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未能达成最后文件

23.05.2015  13:36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苏毅):22日晚休会并加时数个小时之后,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未能达成最后文件。中东地区无核化进程和一些其他问题被认为导致了持续一个月的会议最终以没有达成成果性文件结束。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大会上月27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大会审议了条约近5年的执行情况,各国代表就核裁军、核不扩散以及和平利用核能等问题进行了磋商。

中国裁军大使傅聪在当天的闭幕会议上发言,并阐明了中方立场,“中方为审议大会未能通过最后文件深表遗憾。尽管最后文件在一些问题上不能令人完全满意,但仍不失为一个相对平衡,可为中方所接受的文件。

在闭幕会上,中东无核化问题成为多国代表争议的焦点。美国方面指责埃及等国在此问题上固执己见,阻挠了最后文件的达成。这一观点得到了加拿大、英国等国的支持。而埃及代表针锋相对表示反对。埃及上月在其他阿拉伯和不结盟国家的支持下,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建议召开本地区禁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会议,其具体条件遭到美国和以色列的抵制。

舆论普遍认为以色列和美国力图在不扩散问题上淡化对以色列的关注,而转而将地区威胁矛头指向伊朗。伊朗对此予以否认,坚持表示其和平发展原子能的立场。

中国裁军大使傅聪表示,会议虽然未能达成协商一致的成果性文件,但这不应影响国际社会对条约的信心,“条约仍是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的基石,仍将在国际安全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公约的缔约国仍有义务维护和加强条约的有效性、权威性和普遍性,仍有义务全面平衡推进作为条约三大支柱的核裁军、核不扩散、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努力。

傅聪同时承诺,中方将与国际社会一道在下一轮审议周期里共同推进审计进程,努力构建更为安全的世界。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970年生效,主要目标是防止核武器和核武器技术扩散、促进和平使用核能的国际合作以及推动实现核裁军。条约规定生效后每5年召开一次审议大会,审议条约执行情况。此次审议大会为第九次。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李保东在出席大会时指出,中国是核裁军进程的忠实支持者,是核不扩散体系的坚定维护者,是和平利用核能的积极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