的现代医药物流占地115.5亩,总投资3.81亿元。是目前省内最大的现代医药物流交易平台。主要配送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等,为云贵川三省及比邻地区服务,服务人口约5000万人。

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与榕江县中医院共同组建的医联体正式成立。两院实现双向转诊、远程医疗、人员培训等多方面的医疗资源共享服务,将民族中医药前沿、成熟的技术输送到基层。

制图:黎浚源  

健康是幸福之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像抓教育一样下更大决心抓好医疗卫生事业”,“举全省之力打造健康贵州,以全民健康助推全面小康”……为了促进全民健康、筑牢幸福之基,贵州奏响了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最强音。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2015年,贵州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中心,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动力,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抓手,着力补齐资源短板、抓好医疗服务、强势推进公共卫生、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努力推动全省医疗卫生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到了优质的医疗卫生资源。

上下同欲

共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医疗卫生既是守护人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后一道屏障,是一项重要的民生事业。

人民群众期望少生病、不生病,患病群众期望看得好病、看得起病。只有狠抓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才能满足全省各族群众享受更好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遏制和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发生,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2015年,省委、省政府召开贵州历史上第一次全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大会,省委书记陈敏尔提出,要像抓教育一样下更大决心抓好医疗卫生事业,明确要求举全省之力打造健康贵州,以全民健康助推全面小康。

同时,我省配套出台了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十三五”及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医疗卫生事业的奋斗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全省各地各部门迅速贯彻落实,积极出台相关文件,制定具体方案和工作计划,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落实责任人,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贵州医疗卫生事业,迎来改革发展的春天。

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破解“看病贵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关键环节,贵州坚决向纵深推进。

2015年,全省75个县128所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开展综合改革,并全面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县级政府增加公立医院投入5528万元,同比增长26.31%,移交公立医院历史债务13.21亿元。

遵义市、贵阳市公立医院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遵义市投入1300万元用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调整医疗服务价格163项;贵阳市将市属8所公立医院49.2亿元债务纳入政府性债务,调整医疗服务价格1658项。

改革使得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得到有效控制,群众减轻了医药费用负担,满意度不断上升。

补齐资源短板

缓解群众“看病难

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不足,是造成群众“看病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补齐医疗资源短板,2015年,全省新开工和在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健康医疗产业发展项目2774个,其中,省级医疗机构12个,市州级医疗卫生机构46个,县级医疗卫生机构153个,乡镇卫生院717个,村卫生计生室1846个。在建项目规划总投资284.5亿元。

新开工和在建项目数量、规划投资总额均创历年之最。

2016年,我省大力实施“医疗卫生五大建设工程”,新建、改扩建上百所综合性医院,加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标准化建设,大幅提升医疗资源总量特别是优质医疗资源总量,进一步优化城乡医疗卫生资源结构布局。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让群众满意

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的高低,事关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直接关系到群众对我省医疗卫生事业满意与否。

为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2015年,贵州推动全省医疗机构开展“改善医疗服务百日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举办全省护士岗位技能竞赛,推进优质护理。

浙江省41所、省内25所三级医院和127所二级以上医院对口支援57所县级医院和300所乡镇卫生院,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此外,全省51所三级医院、94所二级医院和11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医疗联合体,积极开展分级诊疗工作。

全省大力加强“平安医院”创建,医院医疗秩序持续向好,医患关系持续改善。全省29个乡镇卫生院获全国首批“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称号。

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筑牢疾病防控屏障

2015年,贵州大力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筑牢疾病防控屏障。

大幅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高到40元,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达95.5%,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管理率达80%,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71%。

增强重大疾病防控能力。传染病总发病率降至411.04/10万,同比下降6.18%;28个县通过消除疟疾验收,麻疹病发病率降至0.70/10万,达到基本消除的目标。

5个县成功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职业病防治能力稳步提升,重点职业病监测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项目实现县(市、区)全覆盖。

强化医疗保障

解除群众后顾之忧

新农合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大惠民政策,贵州始终坚持做好这项工作。

2015年,全省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12%,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380元,住院实际补偿比例达到65%,补偿水平居全国前列;继续完善推进24个重大疾病医疗保障;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报工作全面推开。疾病应急救助1.23万人,发放救助经费3125.2万元。

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大病保险补偿金额7.73亿元,受益群众9.16万人。

开展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救助保障水平促进精准扶贫试点工作,构建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扶助“三重医疗保障”,助力全省脱贫攻坚。试点地区受益贫困人口23.55万人次,补偿费用4.47亿元,其中医疗救助保障政策在原报销政策的基础上,再为重点贫困对象报销医疗费用9331万元,减轻了贫困群众的就医负担,有效遏制和减少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另一方面,在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贵州以“医、养、健、管”为核心的大健康医药产业蓬勃发展,很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育人才 建设大健康全产业链

3月7日,春光明媚。贵阳中医学院校园,鲜花盛开、鸟语啾啾,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与户外春景形成反差的是,学校教务处处长田维毅的心情却并不愉快。他们最近收到消息,学校去年申报的苗医、苗药和中医养生康复3个专业没有获得教育部的批复。

这三个专业都是目录外专业,国家对此审批很谨慎”,田维毅若有所思地说:“省外评审专家对苗医药以及苗医药在贵州所占的分量,对贵州发展大健康医药产业以及学校的具体情况不很了解,所以结果很遗憾。但我们不会放弃,还将继续坚持申报。

近年来,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贵州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快打造“医、养、健、管”大健康全产业链,推动以苗医苗药为代表的医药医疗产业发展,促进养生养老产业、运动康体产业和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加速发展。

据统计,2013年贵州苗药销售产值达到150亿元,成为全国年销售额最大的民族药,备受业内瞩目。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苗药产业中的技术、管理、研发、营销等人才队伍中,基本上是由缺乏苗医药知识的中药学、药学人员代替,贵州乃至全国苗医药高等教育处于空缺状态,我省苗医苗药人才缺口在2万人以上。

归根结底,产业发展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撑,专业人才需要专业院校进行专业培养,最现实的就是培养本科人才。”该校教务处副处长云雪林表示,相对高端人才来说,本科培养的人才规模较大,能够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真正的支撑作用。

作为贵州唯一的高等中医药院校,贵阳中医学院在民族医药尤其是苗医药科研教育以及中医特色保健养生的诊疗技术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

为了对接我省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去年,经省编制机构委员会办公室批复,贵阳中医学院成立了苗医药学院,准备开设苗医和苗药专业,培养苗医药相关专业人才。

同时,该校还成立了中医养生学院,准备开设中医养生康复专业。

现有保健养生行业的从业者虽然有一定技术,但层次不高,达不到真正保健的作用。”云雪林说,培养中医养生专业的人才,充分发挥中医“简、便、效、廉”的特点,防患于未然,会使“全民健康”的目标更易实现。

虽然此次专业申报未获批复,学校不能马上进行招生,影响了大健康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但该校却并没有停止努力和继续申报的脚步。

田维毅说,受专业设置限制暂时不能培养本科人才,该校准备在苗医、苗药方向的高端人才培养上努力,利用已有的苗医药科研平台培养硕士研究生,下一步还计划进行联合博士的培养。

同时,该校还要求在其他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尽可能多渗透苗医苗药知识,为后续人才培养储备科学理论和教学研究人才。

据悉,该校将继续搞好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不断夯实专业申报的基础材料,今年下半年继续申报。

新医改 民营医院迎来发展机遇

近年来,我省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在公立医院林立情势下,我省民营医疗机构逐渐赢得一席之地,缓解了群众“看病难”。我省逐渐涌现出一批优质的民营医疗机构,贵阳爱尔眼科医院就是其中之一。

3月7日早晨,阳光明亮而温暖,贵阳爱尔眼科医院一楼大厅忙碌有序。导诊台的护士正耐心地解答患者的问题,指导患者填写病历。

群众对民营医院的知晓率逐渐增高,我们的社会责任感更加强烈。”贵阳爱尔眼科医院发展部主任肖又铭介绍,据统计显示,今年2月,该院门诊量为2576人次,手术量为284人次,而去年同期则分别为1733人次、243人次。

在二楼屈光科,科室门外的休息区坐着许多患者。20岁的大学生小张正拿着检验单走向导诊台,结果显示,检验一切正常,可马上安排手术。小张在手术室外等候,并认真听着护士讲解手术的注意事项以及手术过程中应该怎样配合。

而一旁30多岁的王先生在沙发上半躺着闭上眼睛一动不动。“他刚刚做完手术,休息观察。”护士说,今天早上屈光科要完成7台手术。

屈光科旁边的白内障中心坐满了前来检查和治疗的老年人。戴着老花镜、白发苍苍的王大爷和老伴正在等待检查结果。王大爷的老伴今年62岁,被白内障困扰了很多年,一直不敢做手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仅视力减退,还有炫光感。“听说爱尔医院手术效果不错,我身边的几个老伙计都做了手术。

随着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推进,促进社会力量办医成为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许多民营医院在激烈竞争中显现出机制灵活的优势,作为我国卫生事业的补充,它们对提高卫生服务可及性和人民健康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肖又铭介绍,在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贵阳爱尔眼科医院将于三年内在全省各地成立分院。

他坦言,我省民营医疗的发展潜能仍待挖掘,扩大民营医院规模、提高服务病患的能力、扩大市场份额、协助公立医院服务社会公众,是民营医疗机构未来突破的方向,大家互补形成合力,推动贵州大健康医疗产业不断向前发展。

刘健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院长):

培养更多合格优秀的临床医学人才,完善医学学士——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临床医学的实质性突破。建立高水平的远程医疗教育平台,重点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倡导医学人才投身基层、扎根山乡,以医者的风范普施仁爱,护卫公众健康。

促进医学研究创新,提高科技竞争力。大学医疗科研机构对教学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支撑作用,我们通过建立医教研协同型健康服务体系,努力做到医、教、研三方面无缝连接。继续加强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对全省重大疾病的临床科研水平的推动作用,为贵州大健康医药产业的腾飞插上强有力的创新之翼。

梁贵友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

在“十三五”开局之年,我院坚决贯彻落实贵州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大会精神,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按照“在五年或更长时间内把我院建成贵州领先、西南一流、国内有较大影响的现代化大型医院”的总体目标,大力推进“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切实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就医体验;大力开展临床新技术、新项目,进一步向高精尖和疑难重症转型,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便捷、有效”的医疗服务;加大基础设施及硬件投入,积极落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多项措施,强力推进远程会诊,有计划、分步骤推行分级诊疗制度。2016年力争完成门诊量220万人次、出院病人12万人次的目标任务。

通过精准发力、精准施策,以大健康为标志、大数据为平台、大医药为支撑,着力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我省打造健康贵州,以全民健康助推全面小康的最终目标必将顺利实现。

龚力力 (爱尔眼科医院院长):

致盲和视力损伤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加重家庭和社会负担,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开展防盲扶贫工作,对于贵州边远地区家庭困难的患者进行救助,致力于提升每百万人的白内障治疗量,意义重大。2015年,爱尔眼科医院在毕节开展防盲手术,现阶段已经实施了100多台,有2000多名患者得到免费手术。

推进青少年近视防控是重中之重,推动成人近视患者手术治疗技术进步也很重要,爱尔眼科近年来不断将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引进贵州,推动贵州眼科行业的发展、共享全球眼科智慧。(张元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