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扶贫办主任叶韬在全省扶贫办主任上的讲话

04.06.2014  20:13

 

 

以党的十八大为引领 奋力推进扶贫攻坚

为到 2020 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在全省扶贫办主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11月15日)

叶  韬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全国上下掀起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热潮的形势下召开的。会议的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安排部署以产业扶贫、项目申报为重点的今冬明春全省扶贫开发工作,提前部署和安排2013年度工作,为明年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开好局、起好步,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实现明年扶贫攻坚工作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根据省办党组研究的意见,我讲几点意见: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定不移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

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胡锦涛同志向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刻阐明了党的十八大的主题,全面总结回顾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奋斗历程及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系统阐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

党的十八大报告,总揽全局、立意高远、继往开来、振奋人心,充分反映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全面有力回应国际国内关切,充分展示了我们党高度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动员令和路线图,是我们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带领全国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纲领。十八大报告的核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本要求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一个坚定的结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报告通篇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规律的新认识,体现了“五个新”:

第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十八大报告指出,30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我们取得了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大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与此同时,在长期的实践中还形成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四个特色”。这让我们对“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认识更加深化,对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更加清晰、更加自信,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第二,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新定位。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十年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往前走,中国的发展就可以又好又快,如果背离了科学发展观,就会面临诸多的挫折,甚至是掣肘。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十八大明确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是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的要求,是全国人民的愿望,是全党的愿望。

第三,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有了新内容。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后,我国的小康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用我们的话说已经总体实现了小康。但这种小康还是低水平的小康,是发展很不平衡、很不协调、内容也很不全面的小康。所以,十八大提出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目标,并特别强调在未来小康社会的建设过程中,要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更加注重政治文化各方面的提升,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第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有了新构建。 党的十六大以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主要集中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到十七大拓展增加了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从“三位一体”上升为“四位一体”。这次十八大又深化为“五位一体,即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这表明,环境、资源瓶颈已成为制约社会主义建设的严重障碍,必须把生态文明的观念贯穿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和始终。“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构建,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更加全面、更加丰富、更加立体,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第五,对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有了新自觉。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领导核心自身建设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能否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十八大报告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有了新自觉。首先,体现在党的建设上,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一定要有强烈的宗旨意识,一定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最高宗旨。其次,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本质上,强调把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灵魂。第三,体现在对政党建设的制度化上。报告首次提出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这是涉及党内民主机制、加强政党建设的重要决定。同时,十八大报告把反腐倡廉工作提高到“亡党亡国”的高度,提出要探索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的制度和方式方法,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十八大报告的“五个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伟大的创新精神。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会议上指出的:“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全党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认真领会党的十八大对扶贫开发的战略部署,创新发展思路,全力开创新阶段扶贫开发新局面

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事业。党的十八大再次明确了扶贫开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国情决定了要大力推进扶贫开发。 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现在我国的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比过去有了很大提高,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许多地方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的生产条件,全国还有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1亿多贫困人口,消除贫困的任务仍很艰巨。因此,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这说明,扶贫开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途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扶贫开发始终是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任务。 第二, 全面建成小康的奋斗目标决定了要大力推进扶贫开 发。 全面建成小康是包括贵州在内的全面小康,没有贵州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我省是全国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基本公共服务历史欠账最多的省份,按照国家的划分,全省有3个连片特困地区,按照2300元的扶贫标准,扶贫对象1149万,小康实现程度比全国平均水平落后8年,比西部平均水平落后4年。因此,十八大报告特别指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支持这些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贫困和落后是贵州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贵州的主要任务。坚持科学发展、后发赶超、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历史赋予贵州的任务,对于我省来讲,扶贫开发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不仅是一个局部问题,而且是一个关系到全国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的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全省扶贫系统要全面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的十八大的战略部署上来,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部署和创建全国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创新思路,突出重点,坚决打好扶贫脱贫攻坚战,全力开创扶贫开发的新局面。

(一)在总体思路上: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以及国发2号文件、黔党发26号文件、党建扶贫20条和即将出台的《贵州省扶贫开发条例》的要求,坚持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思路,瞄准“三片六山”(武陵山片区、乌蒙山片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麻山、瑶山、雷公山、月亮山、大娄山、乌蒙山),创新扶贫开发机制,以区域推进、产业扶贫、连片开发、扶贫到户为主要方式,全力实施扶贫攻坚第一民生工程,积极探索贫困地区科学发展、后发赶超的新路子,为新时期全国扶贫开发工作积累经验、作出示范。

(二)在预期目标上: 预计2013年全省完成减少贫困人口100万人(按2300元扶贫标准);系统内完成扶贫生态移民3万人以上;50个重点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个百分点;5个重点县86个贫困乡“减贫摘帽”;完成100个乡1000个村整乡(村)推进任务;雨露计划培训20万农村贫困劳动力,其中转移就业10万人;争取中央财政扶贫发展资金增幅35%以上;筹集社会帮扶资金1亿元以上;金融融资20亿元以上。

(三)在工作内容上: 一是坚持把扶贫攻坚与创建示范区相结合。 创建全国扶贫攻坚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我省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是我省科学发展、后发赶超的重大战略部署。按照黔党发26号文件的部署和要求,大力创建扶贫攻坚示范区,就是要稳步提升喀斯特山区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三位一体”综合治理成效,稳固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稳定强化党政主导、整县推进、集团(党建)帮扶“三位一体”攻坚组织架构,努力在促进“三化”兴“三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改善贫困人口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人居环境、筑牢民生安全网“六个方面”作出示范。 二是坚持把扶贫攻坚与小康创建相结合。 扶贫开发是小康创建的基础。按照十八大的部署,省委即将出台“全面建设小康县”的决定,而扶贫开发是贯穿其中的一条“红线”。全系统要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责任感,精心组织,超前谋划,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大力推进“双十工程”、“减贫摘帽”、“生态移民”、“集团帮扶”、“整乡、数乡、整县推进”、“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确保到2016年实现省第十一次党代会20个县全面小康的目标。 三是坚持把扶贫攻坚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 扶贫开发的根基在基层、重心在基层、活力也在基层。要按照《关于加强贫困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黔党建办发〔2012〕30号,即“党建扶贫20条”),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动扶贫攻坚方面的核心作用,以“定、帮、联、驻”为抓手,整合党建扶贫、处长下基层、两万干部下基层、挂帮联系县、“万个支部结对、万名党员帮扶”等工作载体,不断提高贫困地区自身的“造血”功能,实现扶贫促党建、党建促扶贫的良性互动。 四是坚持把扶贫攻坚与“减贫摘帽”政策相结合。 全面落实“摘帽不摘政策”的激励措施,在去年实现3县66乡(镇)“减贫摘帽”的基础上,今年要实现5县86乡(镇)“减贫摘帽”。到2016年,全面实现省委“2355”的战略目标(20个县实现全面小康,3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500个贫困乡实现“减贫摘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500万人以内)。要认真落实“摘帽”绩效与政绩考评挂钩的政策措施,切实改变贫困地区发展动力不足、依赖性严重、越扶贫越想保“贫困帽”的现象,让“减贫摘帽”是最大政绩的思想成为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的主流。 五是坚持把扶贫攻坚与重大事项推进行动相结合。 按照“中央统筹、片为重点、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管理体制的要求,全面推行“省委省政府负总责、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省分管领导牵头负责、各厅局各司其职、市州具体负责、县乡狠抓落实、实施扶贫绩效考评挂钩、群众主体参与”的管理方式,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进程。 六是坚持把扶贫攻坚与整村数村、整乡数乡、整县区域推进相结合。 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思路,突破市、县、乡、村行政区划界限,以扶贫开发为主线,选择贫困村分布相对集中、有利于形成产业规模的区域,通盘规划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特色优势产业、社会事业、生态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内容,整合相关部门的项目和资金,全面推进片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七是坚持把扶贫攻坚与农业产业园区、特色园区建设相结合。 按照“调整结构、突出重点、规模发展,推进产业化”的要求,实施“三品”战略,着力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具有贵州特点的山地农业产业园区。通过推动扶贫项目产业化,实现要素集聚,力量集中,集约经营,规模发展。通过推动产业扶贫园区化,实现产业从零星分散向点、线、面立体发展转变,推动产业提速增效、转型升级。通过推动扶贫项目区域化,实现扶贫由整村、整乡、整县推进向整市推进转变。

(四)在今冬明春工作上: 要突出抓好以下几点:一是“”。早计划、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实。①认真做好十大产业冬季苗木、生产资料、土地整治、大田移栽、生态移民等各项农业准备工作;②抓好山地农业产业园区招商引资前期工作;③抓好省级扶贫投融资再担保公司筹备工作;④及早完成2013年项目申报、立项、评审、批复;⑤提前做好明年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党建扶贫工作暨扶贫攻坚重大事项推进工作会以及核桃、中药材、草地畜牧、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专项会议的准备工作,总结经验、以会代训、推动工作,争取今冬明春工作的主动权,为明年工作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认真对照年初既定目标,查缺补漏,采取有力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要争取省人大按程序尽快审议并颁布实施《贵州省扶贫开发条例》,使扶贫开发工作尽快步入法制化的轨道。三是“”。开展三大片区牵头单位、联系单位和责任单位实施扶贫攻坚重大事项推进行动绩效考评。开展扶贫攻坚“双十工程”绩效考评。对首批十大扶贫攻坚示范县进行中期考评。对应“减贫摘帽”的4县76乡镇和鼓励“减贫摘帽”的1县52乡镇进行预考评。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力、高位推行扶贫资金项目信息化监管。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对项目申报、资金拨付、绩效考评等工作全过程的监控,使工作规范运作、提高效率、推进廉政建设。

三、超前谋划,精心组织,切实做好2013年度第一批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推进工作

按照明年的工作思路和预期目标,省办党组将坚定不移地把产业扶贫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继续培育打造十大扶贫产业。核桃产业采取点--线--面结合、立体攻坚的方式,重点打造10条产业带,2013年完成230万亩种植任务。蔬菜产业充分利用立体气候、生物多样性特点,围绕建成“全国蔬菜输出大省”,发展高山型蔬菜,主打高端、绿色品牌,2013年建成扶贫蔬菜产业园区和产业带200万亩。油茶产业以建成“全国南方油茶主产地”为目标,新建、改造并进,2013年低产林改造10万亩,新建14万亩。中药材重点扶持37县、23个重点品种,27个鼓励品种,2013年在三大片区初步建成50万亩中药材产业带,扶持建设2--3个区域性交易市场。茶产业围绕重点打造3--4个黔茶品牌,在提高茶叶品质、品牌竞争力、茶园集中度、茶产业收入比重、农民种茶收入“五个提高”上下功夫,2013年建成8万亩高标准特色有机示范茶园。马铃薯产业实现单季向多季、常规向特色、晚熟向早熟、大省向强省转变。要把发展优质特色马铃薯产业作为调整扶贫产业结构和调整粮经比例的有力措施,强化种薯基地建设、强化扩繁基地发展,2013年完成2000万粒原原种生产、22万亩一级原种扩繁和30个优质特色种薯基地县建设,为带动全省300万亩优质薯大田种植奠定坚实的基础,不断提高特色马铃薯占全省马铃薯总产值的比重。草地生态畜牧业实行种畜结合、长短结合、以短养长、多品共生,加快自繁自养步伐,提高种畜自供能力,加大品种改良力度,培育特色品牌,推行“分档扶持、竞争入围”的管理机制,2013年实现新增存栏羊50万只、出栏羊50万只目标。乡村旅游业继续打造10个省级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县和示范乡(镇),重点建设和提升农家餐馆、农家旅社的接待条件,改善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区的基础设施,实现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就业人数、全省旅游总收入的20%来自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业通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基地”模式,采取项目贷款贴息方式,重点培育一批茶叶、核桃、草地生态畜牧、马铃薯、中药材省级扶贫龙头企业。2013年扶持、培育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扶贫龙头企业50家,5亿元以上扶贫龙头企业10家。推荐50家省级扶贫龙头企业申报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认定命名50家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同时,认真做好以10个扶贫攻坚示范县为重点的产业发展、园区建设和龙头企业培育,通过搭建“四台一会”融资平台,融资20亿元以上,为探索项目资金、贷款贴息、以奖代补引导产业发展闯出一条新路。

目前,国务院扶贫办已将2013年第一批中央财政资金下拨我省,省办党组经过多次研究,制定了2013年第一批中央财政扶贫发展资金安排方案,并编制了《项目申报指南》。各地要严格按照《项目申报指南》的要求,迅速组织项目申报工作,抓好项目对接实施,确保财政扶贫资金早落实、早到位、早出效益。

(一) 2013 年度第一批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计划安排

按照《贵州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规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创建全国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的实施意见》(黔党发〔2012〕26号)精神,结合客观因素和政策性因素,围绕2015年30个县“减贫摘帽”目标,以产业扶贫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核心,集中资金,突出重点,分轮次重点扶持;实行示范与摘帽挂钩,新增十个扶贫攻坚示范县,同时对2012年已经实施的十个示范县实行以奖代补;按照区域化、产业化、园区化发展思路,围绕“十二五”贫困村整村推进,坚持兼顾“三个一细胞工程”,加大直接到户扶持力度;安排部分资金用于生态移民工程任务。我省2013年财政专项扶贫发展资金计划安排如下表:

专      项

计划安排资金(万元)

备 注

 

合计

中央

 

优质核桃产业

52000

52000

 

 

优质中药材产业

14000

14000

 

 

草地畜牧业(含秸秆氨化)

39000

15100

23900

 

精品水果产业

6000

6000

 

 

优质油茶产业(含甘蔗)

12000

12000

 

 

脱毒马铃薯产业(种薯、扩繁、大田、甘薯)

10000

9600

400

 

优质茶叶产业

6000

6000

 

 

优质蔬菜产业

6000

6000

 

 

乡村旅游

8000

8000

 

 

特种养殖

3500

3500

 

 

革命老区

6000

6000

 

 

生态移民

35000

35000

 

 

集团帮扶

11000

11000

 

 

省工作队

1600

1600

 

 

连片开发奖补

2000

2000

 

用于2011年“整乡推进,连片开发”10个县

国家戴帽特困试点

2400

2400

 

用于威宁、大方、松桃三个县,每县800万元

培训转移

9000

9000

 

 

小额贷款贴息

4000

4000

 

 

小额信贷运作费

500

500

 

 

乡镇特色

4000

4000